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驰过了两坊便缓了下来,杜宗文没有再挥鞭子,他忘了,他想他大概是爱上程摇金了,为什么会爱上她?因为他们对拜过?用过她的牙刷、毛巾?还是因为他失去了她?
或者就像他自己所说的“男女之爱,发乎自然。情之所起,谁知其缘”,是因为命运的安排,他不知道,反正他现在就是闷闷不乐,若有所失。
“老大,你想什的呢?”刘一用后脑勺磕了一下他的背,他反坐着,背靠着背,手里辫着马尾。他很心疼马,倒愿意它这样走。杜宗文没说话,后背抵了抵作为回应。
马过了宣义坊西门,后面突然嚷起一个声音来:“哎!哎!小郎君?小郎君?”杜宗文还呆着,刘一又磕了他一下道:“老大,那鸟村厮唤谁?牵驴追过来了!”杜宗文一愣,才听出是杜康安!
“啊呀!我说是,果然是的!”
杜康安一身一脸的笑,还是那身短衣麻鞋,穿得连刘一也不如。笑问过便又转着马上上下下的看:“哎呀,这马好,这马好,郎君哪里得来的?”杜宗文道:“这话可长,阿叔,我阿爷何在?”
杜康安一指道:“在张驸马宅里,早上候起,才进去的,一时不得出,咐咐我回下杜看看。嘿,出坊门郎君便擦眼过去,我都不敢认,骑偌高大的马!还有这小小厮,可是崔舅爷家来的?夫人可好?”说问个不已。
驸马宅在宣义坊东南隅,到宅门口时杜宗文几句要紧的话也问完了,诗圣并不知道自己到了长安,官据说是有着落了,告身却还没有到手,他爷在城里这些日一直住在对面永安坊太子率更令顾诫奢家。
“贤公!好笑,小的又折回来了!”杜康安向那看门的青衣小厮作揖,令色足恭,卑微得让人心酸。那青衣小厮神色倨傲,斜着眼扫着杜宗文,仰着鼻孔道:“谁有闲笑你,这引的是谁?”
杜宗文便说话了:“相烦通禀,便说紫霞散人杜飞熊前来拜谒!”手没有抬,马也没有下。宰相门房三品官,也得他张垍先是个宰相!且小人之性,最好扒高踩低,给三分颜色就想开染坊的货。
小厮倒以为两人不相干,又见这马着实好,不敢恼出来,说了声“且候”便转身进去了。杜康安却像是犯了天,皱巴着眉头,苦声劝诫道:“郎君,可不能无礼,这是天子爱婿张驸马宅!”
“阿叔,我知道的!”杜宗文淡然一笑。
天下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特别是对于帝皇权贵来说,玄宗对这个女婿的爱还是始于张垍的父亲——燕国公文贞太师中书令张说。
唐朝多名将,也多名相,数其翘楚,张说可以算一个,永昌年间科考入仕,历睿宗、武周、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三次拜相,位极人臣,富贵无比。
唐玄宗曾赞他是“道合忠孝,文成典礼,当朝师表,一代词宗。有公辅之材,怀大臣之节。储宫侍讲,早申翼赞,台座訏谟,备陈匡益”,这些话还都不是虚语,句句都有落实。
而最为玄宗看重的还是“有公辅之材,怀大臣之节。储宫侍讲,早申翼赞”,劝睿宗不要听信太平公主一党散发的流言,命太子监国;给玄宗送刀,劝他不要犹豫,抢在太平公主下手前下手。
玄宗既得位,感其恩德,便报之终身。其死这份恩便移在了他三个儿子身上,长子张均丧期一过便做了户部侍郎,后与李林甫争相不得被贬,李林甫一死又没争过杨国忠,到这时只做了个从三品的大理卿。
第三子张埱倒没多大心气,与世无争,与人为善,一直做清闲之官。
第二子张垍大有父风,好文章,好仪表,为人玲珑剔透,尚了玄宗第八女宁亲公主。玄宗宠爱无比,乃至在皇宫大内给他置了宅子,掌翰林院,侍奉文章,将自己亲生的三十个儿子都比了下去。
每每有了赏赐,便说:“此乃妇翁予女婿,非天子赐学士!”将最要紧的兵部侍郎也命了他。要按照晚唐的说法,这就是“内相”了。
本来张垍对这种生活也挺满意的,不想前年李林甫去世,右相一位空了出来。杨国忠捷足先登后,对李林甫之党左相陈希烈看不过眼,陈希烈性子柔,知道争不得,便主动提出辞职。
玄宗是个性情中人,人老心却躁,一日跑到张垍在大内的宅子里,说陈希烈要辞相,你看谁能代他。张垍大概还在想他哥张均,右相没到手,左相也不孬。没想玄宗就笑了:“何人及得吾爱婿!”
天子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张垍谢了恩,就等诏命了。没想玄宗转背就听了杨国忠的话,用了韦见素,也没有解释。
张垍公侯之子,天子爱婿,自下娘胎以来,何时受过挫,遭过戏弄,心里就生了怨恨,既怨玄宗,又恨杨国忠,却奈何不得。
去年正月,安禄山来朝。因其有破奚、契丹之功,按例当赏,禄山就提出想要个“平章事”。
唐朝宰相一般是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为之,非三省长官而受诏到中书门下议政的,则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衔,简称“平章事”,是“不是宰相的宰相”。后来时间一久,本末倒置,三省长官不带“平章事”也进不了中书门下,“是宰相也不是宰相”了。
“平章”就是商量,有了这个衔即使身在范阳,安禄山也可以上表平章军国大政,提出自己的想法,反驳其他宰相的提议,甚至进行权力置换,政治交易。
在政治里,内外之官,文武之官,本来是相互制衡的。现在安禄山手握三镇重兵,又要染指长安行政,玄宗当然不肯,但是他答应了,当场就吩咐中书省拟诏。
安禄山有今日的富贵,一靠玄宗,二靠李林甫,说他是李林甫之党大概不是“莫须有”,杨国忠才破了李林甫的棺,也想培植自己的“安禄山”,也了解玄宗的真实想法,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说安禄山不识字,若赏平章事,四夷将以为中国无人!玄宗没法子,于是赏了安禄山“是宰相也不是宰相”的尚书左仆射。
这里面的猫腻自然瞒不过居于大内的张垍,张垍管着兵部,与安禄山既有公事上的交接,也有私下的人情,就将这事告诉了安禄山,新宰相针对你也针对我,老皇帝不信任你也不信任我。
安禄山还镇,高力士饯行,安禄山就故意发了牢骚。玄宗大怒,还以为是杨国忠推责于己,卖好于人。杨国忠便说这必是张垍所为,怨臣夺了他的左相。女婿半子,也不须证据,玄宗就知道这话是了,将张垍三兄弟全部贬出了长安。
玄宗的人设是重情重义,半年不到,便将张垍召了回来,给了一个正三品的清闲官职太常卿。
可是这小子却不知悔,还是一肚皮怨恨,以至于潼关失陷,他兄弟三个不追了玄宗去却跑到洛阳降了安禄山。
后来收复洛阳,肃宗念张说保全之恩,要赦。玄宗咬着牙不肯,最后拧不过,也只赦了张均的死罪,可谓爱之深,恨之切!
就这么个忘恩负义的人实在不值得交往,诗圣能攀上其实还是谪仙作伐。谪仙曾在翰林院待过,两人情甚相得。据说谪仙还曾劝他不可“靠山”,叫他与安禄山保持距离。
杜宗文倒不觉得岳父大人有这种政治嗅觉,“靠山”一词估计还是从张说“泰山之力”那里来的。
“哪位是紫霞先生?”
终于问出来了,张垍还是应当救一下的,毕竟诗圣的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