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临时朝廷
- 大明:功夫皇帝朱由检
- 欧阳长牛
- 2370字
- 2024-11-16 14:23:47
送走汤若望,天色已晚,香琴进献晚膳,拉香琴一起吃了。
疲劳了一天,总算可以休息了。
从房间出来,进入院子,雨小了很多,还有飘雨未停。
这里是别院,就在保定府衙后面,是臣子们专门为皇帝陛下修整的一座院子。
目前只是打扫特别干净,但还未能按照皇帝标准添置家具床服被褥等物。
别说皇帝规格,就是王爷规格,甚至是侯爵都达不到。
不过朱由检并不挑三拣四,毕竟现在还处在流亡时期。
这个院子令他满意的一点就是很雅静。
夜深人静,独自在院子里,就到了练功时间,照例先打了两套军体拳,然后舞了一回十八刀。
内力没有增长多少,刀技倒是有不少提升。
练了一会,有所感悟,闭目静静伫立。片刻,收刀回鞘,才返回卧室休息。
次日清晨,群臣已经在府衙等待,朱由检洗漱一番,就来到厅上。
群臣叩拜,山呼万岁。
朱由检口呼免礼,有臣等不及,第一个站出来,要为皇室开枝散叶,张罗着选后宫嫔妃。
“咳咳,此事不急。”现在处于流亡期间,哪有那个心思。
瞟了一眼站在后门口的香琴,朱由检道:“还有其他事吗?”
若是没有其他事,准备散朝了。
“皇上。”工部尚书范景文出列,没有笏板,双手空托说道:
“是否定下据点,以安臣心。”
“嗯,朕宣布,保定城为陪都,正式成为我大明战时都城,府衙作为战时皇宫,大家以为如何?”
台下群臣齐声高呼:“皇上英明。”
定都之后,一切都好办了。
保定知府何复出列,抱拳问道:
“是否诏告天下,召集明王旧部,来保定拱卫陪都。”
“不可。”
当初在京城召总兵刘泽清,山东巡抚王永吉,辽东总兵吴三桂入京勤王,三人之中,刘泽清最无耻,拒不奉诏,王永吉和吴三桂行动拖沓,走到半路,京师已被攻陷。
此事朱由检铭记在心,现在他手里底牌只有八百人,再次登高一呼,怕是引狼入室。
朱由检:“我们现在的策略是学习太祖爷爷,广积粮,缓称王。”
群臣高呼:“皇上英明。”
朱由检给方正化使了一个眼神,方正化拿了朱由检的拂尘一甩:“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范景文再次出列:“启奏皇上,内阁首辅蒋德璟在殿外求见。”
朱由检大喜:“召。”
蒋德璟为当朝重臣,但是之前不受崇祯待见,原因是他说话太直,不留情面,看见皇帝恼怒之后,还力陈其弊,痛斥征收三饷的严重弊端。
后来因为才能无处施展,痛心疾首,辞官归隐。
这日游历到保定,碰见旧时同僚范景文,才知道崇祯皇帝还健在,所以再次来投。
朱由检站起身,亲自迎接了他。
蒋德璟是不可多得的能臣,昔日崇祯不用,今日朱由检却要再度启用。
“草民蒋德璟,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蒋爱卿快快请起。”
“蒋首辅年事已高,还保有报国之心,朕心甚慰。”
“草民惶恐。”
“朕在此组建战时朝廷,蒋德璟可愿为朕分忧。”
“蒋德璟万死不辞。”说完还要再拜。
朱由检扶起他,欣然说道:“临时朝廷不设内阁,蒋德璟给朕当户部尚书如何,为我大明统管钱粮。”
“老臣遵旨。”
嗯,收到了一个人才,朱由检大喜,正欲开口,又听见门口报:
“左都御史,李邦华求见。”
看来,这些老臣都得到消息,纷纷来投,如此也好。
“宣。”
一位童颜鹤发的老者,迈步而来,向皇上磕头:
“老臣李邦华,叩见陛下。”
“李爱卿平身。”
“报,刑部尚书倪元璐,在外求见。”
咦,难道是你们扎堆来的,朱由检当然是来者不拒。
“宣。”
门口进来一位中年文士,朱由检远远看去,正是他的股肱之臣倪元璐。
“倪爱卿,好久不见了。”
“老臣叩见陛下。”
朱由检难得如此开怀,今日来的这三个人,都是历史有名的忠臣良将。
除了蒋德璟是重新安排官职,另外两个都是官复原职就好。
特别是倪元璐,不但才高八斗,而且写得一手好书法,是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大家。
之前他进谏让皇帝迁都南京,被驳回,后李自成破北京,倪元璐在家中自缢。
朱由检似乎意犹未尽,看向门口,是否还有可用人才来投靠。
范景文解释道;“陛下,倪大人和李大人都是老臣修书而来,只有蒋首辅,是在街上碰见的。”
“嗯,也好,现在大家一定要随朕同心协力,再创明王朝辉煌历史。”
众人齐声:“臣等誓死追随陛下。”
还是不够啊,这班子是起来了,不过真要开疆拓土,还远远不够。
“今日众位爱卿齐聚一堂,朕就把心中宏愿告诉大家。”
朱由检站起身来,整理仪容,才郑重说道:
“首先,大家各安其职,着邵宗元为保定府大将军,统管军务。”
“另新设农商院,着马光年为院使,曲三宝为院判,为朕广积粮,乃为国本。”
“农商院刚刚成立,只有院使院判,还需要召集人手。”
“还要在城外建立农商院衙门,替朕守好城外的几十亩良田。”
新成立的部门让老臣一时还不太明白皇帝深意,蒋德璟因而询问道:
“皇上,这个农商院旨在务农吗。”
如果单纯务农,何须成立衙署。
朱由检给他一个人解释,相当于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很详细的解释了农商院的主要职责。
这个新机构不是务农,而是包括管理、研究、推广等诸多农业上的问题。
并且不只是针对农业,农商院还有商业的一部分职责,这一点,越是到了帝国中后期,越是重要。
“可以说,农商院的首要职责,是帮助大家脱离饥荒,让人人都有得吃,不至于饿死。”
“其次,可以帮助朝廷增加收入,负责管理漕运、海运、通商、钱粮等诸多商业的问题。”
这样一说,大家都懂了,只是设想虽然好,却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方正化作为宦官,一个人也不够,扩大宦官集团也在朝议之中。
既然提到了宦官,又有老臣提议给陛下选几个宫女。
为陛下龙体考虑,也是为了国本考虑。
朱由检叹道:“今多事之时,不宜扩大资费,以节俭为主。”
不过多一些使唤的丫鬟,倒是可以考虑。
毕竟这个时代,给一口饭吃,都能找到仆人。
这是小事,府衙自然会安排,朱由检就没有在朝会上提。
“皇上,农商院修建府衙,不合适,不如就用城内的旧衙署,换一块牌匾就好了。”
蒋德璟如是说道。
“衙署建在城内,城外的良田怎么守,那可是将来的国本。”
大臣们都还不知道,红薯和玉米对于现阶段的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
“若是不放心田里的作物,可以派兵驻守。”
蒋德璟如是道。
这老家伙有点东西,朱由检欣然同意:
“准奏,就按蒋尚书的意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