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入本书的七十多篇文章,是我在《光明日报》“智慧版”上“老鲍谭古”专栏文章的合辑。

这组文章开始写的时候,编辑给我的指令是为非专业读者写一组有关中国古代文化、人物和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的文字,每期一千字左右。我思索再三,觉得这个题目太大,不是我能胜任的,就选择写我熟悉一点的先秦诸子。于是,从孔子开始,从《论语》开始,希望把诸子一个一个慢慢写出来。写作过程中,我在不同的场合见到相关专家学者,竟然他们中也有很多在读我这组很通俗的文字,并给我鼓励。我的老师余恕诚先生也每期都看,并随机给我指导。我很汗颜,此后的文字,就稍微调整了写作角度,增加了一些学术含量。

这个专栏写了三年多,写完孔子和《论语》,写庄子到十来篇的时候,《光明日报》改版做智库,这个专栏就停了。但坚持三年,已然不易,是《光明日报》及其读者对我的信任,而责任编辑王斯敏女士每次小心而温馨的提醒与催迫,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后来,我把这些文章之中的写孔子的七十多篇都为一册,交由岳麓书社出版,责任编辑是饶毅女士。她是一位有着很好的学问和很好的修养的女子——她一直耐心地等着我每每爽约失期的稿子。

我在岳麓书社版的《孔子如来》后记里,有这样一段话:

20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运动中,作为小学生的我第一次知道孔子,并按照老师的布置在对孔子完全无知的情况下写了一篇“批孔”的作文。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对孔子的了解越来越多,而我却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学生,我对孔子的感受也越来越简单,简单到只有两个字:感动。

两千多年过去了,他还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智慧,为我们的抗争提供正义的理据,他的理想仍然是我们的诉求,他的言说仍然是我们的心声。

本书,就是被感动之作。

现在,这本小书在商务印书馆以如此精致美丽的版式重版,我再一次被一种美好的情绪感动。

鲍鹏山

2023.2.10于偏安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