“可是家有孝子,必有......”李世民一句话让身边马周等众臣心提了起来。孙伏伽更是做好了无礼打断的准备。
好在李世民知道分寸,他话音一转道:“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民间然,皇家亦然。孩子大了,就像笼中的鸟儿,总想跑出去看看。皇宫也是一样,就算再大,也觉得像牢笼。”
李世民一句话就破除了李象被逼出宫的谣传。
表示一切都是谣言。
皇室和谐,没有父不慈子不孝之事。
“朕这个孙子啊,瞒着朕偷偷跑去西市,做下好大一番事,瞒了朕三年之久。”李世民面色很严肃:“朕该生气吗?”
城下坊民们不禁紧张起来。
李世民严肃陡然消失,露出笑容来:“可是朕不生气,不光不生气,还很高兴,很欣慰。”
“因为他做的是好事,他救济了无数朕的子民,朕时时刻刻挂在心上的子民。”李世民突然眼中泛起泪花:“你们日子过得苦,是朕的过失,可是大唐太大了,朕亦力有不逮。”
“陛下哭了......陛下为我们哭了”
城下坊民们呆了,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一幕,从未想过,也从不敢想。
一瞬间,所有坊民大受感动,有人哭出声来,有人更是大喊:“我们不怪陛下,是我们自己没本事......把日子过好。”
“不,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无以万方。”李世民沉声道:“子民们没有错,错的只有朕,也只会是朕。”
“好在,朕还有个好孙子,他弥补了朕的过失。”李世民欣慰道。
“陛下,李......大郎。”有坊民戛然而止,陛下当前,想起不该这么称呼李象,因为对陛下不敬。
“不,他就是李大郎,朕也叫他李大郎。”李世民笑道。
坊民们受到鼓励,纷纷喊道:“陛下,李大郎是大善人,无罪,应该释放。”
“请陛下释放李大郎”
“请陛下释放李大郎”
......
一时间,城下是无数人的声音。
李世民并不制止,任由百姓释放出一股股声浪,他面色真诚,仔细倾听。
如果说方才他还用了些许话术,用于安抚百姓,为自己辩解,但此刻他却是认真的。
因为这是百姓的心声,他必须认真听。
民如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是真的认为如此。
城头上,李泰心中一凛,感觉分外不适。
事到如今,如果他还把城下的坊民当做普通黔首,那他就不是那个“聪敏绝伦”被陛下“特所宠异”的魏王李泰了。
城下的那道道呼声,分明是民心啊。
可是如今,民心都涌向了李象,也无形中间接涌向了东宫。
再听那些话语,就分外刺耳了。
李泰不禁心生嫉妒,嫉妒的眼睛都红了。
可是他却只能低下头去,装作虚心的模样,不敢为陛下,为众臣所察觉。
“中书舍人何在?”李世民突然大声道。
“中书舍人臣杜敬同,中书舍人臣杨弘礼,中书舍人臣高季辅,中书舍人臣柳奭,在。”
李泰一凛,中书舍人共置六员,除了一人留守中书省,一人在政事堂当值外,如今陛下竟是把剩下的四人全带来了。
以此显示重视之意。
“制书。”
中书舍人一听,便明白了,是慰劳制书,当即拿出绢黄纸,由最稳重的柳奭执笔。
“门下:御史弹劾李象经商案,经查无罪,予以释放。另,李象有救济百姓之功,加封百户,试守咸阳令。朕得嘉孙,可喜可贺,当与民同庆。赐长安百姓百户以牛酒,贫困坊户,人布二匹,米五石。”
许是考虑了城下坊民,李世民没用骈文,用词浅显,没有长篇大论,言简意赅。
李泰沉默,大唐制度,亲王食万户,郡王五千户,当然只是虚封。实封亲王食八百户,郡王减半,如今陛下一言就给李象加了一百户。
但让李泰更介意的是,陛下给李象任官了,咸阳令。
郡王任县令,以从一品试守县令。严格说来是“贬”,虽然咸阳是幾县,县令正六品下,但也是毫无疑问的贬。
要知道皇室子弟只要成年,就是一州都督刺史起步,没人会从县令做起。就算年幼,也可以遥领。
如今陛下却真的任以实职。
李泰本不应该在意一县之地任官,但咸阳就在长安旁边,还有官虽小,但其中意味——李象就此进入官场了。
这不能不让他多心了。
至于前面的试守二字,所谓试行代理之意,不过是用来堵朝臣的嘴罢了。
可是已然制书,且是如此场合,他纵是得宠,也没他说话的余地。
一旁,孙伏伽等人正虎视眈眈呢。
李泰是聪明人,授人把柄的事不会做。
因此,他保持了沉默。
制书完毕,虽然还要下发门下审核,经尚书省颁布,才算是一份正式的诏书。
但此刻陛下是要说给城下坊民们听的。
如此情形,门下不会封驳,也没这个胆子封驳。
刘德威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回味着“试守咸阳令”,陛下,却是寻了个好时机。
这难道才是陛下真正的用意?
通事舍人来济下了城楼,通过城门来到承天门外,手持制书站在李拐子面前。
大声诵读起来。
听得李象释放,还被任命一县之令,坊民们沸腾了。
至于加封户,坊民们不甚了解,反倒反响不甚热烈。
待听到赐长安百姓每百户牛酒,不禁欢呼出声。
而最后一句,听到陛下赐予他们每人布二匹,米五石,更是震天般的雷鸣。
“陛下,圣明。”
“陛下,万岁”
......
坊民们心满意足,开始缓缓退去。
伏阙事,毕。
被李世民轻易化解。
“你看,百姓的要求不是太简单吗,不是很容易满足吗?为人君者不可不思之。”望着城下现状,李世民感慨一句,略含深意的对李泰说道:“民贵,君轻,昏君当诓世之言,欲有为者却当牢记之。”
李世民不是一味的溺爱,该教子的时候他从不会遗忘。
李泰面色诚恳,躬身道:“陛下教训的是,臣必长记心中。”
“嗯”李世民很欣慰。
“陛下圣明。”刑部尚书刘德威,御史大夫马周,大理寺卿孙伏伽等所有臣子,心悦诚服,同时躬身颂道。
“制书。”李世民却只淡淡说了一句。
众臣一愣,百姓都退去了,谁都没想到陛下会再下制书。
中书舍人不敢怠慢,铺开绢黄,悬腕下笔。
“朕以微眇,获守宗祧,祗荷鸿休,惧不克济。乾乾夕惕,若涉春冰,旰昃忘疲,宵分假寐。国之储贰,社稷重器,奕叶重晖,赫曦纂承。然东宫臣孔颖达、令狐德棻、于志宁、张玄素、赵弘智、王仁表、崔知机......枉顾职责,渎职素餐,深负朕意,前已削职归家。惩前毖后,想已悔悟,今皆复之,望台衮之辅,忠良毕力,内外协心,惟敬惟和,克敏克宽。佐辅储君,斥去奇邪,亲任仁人,温慈睿哲,孝友端明,蕴为善之心,尚好学之志,於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