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日讲君陈,见仁见智
- 灵堂质问朱元璋,请陛下称太孙
- 竹子叶熊猫
- 2084字
- 2024-10-26 23:57:37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朱允熥自不必亲自动手,已经有侍书官将自己面前的书页,翻到了《君陈》篇。
前几日他已经通读《尚书》,对于《君陈》篇,自然有印象。
《尚书·君陈》讲述的内容十分简单,是成王对君陈的告诫与嘱托。
在周公去世之后,因君陈孝顺父母且友爱兄弟,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成王选择他治理东郊成周。
内容简单,意思也很明确,都是些儒家提倡的道德,没有太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只不过既讲《尚书》,旁的不学,偏生拿出这一篇章来,为的是什么?
他可不信这是偶然,放着起始篇章不讲,直接跳到《君陈》,若无用意,说出去也没人相信。
既是有意为之,那又是谁的意?
刘三吾?
身为翰林学士,若说在日讲中夹带一些私货,玩我注六经的把戏,朱允熥相信。
可若是心意深沉,暗中授受,他还没这个胆量。
大本堂中事,再怎么隐蔽,也逃不出朱元璋耳目。
既如此,这一篇《君陈》,该是朱元璋要求。
朱允熥心思一转,默默地瞥一眼身旁朱允炆。
兄友弟恭,是对他们的告诫?还是一种隐晦的警告?
你们争归争,但是有些底线,不能够触碰?
默许,但不能出格,一切在规矩里面办事。
否则,即便是赢了,也无法过他这一关。
成王还在,君陈再怎么出色,也还只是臣子。
朱允熥心思活跃,暗中大概拿住了朱元璋这番告诫。
……
朱允炆自小读书,明学善思。
对于其中暗示,也有自己的考量。
他不着痕迹的瞥一眼朱允熥,心中微哂。
皇祖父这番良苦用心,实在不简单。
重开修学,便用《君陈》篇告诫。
其中,成王是他,那君陈,自然只能是朱允熥。
皇祖父这是看到了朱允熥的才能,故此以《君陈》篇告诫,让我好生使用?
难怪皇祖父要说“太子早逝,汝当勉励之”。
也许,皇祖父早就知道,朱允熥具备不错的才能。
故此,才对他频频暗示。
只是不知熥弟,能否领悟到皇祖父心中深意。
从他今日表现来看,若是愿意尽心辅佐,许他治理“东郊成周”,又如何?
……
两人心思各异,互相猜测着。
刘三吾已经开始诵读《君陈》篇。
日讲,有些类似于低年级读书。
老师领着朗诵,而后学生跟着朗诵。
先确定读音和句读,顺畅之后,再进行翻译。
至于其中版本问题,比较驳杂,主流的说法不少。
日讲阐述经意,不做过深探讨,故此选择的版本也多。
为的便是兼听则明,广开智慧。
思绪过后,朱允熥跟着刘三吾,逐字逐句开始学习。
“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
朱允熥诵读十遍,不免口干舌燥。
明代官话与现代普通话之间,语音方面的差别不小,读起来颇为饶舌。
且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并且入声字的调值特点鲜明,发音短促。
有不少字的读音,和他想象中差别还真是不小。
好在他学习能力足够,除开始还有些许滞涩外,后面愈发的顺畅。
诵读完毕之后,刘三吾退至一旁,讲读官依次上前,开始讲读经意。
过程自然枯燥无味,没什么生趣,甚至还有些昏昏欲睡之感。
只是在日讲中睡着,观感自毁,这种自掘坟墓的事情,但凡是有志青年,都不会去做。
朱允熥听得十分认真,一来为了给这些翰林读书人留下个好印象。
二来也是博古通今,多吸收些知识,也好对付接下来随时可能到来的刁难。
如此,折腾到正午时分,日讲才堪堪结束。
刘三吾:“两位殿下不可放松懈怠,明日还需检查记诵。”
这便是日讲结束后,他要完成的课业了。
“诸位先生辛苦。”
礼不可废。
朱允熥出大本堂,肚子已然咕咕直叫。
日讲消耗精气神不在少数,他早膳吃的不多,现在已经饿了起来。
朱允炆见状,掏出一个饼子,递给朱允熥:“熥弟疲累,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多谢哥哥。”
朱允熥接过饼子咬了几口,含糊着道:“还是哥哥思虑周全,我就没想到日讲居然这么疲累。”
“往后你自当习惯了,回去该好好温习今日功课,明日若是答不上来,可是要抄书的。”
“弟弟愚钝,不像哥哥能够如此游刃有余,实在让弟弟羡慕。”
“我不过是多读几日书罢了,熥弟今日表现,才是叫我大为吃惊。”
“哥哥这饼子真好吃,又香又脆。”
“熥弟喜欢,我差人多送些给你,带在身上,也好解饥饿。”
“那就多谢哥哥了。”
……
回到东宫,同吕氏用过午膳后,朱允熥回端敬殿。
待朱允熥离开后,朱允炆这才屏退左右,说起今日大本堂中之事。
他细细讲完后,吕氏面色已然变化,咬牙切齿:“那杨成实在是个没本事的,倒是叫他得了一番造化。”
“母妃切勿动怒,此事也怪不得杨成,连我也惊讶于熥弟尖利口舌。”
朱允炆看得通透,“今日之事,还是熥弟不愿过多深究,否则怕是要见血。”
“说到底还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不知黄子澄从哪找的人,连个小孩子也斗不过。”
“母妃切勿小看了熥弟,他绝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朱允炆神色严肃,“今日之事虽说是凑巧,但也帮他洗刷掉身上不学无术之印象,往后想以此诘责,就难了。”
“好在皇祖父更为属意我,今日日讲所说《君陈》篇,就是一种暗示。”
“熥弟适逢其会,旁听了去,若是他聪明,也该明理达意,不再做无谓的挣扎。”
吕氏闻言宽慰一笑:“你能得圣心,娘也就放心了。”
“至于允熥,叫黄子澄再找机会就是,总能找到时机,落他颜面。”
“也免得他总生出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来。”
“还有,如今虽已除服,但每日祭拜不能少,你可要记得。”
朱允炆点头:“孩儿必不会懈怠,熥弟的事,劳烦母妃多费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