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哎,不知道你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下面这些问题:

“我应该如何读书呢?”

“我读不进去书,我一读书就走神,还没读完就忘了。”

“我根本记不住书里的内容,这可怎么办啊?”

如果你正面临这些问题,那你就来对地方了,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我在阅读生活中被观众、粉丝问得比较多的问题,为了不再当一个重复回答问题的无情机器人,我便把答案都给写下来了。刚好,这本书是一本引导你阅读一些名著的书,我觉得可以在这儿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其实,阅读一点都不难!只要用对方法,你会发现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我的阅读方法来自一本非常经典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会将这本书里面的知识点和我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分享给你,让你觉得阅读这件事,一点都不难。

通过总结,我发现只要重视以下三大点,就能轻松拿捏阅读!我们分别看一下这三大点:一是检视阅读,二是分析阅读,三是主题阅读。

从序号上来看,我们不难知道,层次越往下,其境界就会越高,我们在阅读中能感知到的东西就会越多。接下来,我们来一一分析这三大点。

检视阅读

(一)什么是“检视阅读”

这听上去好像是很难理解的东西,但实际上你不用被它的学名吓到,它其实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就是有系统地去粗读或者略读一本书。

(二)什么是“有系统”

这就像你有你自己的阅读步骤、看书的顺序。不过,如果你没有的话,也不用担心,我接下来会告诉你该怎么做的。

(三)“检视阅读”的作用

你可能会问,这个“检视阅读”有什么用呢?

我的回答是,这个“检视阅读”可以让你快速地分辨出这本书到底适不适合你,它对你有没有用,你能否接受它,你对它感不感兴趣,以及你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能达到多少。

其实,很多人不是不喜欢读书,也不是不会阅读,只是挑书环节出了问题。这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的人,偶然的一天,他刚尝试吃冰激凌,就吃到一根非常难吃的冰激凌,那他这辈子大概都会觉得冰激凌也就这样了。

读书也是如此,你如果选不到适合自己的书,不会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读,那你接下来的阅读注定是唐僧取真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了。

(四)如何进行“检视阅读”

它的具体操作则分为“三点一面”,我们先来看看“三点”都是什么。

第一个“点”是先看书的序言。

你在阅读时会不会经常忽略一本书的序言,觉得序言并不重要,认为这是一些作者自吹自擂的话,对正文毫无帮助,直接选择跳过呢?

其实,这样是不好的,在一本好书中,序言绝对是有含金量的。你想一想,如果序言不重要的话,大家怎么会把序言放在内文的最前面呢?这就跟我们刷短视频一样,如果一个短视频的前几秒没有吸引到你的话,那你自然不会坚持看完这个视频。

一本书的序言就是一个短视频的前几秒。在序言中,你可以看到是谁在推荐这本书,还可以看到作者自己是怎么评价这本书的,包括他写这本书有什么初衷,他的态度能否打动你。阅读序言,可以帮助你做一些阅读之前的理解,而且序言一般都不会太长,读起来不会很久,毕竟时间才是金钱(浪费啥都不能浪费时间)。

看完序言之后,你通常就会知道,你还想不想看下去,或者你能不能看下去。如果你觉得不行、不能、不喜欢、不感兴趣,那你还是先把它放下,重新去挑更适合你自己的书。在选书上,我们首先要学会放弃,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阅读。

第二个“点”是研究目录页。

除看序言之外,看目录则是一个让人更加直接地了解全书的方式。目录大多都是展现一本书的结构的,特别是知识类书籍。通过对目录的观察,我们很快就能知道这本书的具体章节有哪些,作者写了怎样的内容。凭此可以判断,你对这本书有没有兴趣。

一个好的目录就像是一张不错的美食宣传单,可以更好地燃起你“进食”的欲望。一旦有了欲望,你读起书来就事半功倍啦。

第三个“点”是兴趣跳读。

我观察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发现他们读书时总有一个习惯,或者说他们很注重一个仪式感——看书必须从头开始看,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认为完整、仔细地看完一本书才叫看书。

实际上,这种阅读方式并不是高效的,我们在很多时候会因为走神,最后什么也没记住。其实,在阅读时完全没必要这么做。在面对一本新书的时候,你如果只是想检验一下它好不好,其内容适不适合你,那我们完全可以挑出一些有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

你挑选的内容可以是标题,可以是开头,可以是某一部分情节、某一个知识点……如果有充裕的时间的话,你甚至可以把全书快速地翻阅一遍。这一遍不用看得很认真,你也不用做笔记,只是快速地翻阅一下,让你对这本书有一个全局的印象就好。

经历这一遍翻阅,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那么之后再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更容易理解一些。因为,你在这时候已经有了全局的视角,不会局限在某一章或某一个部分中了。

要注意的是,你在第一遍翻阅这本书的时候,不宜花太多时间,尽量在一个小时之内搞定。

以上就是“检视阅读”的三个“点”。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完成“检视阅读”的好处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你如果肯进行检视阅读,就能够有很大的概率避免看书时走神的情况。因为这些步骤都是需要自主操作的,你是带着“问题”在阅读的,你在阅读的时候会思考这本书的序怎么样、知识点怎么样、全局怎么样等等。

很多人之所以会在读书时走神,很大的原因就是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不知道这本书有什么地方吸引自己。甚至他们的阅读更多是因为随大溜,“大家都说这本书好,那我必须读一读,不读我好像就落伍似的”,这些阅读目的都可能导致很低效的阅读。

以上这些就是“检视阅读”的三个“点”。说完这三个“点”,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一面”。

当你决定深度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不出意外的话,会出意外”。也许,正当你读到某个章节,看到某个知识点、某段描写的时候,你突然发现,坏了!你好像看不懂这本书的内容了。

“不出意外的话,会出意外”是网络用语,意指很有可能会出现意外。

你可能会发现,这个知识点是你没学过的,那个段落是你理解不了的,书中角色的名字没记住,搞混了书中的角色。有些作品甚至会让你一度怀疑这本书的作者的精神状态,你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不会有什么毛病吧?他这么写是什么意思?”

那么请问,你要是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会怎么办呢?

我们先说说错误的解决方案吧。很多朋友这时会选择停下来,然后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去搞懂这个情节、这个知识点,记名字,查资料,阅读文献,等你解决完这个问题,你会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可能家里人都喊你吃晚饭了,你的阅读节奏也被打断了。至于这本书前面写了什么内容,你很有可能已经忘掉了,可以说这样做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且,万一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依旧搞不懂这个问题,那你的内心不免就会遭受“亿”点点的打击,这会破坏你的阅读心情。

“‘亿’点点”是网络用语,表达数量多或程度高。

还有一种可能,你停下来,花费了时间,但还是没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就算你放下这个问题,继续前行,但因为解决未遂,你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大概率还会继续纠结着前面的那个问题,这渐渐会成为你的心理负担,导致你很可能放弃继续阅读这本书(这样实在是可惜)。

正确的做法是,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面对看不懂的情节、知识点,你应该先跳过去,不要停下来。一口气读过去,你就会发现很快就会读到你能读懂的地方。前面不懂的地方等到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再来解决就好。

举个例子,包子我在B站上传的视频里的代表作是解读《百年孤独》的。我是从高中就开始看《百年孤独》这本书的,说实话,我尝试阅读这本书很多次,都失败了,要么是读不进去,要么是读不懂。因为这本书里面的人名众多且重复,很多书中的角色都是同祖辈共用一个名字,而且作者马尔克斯的写作风格是时而跳跃的,这导致故事的时间线混乱复杂。大概是因为这些原因吧,我陆陆续续地读了好多年,但没有一次能够读完这本书。

直到二〇二二年,我有了把解读《百年孤独》做成视频的打算。在阅读过程中,我开始忽略我自己的问题,先读一遍,再读一遍,“两口气”读完这本书,我在读完后才大概知道这本书写了什么。

皇天不负有心人啊!原来这本书是在讲那样的一个故事!哪怕我还没有搞清楚里面一些细节,但我至少已经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大概框架。于是,我就用后面读懂的情节倒推前面那些我看不懂的情节,然后再看一遍,慢慢地把情节和人物都捋清楚,做成了视频(在这本书里你也会看到我解读《百年孤独》的故事)。

这也是我在检视阅读中学习到的东西——抱着问题前行,知难而进,我们才会更有收获!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我们去分析和思考一本书。我们在阅读中要知道我们的问题、目的。带着自己的问题与需求去阅读就是分析阅读。

可能,我这么说还是有点抽象的,我结合一种阅读时经常出现的情况再给大家说一下吧。

不知道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你拿起一本书,准备好好地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明明前几秒读着还好好的,但读着读着很快就开始走神。轻则进入想象世界,琢磨“我今晚吃啥呢?我在家吃还是出去吃呢”;重则拿起手机,开始一边玩手机,一边想“是不是有人找我,看看大家的朋友圈发了什么”。渐渐地,你会发现,书还没开始读呢,但天已经黑了……

如果你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分析阅读”就十分适合你了,“分析阅读”的核心便是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有自我要求呢?我们做到以下内容就够了。

我们在阅读时要有“功利性”。

是的,没错,这个“功利性”就是指读书一定要抱有目的。

你们是不是听着这句话感觉怪别扭的,因为平常听别人说的都是读书就是修身养性,这是一种修行,我们读书的目的性不能太强。

那他们说的对不对呢?我觉得对,但我认为这可能不适合我,我更倾向于阅读时必须要有“功利性”,否则很容易陷入“无心阅读”。

那么,如何才能有“功利性”呢?

刚刚已经说了,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去书里寻找答案。比如我们要看一本教人如何理财的书,那我们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从里面学如何理财、如何拒绝当“韭菜”[1],那么当你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时候,自然不会轻易分心,也就能充分地吸收书里的养分。

假如你不知道你自己有什么问题,也无法抱着问题阅读的话,那么,包子我在这儿给你提供几个问题的模板,你可以试着拿起一本书,在书里寻找问题的答案。

(1)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说一些什么事情?

(2)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呢?

(3)你为什么会觉得有道理呢?是哪个点或哪个段落戳中你了吗?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你在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5)你会不会再读一遍这本书呢?会是因为什么呢?不会是因为什么呢?

你现在就可以试着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分析,很快你会发现你可以做到专注地阅读。

当然,只有问题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试图在书中去解决这些问题。那该怎么解决呢?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或者口头表达去把问题的答案表述出来。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你可以很清晰地回答你自己提出来的问题,那就说明你已进行了一场高效的阅读,你是有收获的。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阅读中的最高境界了,它是什么意思呢?它就是把整本书浓缩为一个主题去研究。比如说,你要研究《百年孤独》,《百年孤独》就是你的主题,那么仅靠一本书是绝对不够的,你需要更多的资料来支撑,包括作家的经历、作者所在国家的历史、对小说本身的解读文献等等。

这种“主题阅读”通常应用在写论文、书评、影视解读等领域,包子我做视频的时候,就用到了“主题阅读”。只有“主题阅读”才能给观众呈现出更多视角。

所以,“主题阅读”需要的阅读量是非常庞大的,但其也是相对高效的阅读方法。在这种阅读方法的支撑下,这本书已经不单单是给你提供知识,而是给你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方向,它从唯一的选择,变成了选择之一。这就像你在组装一个机器人一样。这本书可能只是这个机器人的头部,你要把它组装起来可能需要很多本书,而且书与书之间还要互相呼应,这样最后组成的这个机器人才能动弹。

“主题阅读”就像是数学考试中最后的那一道大题,总是有人答不上来,但也有人得满分。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阅读本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不要让自己被阅读束缚。

我希望你们能愉快地阅读完这本书。

另外,我在这儿也要特别感谢我的好朋友馒大头。这本书里的插画都是他画的,希望你们能喜欢。

注释

[1]指那些被人利用、被套利的人群。——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