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文明的碎片
- 张经纬
- 1186字
- 2024-11-04 13:15:02
没有烟消云散的博山炉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听信方士的建议,曾在长安建造了许多模仿神山的宫殿,建造了设有“铜柱、承露仙人掌”的柏梁台。在柏梁台遇火焚毁后,又新建了更大更高的建章宫,宫殿的北面建了巨大的水池,取名“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如果加上泰山脚下的明堂大殿及散布在五岳、四渎的祭祠的话,更加数不胜数。而两千多年过去后,这些高楼、凤阙、宫殿、祠堂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幸运的是,泰液池中的“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神山,却以特殊的材质和微缩的形式保留了下来,让后人有机会一睹武帝心中“海中神山龟鱼之属”的真容。
图1.1 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陕西兴平茂陵陪葬墓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汉武帝皇陵陕西兴平茂陵陪葬墓中,曾出土过一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图1.1)。这件熏炉为青铜所铸,通体鎏金,部分鎏银,由底座、长柄、炉体三部分组成。底座上有两条透雕蟠龙,昂首口吞竹节形长柄。竹柄上端连接熏炉,三条蟠龙如鼎立之状将上端熏炉托起。
最核心的部分是上端的炉体,炉体下部为海涛汹涌,波浪中又有四条金龙,鎏金龙身在鎏银的海水中翻滚游动,栩栩如生。上部的炉盖则是连绵不断的群峰,金色山峦被银色的祥云层层环绕,鎏金与鎏银工艺再次显示出绝美的色彩对比,与炉座的金龙、银波宛成倒影。山峰之中还隐藏着小孔,等炉中的香料点燃,会有烟雾从这些山洞中冉冉升起,配以银色云朵,盖子最中间的峰峦就像一座真的隐藏在云端的极高神山,只可远观却无路攀登。
从炉盖上的铭文(图1.2)可以看出,它曾经摆放在汉武帝的未央宫里。而其上方所铸凸起的山峰,就是集中了蓬莱、瀛洲等海上仙山之大成。西汉末年,皇室远亲刘歆曾写过一本笔记小说,名叫《西京杂记》。书中记载了汉武帝时,长安有一名工匠,名叫丁缓(或作丁谖),特别心灵手巧。他制造过一种九层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而这种香炉的名字就叫“博山炉”。
图1.2 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炉体、炉盖细部及铭文)。
虽然关于“博山”一名的起源我们依旧不太清楚,但它所代表的神山韵味大抵是不差的。如茂陵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一般,炉盖饰以山峰的香炉今天出土了很多。根据考古资料,年代都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而且基本出自汉代诸侯王的墓葬(图1.3),给后人留下了“按汉朝故事,诸王出阁则赐博山香炉”的说法。(1)这让我们对这个名称也有了不小的底气。
图1.3 西汉错金云纹博山炉,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现藏河北博物院。
有关博山炉的故事,我们在《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中已经讲过了。汉武帝在位时期大量出现的博山炉,证明了他一生从未停下寻找神山、神仙的脚步。但仙人的世界似乎总在缥缈的仙山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谁承想,千载之后,正是这件曾在未央宫中与汉武帝互相凝望的博山炉,帮助我们穿越回甘泉、建章宫的大殿,呼吸着博山炉小孔散发的缕缕香烟,踌躇远眺那泰液池中被水环绕的蓬莱、昆仑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