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立马开张,越快越好

河水边潮气比较重,白山差点滑倒。

“您慢点”,秦烈拉了白山一把。

“多谢。”

河岸边数条船排成一排,秦烈走上前打开锁,解开绳子,拉出一条船。

“你看这条船怎么样?”

白山装模做样地转了几圈,用手敲一敲,内心早就想跑了,害怕露馅。

人嘛,计划得逞的最后一步,往往最激动。

“可以”,白山露出满意的神色,同时又对李二牛说:“李秘书,你把船先开走,我开车回去。”

秦烈把宝压在白山身上,租赁合同都懒得签,交接完船只后,便忐忑地离开了,河边只留下俩小伙子。

“山哥,我把自行车放船上带走吧。”

“可以,注意别让人看见。”

李二牛把藏草丛里的自行车扒拉出来,放船上,推下了水。

白山跟着李二牛,也上了船。

“你跟我一块坐船,车咋办?”

敢情李二牛把白山刚才讲的话全当真,丝毫不怀疑。

也是,如果换个智力正常的人,说不定早就绷不住而笑场,不被人打一顿就不错了。

白山着急回去拉水果,时间就是金钱,租赁时间过一秒少一秒,决定今天要先卖掉一批。

“二牛,别管那么多,划船吧”,白山踏上船板,懒得解释。

从水路走,速度快上不少,三四十分钟,便回到了沙溪村。

白山停泊好船,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回家:“二牛,你先回家,让你爸摘些果子,我马上就过去。”

房门上了锁,白山出门并未带钥匙,而白荷这个点大概率在乡镇服装厂上工。

白山不想浪费时间,再去跑一趟服装厂,他抬起自行车,直接隔着院墙扔了进去,随即朝李二牛家飞奔而去。

风吹落白山的汗珠,他到目的地时,李二牛和他爸已经摘了不少果子了。

白山见状,也加入了摘水果的行列中。

尽管果子还差几天到收获期,但是三亩果园有三分之一的水果都可以采摘,先摘百来斤去卖不成问题。

折腾了许久,李福全带着俩小辈将果子装上架子车,满满一车。

粗略估计,果子重量应该有个二百多斤,已然超出白山心里最初预期。

李福全推着架子车,来到河边,看到船瞬间明白了一切。

“哎,我咋就想不到呢!村里的河是连着县城的。”

这条河不仅连接着县城,周边的村落乡镇基本都连接着,正是这个原因,后续才会被重点开发。

李福全知道白山卖自家果子能挣钱,心里也不难受。

毕竟,自己老农民一个,种地算是一把好手。真到了县城,生意上的事情一窍不通,果子能不能卖出去都不一定。

人家白山出人又出力,赚点又能怎么样,还愿意给一块一斤的价格,比粮站那帮王八蛋强得多。

想到此处,李福全不得不佩服白山年纪轻轻,居然有这样的远见和胆识。

“白山,等会带着二牛一块去,让他多跟你学学。”

“没事,二牛没少帮我忙,我挺需要他。”

白山马不停蹄,往返于县城与村子之间。

再次来到县城时,已经是下午了。

白山将船开到离集市较近的地方,拿出提前准备的箩筐,拿上一杆老式的秤,装了差不多四十斤左右的货。

“二牛,你先留下看船,我去把果子卖掉。”

白山行为举止之间,无不透露着沉稳。

虽说以前李二牛就觉得白山很靠谱,但是现在比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白山身上的气质,令李二牛无条件地服从。

“好。”

好在集市离河边距离还算近,要不然人一直提着四十斤的东西走路,可不方便。

集市上,大大小小的摊贩早已占满了有利位置。

白山兜兜转转,才找了个偏僻的位置,把箩筐放下。

活动活动有些酸痛的手臂,白山扯着偌大嗓门开始叫卖。

“安县上乘的水果,苹果梨全都有哎,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刚摘没多久,新鲜着呢!”

白山胸腔气力很足,音量甚至盖过了集市的喧闹,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一位抱着娃的中年妇女来回转悠,眼睛时不时瞅一眼白山箩筐里的大红苹果。

白山见状,挑逗了一下小娃:“是不是想吃?”

妇女怀中的小娃点了点头,乞求着妈妈买些苹果。

眼见妇女还在纠结,儿子便在怀里挣扎,逼着她不得不买。

妇女看水果品相确实不错,也是为了安抚儿子,停下脚步,询问白山价格。

“老板,苹果多少钱一斤?”

“大姐,咱家苹果个个硕大圆润,脆甜无比,而且是刚刚摘的,不贵,就一块八。”

中年妇女面露难色,摇摇头:“太贵了,县城里专门卖水果的店才卖一块七一斤。”

白山向旁边卖粥的摊贩打了个招呼,给对方塞了俩苹果,借了点水。

“大姐,你看看咱这果子,个头多大,您和孩子先尝一个”,白山把洗好的苹果递给中年妇女。

妇女拿到苹果后,先给儿子吃,随后也咬了一口。

饱满的果汁瞬间在口中四溢开来,甘甜中带着微微的酸味,恰到好处。

细腻的果肉,如丝般润滑,在唇齿间辗转,完全征服了母子二人的味蕾。

中年妇女故作为难:“还是有点贵。”

听到这话,怀中的儿子不乐意了,一个劲儿地扭动。

中年妇女狠狠瞪了一眼,儿子便停下了动作,一脸委屈。

白山第一次摆摊,县城人大多没见过自己很正常。

做生意,只要有了第一单,后面都好做。

白山小声告诉中年妇女:“你要买的话,我卖你一块五一斤,但是大姐您千万不能声张。”

三毛钱,在九十年代可是不小的优惠,何况白山的果子品相优秀,卖的比水果店还便宜。

谁都想贪小便宜,中年妇女猛地点点头,要了两斤。

白山称好两斤苹果,放进了中年妇女的袋子里。

九十年代初,塑料袋并未完全普及,一般门店里才会用到,像一些小摊贩,没多余的成本去专门采购塑料袋。

因此,赶集的人都有个共识,买东西大多都会自备袋子。

对于白山来说,这无疑是省了个麻烦。

中年妇女心满意足,交了三块钱,带着苹果离去。

三张纸币,是白山重生后赚到的第一笔钱,他把钱折好,收进口袋。

有了第一单生意,再加上白山的热情,才一会儿,他面前就站了好多人,全都要买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