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围绕着寨子中心的地标“鼓楼”而建,再向四周延伸。
屋顶上灰青色的瓦片,犹如鱼鳞般排叠,整个寨子被群山古树包围其中。
我们身处的位置,地势并不是很高,隐约能看到,个别木楼的屋身,偶有蓝色的长方形点缀,孩子们告诉我,那是晾晒的染布。
靠山吃山,跨寨相望,临山上是一排排广袤的梯田,在炫耀着丰收,也向人们证明着,只要你勤劳,便可以仰赖大自然的馈赠生存。
“我阿爸说去抓鱼,咱们今天晚上吃。”龙仁冲着小朗说着。
我问他“溪水里有鱼?”
龙仁抬头看我“那里抓。”他手指向稻田。
提到吃,龙意最有发言权了“稻田鱼,可香呢。”
瞬间恍然大悟,是我孤陋寡闻了,原来稻田里也能养鱼,果然,人类的智慧是不容小觑的。
“小花姐姐,你看,下午咱们就是在那里听戏。”小朗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激动。
我探头眺望,却只能看到个四方重叠的尖顶“看上去不是屋子。”
“哎呀,你真笨,都说了是个戏台。”三个小家伙哈哈大笑。
“咱们去看看鼓楼吧。”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提议。
我们便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下了山。
石板路旁坐着的阿奶,正在编织着传统手工制品,陆陆续续有游人自此走过。
当地人辨识度很高,几乎都身着传统服饰,据我观察,年轻的女孩子穿白色,年长一些的着蓝衣黑裤,就是我在山上看到的那种蓝。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白色的侗服是未婚女孩儿穿的。
寨子里的闷墩古井,建于清乾隆年间,泉水源源不断的冒出来,分为三个区域,呈阶梯状,泉眼之处饮用,中流井池洗菜,最大最宽的池里洗衣服,尝一口刚冒出的泉水甘甜,清凉。
也正因这泉水始终无截流,这是作为造福于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侗族人就此安定下来。
终于到达了鼓楼,外观似塔,但实际上设计的理念是依据杉木树的形状,鼓楼整体也是杉木搭建的。楼身的木质镂空窗户,展现出工匠手艺的精湛。九层重檐瓦顶,从大到小,由底至顶,穿梁接拱的拼接起来,内部建筑手法结合了井干式、穿斗式和抬梁式的工艺,到这里参观的人,无一不啧啧赞叹。
鼓楼旁卖烤串的小哥,今天依然在。
“小花姐姐,你饿吗?”龙意讨好的问。
我扑哧一声笑了,这家伙准是馋肉串了。
“走吧,去买烤串。”
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还在实地拍摄着。
鼓楼广场的不远处有一座开放式的萨玛堆,由石头在芦笙坪上垒起,此时已是荒草滋长,顶部被人插满旗帜。
这里对侗族人而言具有特殊的寓意,神圣不可侵犯。
低头观察,广场的地面铺设着12生肖图案的石子。
隐约看到一群穿着侗族华丽服饰的少女。
白色对襟衣,黑色百褶裙,围腰,绑腿,绣花鞋。头梳传统发髻,银饰统统加身。
“小花姐,要唱大歌了。”小朗跟我解释着。
我有些期待。
很快,摄影师摆好支架和器材,姑娘们在鼓楼前排好队形。
领唱开嗓,其他人谐唱,众低独高,复调多个声部,音色优美,旋律迭宕。
唱出了民族音乐特有的高亢嘹亮,模拟着虫鸣鸟叫,哼着高山流水之音。
聚精会神的欣赏,有人轻拍我肩膀一下,回头一看,小溪来找我了。
他用口型对我说“回家吃饭。”
我有些不乐意,还没听完呢。
再次看向唱大歌的少女们,队伍之中有个别姑娘在冲我这边笑。
我有些疑惑,好像没见过她们,兀的反应过来,这是在看小溪。
赶紧拉着他的手,往家的方向离去。
歌声渐渐远了,我扭头瞪他一眼“招蜂引蝶。”
他不明所以的看着我“怎么了?”
“你是不是知道今天唱大歌?”
他点头。
“那你还去。”我阴阳怪气的说“是不是去看人家小姑娘了。”
他失笑“我去找你回家吃饭。”
“电话是停机了吗?”挑着他的刺。
他一抬眼皮“打过了,你没接。”
“哼”还敢回嘴,掏出电话查看,5个他打来的未接来电,3条叫我回家吃饭的信息。
想起来了,昨晚睡觉前,我把手机按成了静音,早上没调回来。
态度瞬间180度大转变“那个,呵呵。”
亲热的挽着他的胳膊,嗲声嗲气的问“你中午给我做什么好吃的啦?”
他哈哈大笑“南瓜饼、牛肉粉、油茶。”
我假装听不懂他的调笑“走吧,我都饿了。”
突然想起来“糟了,小朗他们还在鼓楼呢。”转身就要往回跑。
小溪拉住我,说道“他们自己会回去的,放心吧。”
从早上就没吃,午饭吃的那叫一个狼吞虎咽“嗯,好吃。”
肚子圆滚滚的。
“暴饮暴食,对肠胃不好。”小溪有些无奈。
我保证道“下次一定注意。”
收拾完碗筷,起身向厨房走去。
“我来洗,你去休息吧。”小溪比我动作快了一步。
真是个田螺少年,我双手搂过他的脖子,在脸颊处亲了一口“奖励!”
小溪的耳尖立刻泛了红,低着头不去看我。
早上走到急,用清水洗了把脸就出去了。
我又重新把自己收拾了一番,涂完唇膏,做着金星老师的招牌动作,完美!
“走吧,去听戏。”下楼去叫小溪和外婆。
“阿强哥,大力哥,大力嫂。”挨个儿和屋里的几个人打了招呼。
原来,大家知道外婆要去听侗戏,过来帮她代步的。
我抬着外婆的躺椅,大力嫂看不下去了,一直跟我抢着搬“这椅子重,你拿不动。”
争来争去,到最后,提案一致通过,我们两个人一起拎。
侗戏果然是侗族人的最爱,人们都在戏台前,济济一堂。
寨子里的老人,招呼着外婆到前面去听。
戏台下面,长木椅子只有零星几排,除了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剩下的都让给了年长的人坐,年轻人则围站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