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14年,也就是北宋大中祥符七年。
东京汴梁,皇宫之中。
刚刚睡醒的赵祯,正心事重重地摆弄着手指。
好消息是,他穿越成为了北宋第三位皇帝赵恒的儿子。
虽然排行第六,但五个兄长都已夭折,之后也没有弟弟出生。
登上皇位,只是时间问题。
按照历史轨迹发展,他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后世记载中的宋仁宗。
坏消息是,留给赵祯和宋朝的时间,都不多了!
……
说起来,他之所以会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多少还是沾了中学古文背诵全家桶的光。
欧阳修、范仲淹、苏轼……
在无数文采斐然的名臣掩映之下,宋仁宗留给后人的印象实在说不上有多深刻。
对他最著名的评价可能就要数那句“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与“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赵佶正好凑成一对。
想起宋徽宗,真是让人一声长叹。
靖康之变,山河沦丧。
赵佶和他儿子如丧家狗一般,作了金军的俘虏。
嫔妃、公主,尽皆被赤身裸体地驱赶至金兵大营之中。
宗室、贵族、官宦……被杀被俘者不计其数。
繁花似锦的汴梁城也被洗劫一空,十数万城中平民家破人亡,被用绳子捆着,成了金军的战利品。
肉食者昏聩,于百姓何辜?
相比之下,宋仁宗的历史评价比宋徽宗要好很多。
但是,北宋的灭亡真的和他没有一点儿关系吗?
这事其实也经不起细想。
历史上,宋仁宗驾崩之后,不过三十七年,便轮到宋徽宗登基了。
所以,他在位期间推行的“庆历新政”无疾而终之后,后面的皇帝再想改革,已经有些来不及了。
好在。
预先知道了这些的赵祯,从一开始就没有坐以待毙。
还在襁褓中就展开了“和时间赛跑”的计划。
两岁会识字,三岁背《诗经》,四岁能提笔属文……
神童之名,响彻朝野。
众望所归之下,数日前,以虚龄五岁的年纪,被册立为皇太子。
也是从那天开始,他才改名为赵祯。
比历史上整整提前了四年。
更值得欣慰的是,就在赵祯成为太子的当天,他的金手指终于来了。
这是一个名为【帝王养成计划】的策略模拟器。
可以即时推演局势的走向。
花了几天时间,赵祯已经基本掌握了它的使用规则。
模拟器每一次开始推演的时间点,都会自动与现实同步。
在脑海中的画面里,他既能够控制自己直接【行动】,也可以通过【发号施令】按钮,安排其他人去做事。
推演会在【触发历史事件】或者【获得人物卡片】之后随即终止。
【触发历史事件】的好处,是可以完整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续发展,以此来决定,在现实中是否要让它发生。
【获得人物卡片】的关键,则在于【忠诚】的高低。
只有人物对赵祯的忠诚度达到60以上时,才会拥有“获得”相应卡片的机会。
一旦拿到卡片,之后的推演中,这个人物就可以被加入到【发号施令】的列表里了。
若是对模拟结果满意,就可以选择直接在现实中来到相应的时间点,并立刻获得下一次推演的机会。
而如果对推演过程不满意,在现实里做出了改变,则要等到达成特定条件之后,才能再次开启模拟。
现在的赵祯,就正在等待之中。
这时,一个柔和的声音在外面响起:“殿下,该去资善堂讲学了。”
【已触发“太子首次讲学”事件,获得一次推演机会,是否开始?】
这可真是,刚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赵祯已经听出,来人正是自己那个皇帝爹爹最信任的内侍周怀政,当即回了一句:“我这就更衣。”
接着,便迫不及待地默默在脑海中展开了推演。
【虽然早已对日讲轻车熟路,但作为以太子身份出席的第一次,你还是颇为重视。】
【尤其是,今日新换的讲官,身份还有些敏感。】
【面对这个情况,你将要:】
【一、直接去资善堂讲学。】
【二、就讲官人选的问题,先与刘皇后进行沟通。】
【三、以身体不适为由,休息一天。】
果然!
触发了选择。
眼前的三个选项,让赵祯心中的想法,得到了某种印证。
第一个选项,明显是不管不顾的莽夫。
选这个的话,简直失去了推演的意义。
第三个选项,说的好听是拖延,说的难听就是逃避。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早晚还是要面对。
思考片刻,赵祯决定,就按第二选项来。
一次性把问题解决。
反正是推演,有什么好怕的?
【你貌似随意地问道:“周家哥哥,不知今日的讲官是哪位先生?”】
【周怀政虽然身为入内副都知,在宫中颇有权势,却完全不敢因为太子称呼得亲切而流露出任何自满,恭恭敬敬地答道:“回禀殿下,是翰林学士杨亿。”】
【听到这个意料之中的名字,你一边在宫女的服侍下更衣,一边故意露出一个气愤的表情:“周都知稍待,我先去给大娘娘请安。”】
【按照惯例,你都是讲学回来,才会去给你的大娘娘刘皇后以及小娘娘杨淑妃请安。】
【这个临时的改动,不由得让周怀政听得一愣。】
【而且,他敏锐地发现,你对他的称呼变成了官职,不由暗想:“太子殿下似乎不高兴了……”】
【他微微皱眉,旋即想到了什么,心中升起一丝不安,连忙小心回道:“殿下但去无妨,臣在此等候。”】
———————————————
注1:宋仁宗年幼时称周怀政为“周家哥哥”的记载,见于《宋人轶事汇编·卷二》
注2:皇后以后宫李氏所生子为己子,使婉仪保视之。……故仁宗尝呼后为“大娘娘”,婉仪(即杨淑妃)“小娘娘”。——《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七》
注3:本文不是考据派,偶尔写几个注释只是希望各位读者大大别因为某个名词、某个称呼之类的小事吵起来。看网文嘛,开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