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政府特许催生商业萌芽(1550—1650)》:一切从海外探险开始

16世纪之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英国成为继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之后又一实力雄厚的大国。为了换取财政支持,英国政府以授予特许状的形式为商人排除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和海外航运的不安全因素,而这也正是商人所需要的,特许公司这种半公半私的特殊经济组织顺势而生。在这一时期,实力雄厚的特许公司有莫斯科公司、利凡特公司、东印度公司和弗吉尼亚公司等。它们充当了英国重商政策的急先锋,一方面带有殖民主义原罪,另一方面也孕育出了近代商业文明:股份公司、法人组织、现代管理、契约精神……世界格局也因为这些特许公司的存在而发生了重大改变。

从古至今,商业与冒险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也可以说,商业是人类冒险行为的副产品。

14世纪,有一本旅游书风靡欧洲,人们谈论它如同谈论《圣经》和《希腊神话》。书的作者大讲特讲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有人相信这是他的亲历口述,有人说这是他的道听途说,不管怎样,书中描绘的盛世景象,彻底刷新了欧洲人的认知:原来世界这么大!原来一个国家可以富有到如此程度!

这本旅游书就叫《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Marco Polo)到底有没有来过元大都,一直存在着争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无意间改变了世界。经过一个世纪的传播与发酵,欧洲人的冒险精神被彻底激发起来。不甘心做白日梦的冒险家,开始了“划船到东方淘金”的行动。

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批航海探险家,在这里面,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最为出名。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让整个欧洲沸腾了。毕竟,辛苦探险了一个世纪,总算找到了新航道。尽管“新大陆”和《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的中国格格不入,尽管哥伦布错把古巴当作中国的大西北……但这些统统不重要,因为他们真的找到了黄金。

作为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投资者,欧洲穷国西班牙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的华丽变身,刺激了欧洲诸国,尤其是英国。作为海上之国,英国人本来可能成为新大陆的最早发现者,并建立起殖民帝国的,却被西班牙抢了先,这让英国政府非常不甘心。

1485年,都铎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七世登上了英国王位,当时英国的人口还不到300万,只有西欧大国法国的1/5、西班牙的1/2,领土面积也比它们小很多,英国本身还没有常备军,并不具备角逐欧洲霸权的资本。不过,英国虽然小,可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欧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中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亨利七世确定了这样的对外政策:“不去角逐欧洲霸权,而是谋求扩增贸易利益。”当时,英国的造船技术在整个欧洲地区都是比较先进的,所制造的船只可以满足远航需求,也就是说,它是具备航海的客观条件的。

在这种背景下,亨利七世决定复制西班牙政府的做法,在大航海时代用小投资获得大回报,通过资助航海探险来建立一个新的“日不落帝国”。

那么,西班牙政府是怎么做的呢?1491年12月,哥伦布临出发前,西班牙皇室与他签订了一份“伟大事业”协议,授予哥伦布海军大将军衔,封他为远洋舰队司令和未来发现土地的总督,允许他抽取航海所获利益的1/10。除了承诺之外,西班牙皇室和商人协会还给哥伦布一次性投资约200万马拉维迪,为他打造了3艘超级大航船,并建立了浩浩荡荡的探险队,备足了航行用具和物资。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5年后,英国政府如法炮制,给予哥伦布的热那亚老乡约翰·卡伯特(John Cabot)几乎一模一样的待遇。英国的商业探险之旅由此开启。

约翰·卡伯特是马可·波罗的疯狂崇拜者。他从小就喜欢了解马可·波罗的探险经历,对遥远的中国充满热切的向往。约翰·卡伯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像马可·波罗一样的探险家,但他的父亲却希望他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威尼斯商人。他曾经跟着父亲经商,在各地奔走,最远到达阿拉伯人的圣地麦加。一路上,父亲悉心教导他各种经商知识,并尽可能向他展示经商的妙处。可约翰·卡伯特却一刻也没有动摇,走得越远、看得越多,他探索未知的、神奇国土的欲望越是强烈,航海探险的梦想越是旺盛地燃烧。

1484年,约翰·卡伯特效法他的同乡哥伦布,向西班牙兜售自己的航海计划,但他没有哥伦布幸运,西班牙政府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接着他向葡萄牙政府兜售,也没有成功。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João Ⅱ)对他宏伟的横渡大西洋航海计划压根儿就不感兴趣。一个不愿意出钱,一个不屑一顾,让约翰·卡伯特只好转向既有钱又觊觎大航海的英国王室。1494年,约翰·卡伯特举家搬迁到英国繁华港市布里斯托尔,在那里,他的探险梦想得以实现。英国政府和布里斯托尔的商人们接受了他的航海计划,并资助他为英国打开殖民扩张的海上通道。

布里斯托尔商人联合出资给约翰·卡伯特筹备大航船、探险队和所有必需品,一如哥伦布当初的待遇。当时西班牙驻伦敦大使听说此事后,第一时间向西班牙政府打报告。西班牙政府立即给亨利七世施压,但亨利七世置若罔闻。1496年5月,亨利七世给约翰·卡伯特父子颁发了特许状,批准他们的海外探险行动。

在拿到布里斯托尔商人的赞助和亨利七世颁发的特许状后,1497年5月,约翰·卡伯特带着自己的探险队,乘着“马太号”,离开了布里斯托尔港口,按计划先向高纬度的北方航行,然后向西航行。“马太号”是约翰·卡伯特用《圣经》中的“马太”命名的,船上装满了货物,还承载着18名船员的发财梦,以及亨利七世的强国梦。时至今日,布里斯托尔港口还陈列着复制的“马太号”船,供游人参观。

经过50天航程,“马太号”行驶到一个气候寒冷的地方。约翰·卡伯特以英国人的名义占领了它,在上面插上了标有英王亨利七世、教皇亚历山大六世(Alexander Ⅵ)、威尼斯圣马可徽章的旗帜。这是英国第一次在殖民地插上自己的旗帜。这块地方后来被称作“纽芬兰”。这次探险虽然没有淘到黄金,但是发现了丰富的鳕鱼资源。

中世纪,森严的教规要求人们在斋戒日不能吃猪牛羊这类“红肉”,但可以吃鱼类这种“白肉”,而一年里斋戒日占据了大半,内陆的欧洲人想要摄取蛋白质只能依靠鱼。卡伯特的发现吸引了各国的捕鱼船队,很长一段时间里,纽芬兰鳕鱼都是欧洲人民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渔业后来一度成为北美殖民地的“支柱产业”。

远航归来后,约翰·卡伯特受到亨利七世的热情款待,并获得了海军上将的称号。此外,他还获得了巨额奖赏。亨利七世还表示愿意无条件支持他接下来的远航计划。[1]

1498年5月,约翰·卡伯特率领船队再次出发了。这一次,他向英国政府郑重承诺,一定会找到富饶的中国和日本城市,带回丝绸、香料、瓷器和白银。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和哥伦布一样,他们错把北美当成亚洲,直到被身穿兽皮而非丝绸的印第安人打破最终幻想。第二次探险,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带来任何收益,这让英国政府消沉了,在接下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再也没有委派船队去大规模探险。

亨利八世(Henry Ⅷ)继位后,约翰·卡伯特的第二个儿子塞巴斯蒂安·卡伯特(Sebastian Cabot)成为王室御用探险家。塞巴斯蒂安·卡伯特的探险之旅同样不顺。1508年,塞巴斯蒂安·卡伯特的船队先是朝西北方向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它经冰岛、格陵兰岛到达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岛,随后沿海岸向南行驶,到达了今天的弗吉尼亚沿海,绕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哪边是东。

大乌龙事件让塞巴斯蒂安·卡伯特在英国彻底失去信任,之后,他与一名西班牙贵妇结了婚,借此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Charles Ⅰ)效力。1518年塞巴斯蒂安·卡伯特被任命为西班牙领航长,在后来的25年中,一直为西班牙宫廷效力。世事就是这么奇妙,在西班牙,塞巴斯蒂安·卡伯特的主要职责是培训船长,开发导航设备,还有一个不太重要的工作——把各航海家们新发现的地理信息记录下来。正是因为这个“不重要”的工作,塞巴斯蒂安·卡伯特掌握了当时西班牙皇室在世界各统治地区的最佳、最新、最全的信息,并因此绘制出大名鼎鼎的1544年版《世界地图》。

信息就是生产力,塞巴斯蒂安·卡伯特作为“活地图”,他的价值赢得了亨利八世的重视,1547年塞巴斯蒂安·卡伯特重返英国,再度得到英王和商人们的资助,于1551年任冒险商人协会主管,多次派出船队探寻通往东方的东北航路。其结果是开拓了英、俄之间的贸易,催生出世界第一家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又叫“俄国公司”)。

莫斯科公司的诞生,与“血腥玛丽”鸡尾酒的主人公直接有关。在坊间传说中,“血腥玛丽”是一位擅长诅咒的女巫。实际上,她的原型是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王后唯一的女儿,也是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Ⅰ)同父异母的姐姐——英国玛丽一世(Mary Ⅰ)女王。

亨利八世去世后,王位传到了年幼的儿子爱德华六世(Edward Ⅵ)手中。塞巴斯蒂安·卡伯特就是被爱德华六世召回英国的。可惜,爱德华六世只在位6年就去世了。他的继任者简·格雷(Jane Grey)则更惨,是历史上著名的“九日女王”。简·格雷只当了9天继承人,就被玛丽发动政变废黜并处死了。玛丽一世即位后,对新教徒采取了高压政策,屠杀300余名激进分子,因此获得了“血腥玛丽”的外号。玛丽一世的做法可能比不上尼禄(Nero)、伊凡雷帝(即伊凡四世,Ivan Ⅳ)、马达加斯加女王拉纳瓦洛娜一世(Ranavalona Ⅰ),这些暴君动辄屠杀千万人,但因为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统治者,所以民间用这个不怀好意的外号称呼她。玛丽一世对英国的影响其实很大,正是在她的推动下,一直处于民间化的商人组织得到了官方认证,现代商人组织——公司出现了。

注释

[1]阿诺德.地理大发现[M].闻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