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版)
- 陈发祥 潘莉 黄志斌主编
- 2905字
- 2024-09-26 14:12:32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应对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轻松快乐的心绪适应环境,还能有效、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人生,使生命的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运用相应的心理学方法指导和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秩序,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出现异常心理的同学提供帮助。
成长案例
小华,某高校大一女生,来到大学后发现自己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由于基础薄弱,慢慢地她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也所剩无几,渐渐感觉自己什么优点都没有,也认为没有人会喜欢像自己这样的人,因此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经常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慢慢地,小华不再相信别人,不愿理会别人,对人缺乏热情。入学一个多月,小华感觉与周围人的隔阂越来越大,她感到困惑,不知道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夯实基础
一 科学认识和应对异常心理
1 正确认识,拒绝污名偏见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主动拒绝社会上对心理障碍的污名化,给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人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并鼓励他们积极寻求帮助和治疗。对待异常心理要像如对待躯体疾病一样。首先,应当承认异常心理客观存在,了解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这样就不会形成对某种心理障碍的错误认识和偏见。其次,不应将心理异常简单归结于某个同学本人的原因,正如每个人虽然都有维护自己健康的责任,但患病却不是个人的过错。最后,切勿盲目贴标签。如果自身对于异常心理一知半解,应求助专业人士,不应盲目对号入座或是给他人贴上心理障碍的标签。最重要的是,如果自己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要及时寻求专业的解决方式,不能讳疾忌医、视而不见。
2 规范治疗异常心理
很多患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的个体及其家人讳疾忌医,并不愿意承认或让别人知道自己或自己的家人患有这类疾病,往往容易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比如精神分裂症的发现和治疗的早晚直接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和疾病复发的可能性。很多因异常心理服药的个体,经常因为药物治疗不能很快达到疗效或者达到疗效后自认为已治愈,自行停药,导致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复发。因此,规范治疗异常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3 积极寻求他人帮助
异常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对人的正常心理功能、行为能力、社会功能产生困扰和损害。个体一般难以通过自己非专业的简单调整予以克服,最终常常会引发学习、生活、工作的严重混乱和失能,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与和谐。因此,个体觉察到自身身心状态出现问题时,应积极寻求家人、朋友、老师和专业机构的帮助。
课堂活动
心理体验:如果我是他……
活动目的
消除异常心理污名,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活动步骤
(1)小组内讨论成员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心理疾病的类型、典型表现、自己看到与听到的心理疾病的案例等)。
(2)请小组内成员分饰不同的角色,包括有轻度心理疾病的人、病人的家属以及周边的街坊、朋友,并进行沟通。注意突出各个角色的特点。
活动思考
(1)你觉得哪位同学扮演的角色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你有一位有心理疾病的亲戚或朋友,你会怎么对待他?
(3)如果你是一位心理疾病患者,你希望你的亲戚、朋友如何对待你?
二 帮助有异常心理者的方式
1 给予关注和倾听
真诚地关注和耐心地倾听是对有异常心理的同学的关爱。有异常心理的同学会认为关注是一种接纳,他会感觉到安全,觉得有人在乎他。此外,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有异常心理的同学对事物的看法可能会与其他人有些差异。我们需要克制住自己的想法,让心理异常的同学能够平静地、不带任何压力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表达出来,要让他感觉到我们会倾听并尊重他的想法。
心理训练
我的心理保健卡
训练目的
帮助学生建立心理保健意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训练步骤
(1)请同学们填写下方保健卡(表3-2)。
表3-2 心理保健卡
(2)请在小组内讨论,完善自己的保健卡。
2 提供学业和生活帮助
有异常心理的同学需要我们给予适当的照顾,但与此同时,有异常心理的同学和患有其他疾病的个体一样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需要承担自己可以承担的生活责任。我们应恰当地鼓励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小心翼翼地替他完成每一件事,让他在一些他可以做的事情上失去锻炼的机会。
3 及时告知老师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个体由于缺乏自知力并不认为自己有病,其自身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患有神经症和心境障碍的个体,其自身痛苦,但可能并不知道如何才能获得帮助;出现有异常心理的个体还可能有自伤(自杀)或伤及他人的行为。因此,当发现身边的同学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第一时间告知老师。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人员的协助,大学生千万别自作主张、擅自处理或掉以轻心,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此外,在老师到来之前,应该将保证当事人的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必要时还要请其他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避免让与该事件无关的人员知道此事,尽可能地保护同学的隐私。
知识链接
锚定技术
如果你曾经与一个对你非常重要、让你感觉愉悦的人坐在一处,你很难把那个位置和消极情绪联系起来。锚定技术就是使用触发物件,并建立触发物件与积极的想法和情感之间的联系。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负面锚定时,你可以用积极锚定来替换它们。你可以赋予已有的锚定物积极意义,也可以从消极事件中发现积极的结果。经典的锚定技术中,你首先要选择一件环境中特殊的东西,如在回家途中,选择一个熟悉的物理地标,你一看到它就会触发心理脚本和有激励作用的积极描述。根据锚定技术,大家可以进行这样一项有效的活动,即在每天结束的时候,写下当天做得很好的三件事。它会提醒你,你确实做好了一些事情。长久下来,你会达到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虽然我也会犯错误,但大多数情况下我都做得很好。
素质提升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2021年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家信访局、中国残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关于精神障碍防治,特别提出了以下两条工作任务。一是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辖区100%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4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二是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机制。试点地区所有乡镇(街道)建立健全由综治、卫生健康、公安、民政、残联等单位组成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联合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心理治疗服务,依法对肇事肇祸者予以处置。2021年底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达到4.5‰,规范管理率达到80%,规律服药率达到60%,精神分裂症服药率达到80%,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参与率达到60%。
延伸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论断,请思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对个体有哪些积极影响,以及其与平安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的关系。
学习导图
深度思考
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该法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康复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应当遵循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尊严的原则,保障患者在现有条件下获得良好的精神卫生服务。
请结合本章的学习,深入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对患有精神障碍的大学生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