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麦克啊瑟怎么说的?
- 文化输出从1977开始
- 飞行轨迹
- 2102字
- 2024-09-02 18:22:39
“立即将陈阎同志调回燕京?”
第二天的正午时分。
汪阳看着标题上的内容,着实被吓了个不轻。
“陈阎同志在《巨澜》剧组里闹事,惹得董导演不高兴啦?”
“汪厂长,您还是自己看吧。”
场务小哥苦笑一声,实在不该如何描述陈阎在两淮地区的表现。
因为太过努力,甚至光是看见一眼,就害怕他倒地晕厥,所以董克妠才会特别让他来传信件?
这说出来谁会信呐?
“撕啦。”
取出信封里边的信纸。
汪阳刚开始还满脸忧心,但随着眸光在字迹上一行行扫过后,面容已然变得严肃起来。
“这小家伙,居然敢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汪阳重重的将信纸拍在了桌板上,胸膛起伏不定。
正是因为阅历足够。
他才知道这事究竟有多严重。
以前和日寇打仗的那段时间里。
战士们炮火连天的睡不着觉,又要高强度的挖战壕、急行军、搬运物资,不少人就是因此而牺牲!
现在陈阎还年轻,前边也没有日寇拦着他。
汪阳实在想不明白有什么熬夜的必要性!
“你在这里等着,我上楼一趟。”
“好的...”
汪阳有些恼火的朝着3楼的文学部走去。
他倒是要亲口问问马德伯,他做为陈阎的直属上级,究竟对此事是否知情!
上楼,走到文学部的门口,里边好不热闹。
不过这也很正常。
今天是10月11日,星期二。
原本神隐于办公室的老编辑们纷纷到访,一边在会议室开会,一边闲聊着近段时间的工作近况。
“砰。”
汪阳直接推门而入。
一番直截了当的发问,将马德伯逼问的哑口无言。
“汪厂长,我觉得这事很正常呀。”
江帆懵圈的插了个嘴:“我之前一直都是亲眼看着陈阎熬大夜的,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异状呀!”
“等发现异状就晚了。”
汪阳对江帆的性子有所了解,倒是没朝着他发火。
“我感觉不会有事的。”
江帆摇了摇头,耿直说道“上次陈阎在办公室里一连熬了十几天,就只是邋遢了点,连黑眼圈都没冒出来。”
“真是这样?”
汪阳脸色稍霁。
听说人和人的体质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还些人一怒之下能扛得动一辆小轿车,有些人一怒之下只能多干一碗饭。
“真是这样。”
汪阳想了想,还是有点不放心。
“不行,我亲自去珠城走一遭。”
“啊,可是燕影厂里还有不少工作需要您主持呢!”
“先推一推,我去一天,立马就回来!”
说罢,他便转身离去。
徒留一群编辑们面面相觑。
“看来我们不在办公室的这段时间里,错过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啊~”
“施大姐,我也觉得也是。”
“江帆同志,你对此事怎么看?”
---------
“麦克啊瑟对此事怎么看?”
翻着手里的稿纸,陈阎微微挑眉。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在《巨澜》剧本里,看到这位鼎鼎大名的星条国五星上将的名字。
当然,《巨澜》里并没有让麦克阿瑟进行评价。
让陈阎进行评价的,是电影巨澜的编剧鲁彦州。
“陈阎同志,你对此怎么看?”
放下剧本。
通体读过一遍后,陈阎大概知道了巨澜的主要剧情。
时下淮河发生水灾,由张连文饰演的志愿军师长钟远带领部队在淮河口建闸。
结果遭到了敌特和地主土匪武装势力阻挠,经过一番挫折与牺牲后,成功粉碎敌人阴谋,成功战胜淮河水灾的故事。
陈阎沉吟了一会儿后,扭头看向一身黑色衬衫的鲁彦州,大胆说道:
“鲁编剧,我觉得这部电影缺了点技术说明,稍显空洞。”
“怎么说?”
“《巨澜》用了大量的笔墨歌颂当代,描写市场营销、老社会,逃至海外的敌特。”
“这些完全没有问题,符合当下的主题创作倾向,反而显得格外真实。”
“最大的问题是电影主旨在治淮,却几乎没有提及任何的治淮技术。“
刚好陈阎写完《横空出世》的相关场景。
他目前对于这种剧情超级敏感。
“是这样的...
我觉得治淮技术可以起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比如说敌特的引出,完全可以冲着治淮技术先下手嘛,然后一步步转到破坏设施,与其做斗争。”
“但是...”
鲁彦州沉思了一会儿,反驳道“电影里的设定里,技术员已经是敌特了。”
“可以改成知识青年呀。”
“但现在知识青年的调性...”
“那几个人都已经被抓起来了,还有什么不能写的?”
两人正高谈阔论着。
余光却瞥见有人远远的朝着这边招手。
那是负责临时食堂打菜的员工。
“放饭啦,你们先来吃饭吧!”
“人是铁,饭是钢,陈阎同志我们等会儿再聊吧。”
鲁彦州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动作矫健的不像个49岁的老同志。
好不容易有点肉菜。
他可不愿意落在他人屁股后边,别一转眼就啥荤腥都没了。
陈阎大堆话堵住嘴里,心里有些憋的难受。
但不管怎么说,饭还是要吃的。
“还是国家的物资太少,连吃肉都变成了一种享受啊。”
默默感慨一句后,陈阎也朝着巨澜剧组的临时食堂走去。
今天食堂的肉菜是猪肉白菜炖粉条,里边只加了些许肉沫。
但饶是如此,也变成了今日最受欢迎的菜式,被一群演员们哄抢而空。
好在来自东三省的大师傅厚道,特意给陈阎留了半饭盒的存货,否则他就只能啃馒头了。
说起来。
燕影厂的掌勺师傅似乎有好几个来自于东三省?
陈阎夹了一筷子白菜炖粉条,啃着大白馒头陷入沉思。
也对,当初燕影厂刚成立的时候,曾从东三省抽调了一批文艺界的骨干。
那再多抽调几个东三省的掌勺师傅就很合理了,再不济也得学会几个东三省的名菜。
“要是燕影厂多一个川菜和湘菜的大师傅就好了。”
陈阎由衷的感慨着。
川湘菜爆辣爆香,满嘴流油,大白米饭都能干好几碗。
只可惜这个年代的物资实在匮乏,除了偶尔吃到过几次燕影厂的回锅肉以外,其余时间都没怎么吃到过。
“好想吃干锅肥肠、农家小炒肉、鱼香肉丝啊...”
手里的猪肉白菜炖粉条不香了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