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奇迹:把握梦想的5个本质,点亮你的每一天

或许你听到“梦想”两个字就会害怕,甚至想要往后退两步。特别是当你已经工作5年、10年,甚至更久以后,你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可以做梦,是否只能安住在现实的生活日常里。

拥有梦想,是人类最伟大之处,是人类才有的特权。

什么是梦想

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的理想与渴望,如梦幻一般美好。如果一个人的梦想足够清晰,可以呈现出具体的画面、场景,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愿景”。为了大家真正把握梦想对自己的积极影响,接下来我把梦想称为“愿景”。

愿景,本意为“希望看到的情景”。这些年,我有机会去聆听不同个体、不同团队、不同组织的愿景,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想把愿景定义为“当愿望实现时的情景”,它是一幅清晰的画面。

很多人对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非常熟悉,他的演讲内容是关于鼓励黑人争取平等和自由的,其中有大段内容描述了马丁·路德·金憧憬的实现了平等自由后的景象,不仅在当年演讲时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的黑人民众,更成为如今很多演讲爱好者学习的典范。我摘取一段来看看——

我有一个梦想(节选)

[美国]马丁·路德·金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4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今天,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今天,当你再一次看到这段演讲文字时,你会有哪些发现呢?为什么这场演讲会如此打动广场上的群众?

这是因为马丁·路德·金为所有黑人描述了一幅令人怦然心动的愿景画面。

所有激励人心的愿景,可以让人们看到画面中的不同组成,看到相关的人、事、物和环境,看到细节、动作,看到颜色,也看到人物之间的互动,甚至可以听到场景中的声音,乃至更多。这一切会让人们感到梦想其实是如此真实与鲜活,就好像可以用手触碰到一般,人们的内在也会由此产生相应的感觉,比如激动、幸福、兴奋、开心、满足等。

有时愿景中还会包含一些深层的隐喻,隐喻有时也常以画面的方式呈现。比如:很多学员看到自己的愿景时眼前浮现的是一大片青草地,那里生长着一棵巨大的梧桐树;也有学员看到的是一个有魔法的精灵,轻盈、百变、自在。

所以,真正能够激励我们的愿景一定不是虚无缥缈的假设,不是假大空的描述,而是具体的、清晰的,让我们感觉活生生的、可以实现的景象。

区分愿景与目标

很多人会把愿景和目标搞混。目标是人们做事希望获得的成果,我们在职场中常用的SMART原则就是目标制定的原则,目标包括具体的衡量维度、数字指标、时间限定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目标包括很多理性的元素,是经过头脑分析、判断、推理得出的,在企业里随时随地可见的就是目标。

那么愿景是什么呢?愿景是目标实现后的情景,也就是所有的任务指标都完成了以后会发生什么,目标实现了会怎样。愿景常常是感性的,是触动内心的,是人们希望在达成目标后获得的体验。

愿景极具个人色彩

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周期,都会导致人们的愿景非常不同;甚至面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都会对其有不一样的期待。

举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减肥瘦身是很多人的目标。一个人可以有3个月减多少斤的目标;同样可以有半年减多少斤的目标;可能还会有一个3年的目标。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当想要的目标实现后,人们就可能看到不同的自己,看到自己与不同的人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互动,这些阶段性的目标让人们看到了自己迈向成功时鲜活的样子。

还是这个例子,即使目标都是想要在一年内瘦身15斤,不同人的愿景却可能千差万别。比如:一个人的愿景是自己瘦了15斤,就可以穿着5年前的晚礼服在她非常喜欢的一家餐厅展示她最爱的舞蹈;另外一个人则可能是瘦了15斤后,能带着妻子去爱琴海拍一套结婚纪念照片。

所以,不要期待你一定会和别人有一样的愿景,也不要奢望你的孩子会因为你为他构建的愿景而激动。每个人生而不同,每个人内在渴望的、可以驱动自己的东西,都是独特的。

愿景的4个维度

很多人说愿景大而空,其实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误区——愿景都是努力很久以后才会实现的,它很远,一时半会儿够不到。那到底可以怎样厘清愿景呢?

我尝试从以下4个维度来厘清愿景:

第一,从愿景的主体来看,愿景可以分为:个人愿景、团队/部门愿景、家庭愿景、组织愿景、社区愿景、国家愿景等。

第二,从愿景的客体来看,愿景可以分为:身体健康愿景、职业发展愿景、专业技能提升愿景等。

第三,从事情复杂程度来看,愿景可以分为:一件事的愿景(比如,常年加班的高管可以有时间和孩子过一个周末)、一个小项目的愿景(比如,完成下个月的阅读大数据分析)、一个大项目的愿景(比如,完成部门转型)等。

第四,从时间跨度来看,愿景可以分为:1个月的、6个月的、1年的、3年的、5年的、10年的,甚至是一生的。

这4种对愿景不同维度的区分常常会出现交叉,比如,每当新年伊始,很多家庭会围坐在一起规划全家新一年的愿景,全家人一起畅想这一年有哪些愿望,一定要实现些什么,年底最美好的场景是什么。

再如,企业里研发部门研发新产品需要3年时间,他们拥有一个3年的愿景(时间跨度),就是当新产品研发成功时会发生什么,那时他们会看到怎样的景象,画面中会有哪些具体的人、事、物;还可能包括产品的愿景(具体事物),也就是研发成功的产品是什么样子的,包括哪些功能特性;同时,他们可能在1年、2年都拥有阶段性的愿景(时间跨度),并且研发部有自己的部门愿景(愿景主体)。

所以,当我们谈到愿景,不一定都是宏观的生命愿景,也可以落实到非常细小、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去。

参与愿景的创建才有激励性和责任心

大多数愿景让人听后无动于衷,都是因为那种愿景是被强加的,人们是被告知的,他们被认为需要认可和接受这样、那样的愿景,也就是说人们完全没有参与愿景产生的过程。

反之,如果在愿景产生的过程中,人们有情感、思维、身体等的参与,愿景画面中真的有他们,那么将会有非常不一样的效果。

国内一家提供交通安全指挥调度技术及服务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成立20周年庆典上邀请各部门员工畅想公司10年后的愿景,结果让总裁非常惊喜。他发现,员工能够想到的远超过高管的想象,员工构建的愿景与公司已形成或计划中的愿景有那么多共通之处,员工原来有如此多的智慧和热情!

愿景需要与人们产生共鸣和连接,人们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感受到自己对愿景的贡献,从而会承诺实现愿景。愿景有多么完美、多么伟大不是最重要的,愿景属于自己才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