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及第

考生的考卷,由考官批阅。

主考官有决定考生生死取舍的自由裁量权——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为了杜绝考官辨认笔迹而徇私舞弊,按北宋朝廷要求,所有考生的考卷,由其他书吏重新抄一遍,分别编上号码,才送到考官面前。

欧阳修正坐在太师椅子上,思虑万千。

他日夜加班,已将所有考卷都审阅完毕,分送到御史中丞范镇、翰林学士王珪两位大臣再斟酌。

他揉了揉鼻梁,喝了一口茶水,感觉近日阅卷有点劳累。

他正要起身走一走,这时他看见范镇拿着一份试卷走了进来。

“范老弟,有事么?”

范镇把试卷放在欧阳修前面,有点不解地问:

“欧阳兄,这份试卷答得这么精彩,明明可以得第一名,怎么判为第二名?”

欧阳修瞄了一眼,轻描淡写地说:“哦,这个……我知道!”

“你既然知道,那为啥要这样做?”范镇追问。

“我觉得,这可能是我弟子曾巩的答卷。为了避嫌,所以我就判为第二。”

“原来你有所顾虑呀!你是怕别人说你徇私舞弊,对吧?”

“是呀,不能不这样。”

欧阳修性格敦厚,襟怀坦荡,待人谦恭、诚恳、厚道,正直无私,就是有点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

范镇怒气从胸腔而出。

“欧阳兄,你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对呀!你说可能是曾巩的,只是说可能,万一不是他的,而是别的考生,你不怕委屈别人吗?这样,你想没想过,他一辈子的人生命运就不一样了呀!”

欧阳修想要再辩解,嘴动了一下,没有说出来。

这时,翰林学士王珪也拿着一份试卷走进屋。

范镇见了,就看见救星那样,气鼓鼓地说:

“王老弟,你来得正好,你来评评理,这份试卷明显可以得第一,可是欧阳兄却判第二,原因可能是他学生曾巩答的,你觉得是否公平?”

王珪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常常随波逐流,就像墙头草那样,谁的官大,就听谁的,因此常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个……”王珪一时没有主意,他听说是主考官欧阳修的主意,也不敢明确表示反对。

王珪迟疑了好久,才说:“欧阳大人的学问与品德,都是一流的。既然是为了避嫌,那就依他了吧!”

这句话,既是赞同,又是拍欧阳修的马屁。

“你看看,还是王老弟体谅我,”欧阳修听了王珪的话,心里很受用,望着范镇说,“我这么做,自有我的道理,我也是不得不已。”

王珪想起了来见欧阳修的目的,就赶紧岔开话题:

“二位大人,你们看看我手里的这张卷子。这是一张写八股文的考卷,虽然已落选了,但我觉得,可能是神童马辉所答……”

不等王珪说完,性子急的范镇,就打断了王珪的话:

“我知道你的意思,管他什么马辉、牛辉、羊辉,我们还是要坚持八股文一个都不取的原则。”

欧阳修点头。

“可是,这样,会不会出大乱子呀?”王珪不无担心地说。

“如果出了乱子,我自有担当!”欧阳修拍了拍王珪的肩膀,“你别担心!”

放榜了。

考生们都涌来看榜。

章惇约苏洵、苏轼、苏辙四人一同前来到皇榜前。他心情紧张,担心自己不是第一名,不过别人不容易察觉。

章惇是一个争强好胜、妒忌心极强的人。

他虽出身官宦人家,但他却是父亲与他奶娘所生,因此地位多多少少受到偏见,心理扭曲得不行。

因为母亲地位卑微而自卑。

正因为如此,他发誓要出人头地,容不得别人比他强。

章惇的父亲对他期望比较高,期望他能够有所作为。

这次是章惇第二次参加会试。

第一次因为没有中状元,名次远远落后。他心有不甘,深受打击,痛定思痛,今年重新又来考试,发誓非取状元不可。

皇榜下,人群拥挤。

章惇远远地看见,第一名不是自己,却看见第二名是苏轼,接下去又看到苏辙,却仍然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

章惇感觉窒息与恐惧。

他又往下扫了一扫,终于在第二榜上才看到自己的名字。

榜上虽然有名,但不是状元,甚至没有进入到前三,远远落后于苏氏兄弟。

章惇失落!!!

情绪跌落至低谷。

一落千丈。

苏轼与苏辙却在旁边兴奋地叫了起来。

“爹爹,您看……”

“嗯,我看见了。”苏洵也兴奋地高叫,“好儿子,你们两个真是好样的,比爹爹强多了。”

苏洵不禁老泪纵横。

看到两个儿子双双中榜,没有人能够体会到一个两次落榜的父亲此刻心情——可能是甜甜的,但又是酸酸的。

事后,苏洵作诗曰:

【老夫登科如登天,小儿登科如拾芥。】

苏轼进士及第,在388名考生中,名列第二名,本来应该第一,却被欧阳修误判。

这年,苏轼才21岁。

真是年轻有为。

有的考生考了一辈子,考到白发苍苍,都无法达到他这样的成就。

苏轼却是一考而中,这不能不说他是个奇才。

章惇本想拂袖而去,再考一次,但他想着自己不太年轻,还是认命,尽早进入官场。

他心想,考试行,将来做官不定就行。

可是,自己在做文章方面,与苏轼相差甚远,可见自己大不如苏轼啊!

一股嫉妒之心,油然而生。

然而,三苏在旁边,不好当面发作。

按照礼仪,至少应该说几句祝贺的话,但章惇说不出口。

他选择悄然离开。

苏轼心眼没有章惇多,没有关注到章惇一系列思想变化,仍然与父亲兄弟沉浸在中榜喜悦当中。

正当章惇转身要离开,却被一个叫张世平的举子看见。

“子厚兄,恭喜中榜!”张世平双手作揖。

“你不是也中了吗?”章惇看见张世平的名字,排在他后面。

“嗯,是呀,可惜,你看,你旁边站着的赵文辉、张青云、马辉等一大群人,他们学的八股文,真的是一个都没有中嘞。”张世平说。

“你看他们垂头丧气、没有精神的样子,落榜的滋味不好受啊!”张世平又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章惇灵机一动,心想,这是一个攻击苏轼、苏辙的难得的大好机会,就是要煽动落榜者愤怒情绪的所有矛头对准苏氏兄弟来发泄。

想到这里,他闪身重新回到苏轼身边。

“诸位举人,静一静,现在榜眼苏轼在此,我等向他祝贺。”章惇指着苏轼说。

这个消息,就像炸锅一样,在人群中沸腾了。

那些落榜考生,齐刷刷地盯着他,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就像子弹那样,一齐向苏轼袭来。

其实,当时与苏轼一样同样高中的,还有欧阳修的学生曾巩,以及曾巩的弟弟曾布,他们也在人群中,只是因为没有人提及,所以他们没有成为众士之敌。

章惇表面是夸赞,实质上挑起众怒。

果然,他达到了这个效果。

章惇话音刚落,只听得赵文辉高叫:

“他娘的,我们一个人都没有中,他苏家人倒好,一起中了两个,这太不公平了。”

落榜考生纷纷跟着叫了起来,义愤填膺。

“那姓苏的,是不是有靠山?”

“是不是给欧阳修送礼送得多?”

“我就不信,苏轼就那么厉害。”

“叫欧阳修把姓苏的考卷拿出来见光。”

“走,我们一起找欧阳修论理去!”

……

一个声音比一个声音还大,都是在表达不满情绪。

场面一度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