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潮
- 赶海小渔村:开局被虎鲸赖上
- 如果说丶
- 4085字
- 2024-11-17 20:52:42
就拿这眼瞅着就要开海的事儿来说吧,像陈寻这样的小户人家,心里头其实也挺不是滋味的!
一方面盼着开海,毕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捞到更多的好东西,多赚点钱;
可另一方面呢,心里又挺纠结的,因为那些大渔船一带着满满的渔货回来,市面上的海鲜价格,几乎就得全线跳水!
爷爷看着孙子正在摆弄潜水装备和鱼枪,随口问了一句价格,一听花了小2万,也吓了一跳。
他对孙子买的这些装备很不屑,觉得就是乱花钱。
在他们这些老渔民眼里,这都不是打渔的正路子。
接下来两天,狂风夹着暴雨,肯定不适合出门。
陈寻这两天就挺清闲的。
有空就和静茹,赵诗琪赵寅他们微信聊聊天,或者和以前的几个老朋友瞎扯,
如果他们都没空,他就在屋里研究潜水装备,或者试试鱼枪!
要是还有空,就和爷爷,大妈一起泡泡茶,聊聊天!
钓友刘涛前几天也把他拉进了一个钓鱼交流群,他在群里可是个大名人。
群友们起初听说他钓了条大黄鱼就很震惊了,后来又听说钓了200多斤的猪羔斑,在群里开玩笑的让陈寻赶紧发红包,分享钓鱼经验之类的,也算是聊的不亦乐乎了。
虽然下雨了,但大妈总是闲不住。
听说陈寻以后要出海捕鱼,她就把闲了快半年的渔网拿出来检查,有破洞的地方就补补。
第二天一早,三口人随便吃了点早饭,就准备出发去海滩。
今天是天文大潮的日子,海水涨落得特别快,大妈特意叮嘱陈寻,一路上都得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就算你是多老的渔民,对大海也得保持着一份敬畏!
不过话说回来,每次大潮来的时候,也往往是赶海人收获满满的时候,当然,这时候人也特别多,跟赶集似的。
所以他们到海边的时候,海滩上已经乌泱泱都是人了。
三个人没办法,只能找了个相对人少点的地方,一路往前走。
走了好几十米远,陈寻才在一块大石头底下,瞧见了一条白鳗,估摸着有个半斤多重,他赶紧拿出钳子,眼疾手快地夹住,收进桶里,这下15块钱就稳稳到手了。
他们又往前挪了几步,陈寻一眼就看见一个扁玉螺正紧紧吸在一块石头上,再小也是肉嘛,他二话不说,手起螺落,就把扁玉螺给收进了桶里。
接着,他们又往前走了几步,陈寻突然拐了个弯,朝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水坑走去。
那水坑里的水挺深,大概有个1米多,而且水特别浑,啥都看不清。
谁能想到呢,这浑水底下,竟然藏着一只大龙虾,正挥舞着两个大钳子,躲在水底呢。
这可不是一般的龙虾,而是学名叫做中国龙虾的大家伙。
这种龙虾在我国东南海域挺常见的,价格也挺亲民。
陈寻小心翼翼地靠近小水坑,慢慢地拿出抄网,贴近水面,然后猛地一捞,一只一斤多重、橄榄色的大龙虾就进了网。
看着网里那只还在挥舞爪子的龙虾,陈寻对自己刚才的表现挺满意。
最重要的是,又多了一百多块钱的收入!
他继续找鱼,继续抓。
没过多久,又抓到了一只一斤左右的青蟹,可惜是只带籽的母蟹。为了以后能抓到更多螃蟹,他只能把这只放回大海。
陈寻就像个不知疲倦的赶海机器,不停地在海滩上搜寻着海货。
不知不觉间,海滩上的人越来越多,简直是人山人海。
没法再抓了!
他粗略估算了下,桶里的收获至少值七百多块钱!
这时,爷爷和大妈也因为人太多,停了下来,走了过来。
大妈瞅了瞅陈寻桶里的收获,又看了看自己和爷爷的,郁闷地说:“你这运气也太好了吧,我和你爷爷加起来的收获都没你多!”
陈寻瞧了瞧,确实,他们俩加起来也就四五百块钱。
他咧着嘴笑道:“大妈,你看这海滩上人挤人的,咱也没法好好赶海了,不如咱换个地儿试试?”
“换哪儿去呀?”大妈好奇地问。
“要不咱去上次逮青蟹那块礁石堆咋样?”
陈寻出了个主意,“我今天还特地拿了个钩青蟹的钩子来!上次有些青蟹藏得太深,咱们夹子够不着,这回用钩子准能把它们给钩上来!”
“好,那就去那儿!”大妈爽快地答应了。
三个人这便朝着礁石区走去。
到了那儿,发现已经有几个人在翻石头,或者拿着钳子找青蟹。
这地方的青蟹差不多都被别人找光了,他们只能往石滩更深处走。
走了好几分钟,陈寻才在一个礁石缝前停下。
他拿出用长铁条弯成的钩子,伸进石缝里。
当钩子快伸到底时,他感觉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接着钩子就被夹住了。
陈寻知道,这是青蟹用钳子夹住钩子了,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往外抽钩子。
等钩子快到洞口时,青蟹松开了钳子,想躲回洞里。
只见陈寻眼观六路,手疾眼快,一下子就把钩子挪到青蟹后头,顺势一拉,就把青蟹给拽了出来。
一只估摸着有一斤半重的青蟹,就这么被拖到了礁石上头。
陈寻用脚踩住青蟹的背,然后一只手从它后面把它拎了起来!
青蟹只能徒劳地挥舞着钳子,在空中乱晃!
旁边正在找螃蟹的大妈看见了,连忙拿着皮筋过来,帮陈寻把螃蟹捆上。
她知道陈寻不太会捆螃蟹。
把捆好的青蟹放进桶里后,陈寻又继续往前走。
没走几步,他又在一道石头缝旁边停下了脚步。
大概过了三四分钟的样子,他再一次用钩子勾起了一只差不多半斤重的青蟹。
大妈赶忙过来,帮他把青蟹捆扎好。
之后,他们继续往前走,这回那只青蟹躲得不算深,他轻轻一钩就把它给钩了出来。
瞧见陈寻都已经抓到第三只青蟹了,自己和公公还一无所获,腰都因为弯腰找蟹疼得不行。
大妈干脆也不蹲着费劲找青蟹了,直接跟在陈寻后面,专门负责帮他捆扎抓到的青蟹。
紧接着,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他们就又抓到了两只青蟹,小点的那只二两多,大的那只估摸着得有八两左右。
这时,爷爷好不容易夹起了一只大概半斤重的青蟹。
继续前行,他们又碰上了一只估摸着有两斤重的大青蟹,但那洞弯曲得厉害,陈寻捣鼓了七八分钟也没能把它弄出来。
陈寻只好无奈地对大妈说:“大妈,这螃蟹洞弯得太厉害了,我试了好多次都不行,要不您来试试?”
“行,我来试试看!”大妈说着,便接过了钩子。
接过钩子后,大妈也尝试了好几次,最终花了五六分钟的功夫,才把那只两斤左右的大青蟹给勾了出来。
光看那青蟹的两个大钳子,估计就得有半斤多重。
要是被这玩意儿夹到,估计得掉块肉!
把青蟹绑好后扔进桶里,两人接着往前走,不一会儿,陈寻又勾出了三只大小不同的青蟹。
站在一旁的大妈注意到,侄子勾青蟹的手法并无特别之处,但找藏有青蟹的洞却异常准确,十回里至少有七回能找到青蟹。
其实那三次没找到,还是陈寻为了不让大妈觉得太神奇,故意为之。
大妈忍不住问:“寻子,你找青蟹洞是不是有啥窍门啊?”
“没有啊!”陈寻答道。
“那你怎么好多洞都不勾,就专挑这些洞勾呢?”大妈又问。
“我就是感觉哪个洞里有青蟹,才去勾它!感觉没有的,我就没去勾!”陈寻解释道。
其实陈寻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毕竟以后时不时和他们一起赶海、打渔,他们肯定会觉得奇怪。
“那你赶海,也是靠这种感觉?”大妈问。
“对!”
陈寻回答,“就像是一种直觉,直觉告诉我哪里有收获,我就往哪里去。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第六感吧!”
“第六感!”
大妈点了点头,她在电视剧里也听过这个说法,好像还被科学证实了呢。
就这样,三人在礁石区忙活了两个多小时,后来爷爷也不蹲着观察螃蟹洞了,直接让陈寻帮他找。
见长辈们接受了自己有第六感的说法,陈寻心里很高兴。
不过他还是提醒他们,这事儿最好不要让别人知道。
三人在石头滩上又翻找了三个多小时。
陈寻查看了下探宝指南针,发现容易勾的地方都差不多找遍了。
剩下的要么螃蟹太小,要么藏得太深,长钩子都够不着,于是陈寻提议回家。
看了看时间,大妈和爷爷也觉得今天该回去了。
说实话,勾青蟹真是个体力活,大部分时间都得弓着身子或者蹲着。
几个小时下来,三人都累得腰酸背痛。
不过今天收获确实不少,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拎着桶往回走时,幸好快到午饭时间了,海滩上人少,没引起什么轰动。
骑着三轮车,三人很快就到家了。
到家后,大妈开始做饭,早上三人都是随便吃了点,早就饿得不行了。
爷爷和陈寻则负责把今天的收获简单分类、称重。
青蟹单独放在一起,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三十多斤。
听起来挺多的,其实也就四十多只螃蟹,三个人分的话,每人也就十几只。
其他的螃蟹放在一起,主要是兰花蟹、石头蟹、梭子蟹、赤甲红,加起来也有三四斤。
其中断腿断脚的挑出来,这些不值钱,留着自家吃。
各种杂鱼,像鳗鱼、鱿鱼、青占鱼之类的,加起来也有个四五斤,虽然不值啥钱,但家里冰箱已经塞满了,干脆都拿去卖。
皮皮虾也有三斤多,还有蛏子、东风螺、泥螺、辣螺这些各种各样的螺,加起来得有十多斤。不过嘛,都不值钱。
……
等把这些都归置好了,大妈的饭也做好了。清蒸螃蟹、水煮皮皮虾、爆炒鱿鱼、鲍鱼汤,这一桌饭菜吃得陈寻那叫一个舒坦。
想起在读书的那会儿,最想念的就是妈妈做的饭味儿了。
如今妈妈不在了,大妈也是一样让他找回了一丝久违的母爱。
吃完饭,爷爷开着三轮车,载着今天的收获去了镇上。
海鲜这东西,得趁着新鲜劲儿卖,才值钱!
饭后收拾妥当,大妈让陈寻跟她一起把家里的渔网都翻出来,用绳子和竹竿撑好,趁着今天阳光好,赶紧晒一晒。
有些人来海边玩,可能对渔民晒网这事儿挺好奇。
有时候去渔村,能看到满村子都是晒的网,那场面可壮观了。
渔民里还有句老话叫“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这是因为渔民的渔网都是用硬麻纤维编的,吸了水容易膨胀、腐烂。为了能让渔网多用些日子,渔民们只能经常晒网。
海边渔民用的网,可不是内陆那种小打小闹的,至少也得几十米、上百米长。
这样的网自然也不便宜,最少的上千,远洋渔船上的网,上万甚至几十万的都有。
虽然现在还没到开海的时候,但海边湿度大,渔网还是得时不时拿出来晒晒。
而且晒网的时候,还能顺便检查检查渔网有没有破的地方或者腐烂的,好及时修补。要是出海了才发现网破了,那可就亏大了。
陈寻看着大妈在那儿补网,补网的针在网眼里飞快地穿梭。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陈寻干不来,也没往前凑,就在旁边坐着,聊会儿天,刷会儿视频。
不知咋的,突然就想吃淡菜了。
于是就跟大妈说了声:“大妈,我去海边摘点淡菜回来吃啊!”
“行!那你快去快回,在海边注意安全啊!”大妈回道。
住在海边就是好,想吃海鲜了,随时都能去捞。
说完,陈寻穿上水鞋,拎上塑料桶,桶里还扔了一副手套和一个细钢筋弯的钩子,骑着电瓶车就出发了。
淡菜这名字,第一次听的人可能会以为是某种野菜,其实它就是大家常说的青口、海虹或者贻贝。淡菜是他们这儿的叫法。
说到淡菜,他们这儿简直多了去了!
礁石上、滩涂上,到处都是。
东西一多,也就不值钱了。
想吃的话,自己去海边随便摘摘,就够家里吃的了。
而且这东西吃起来有时候还挺麻烦的,所以摘的人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