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废园

何人行乐处,零落见陂池[1]。草竟长于我,花还开向谁?盛时来已晚,过客见同悲。问讯樵苏者[2],模糊半不知。

清初煊赫一时的冯溥万柳堂到乾隆年间就破败不堪了,不断有诗人寻访凭吊,留下诗咏。这种今昔盛衰之感寄托了人们对繁华盛世的追怀和好景不长的哀惋,实质上还是对世事无常之理的一种体认。仲则偶经废园,虽不知主名,但今昔盛衰之感是一样的,不过颔联比起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那种写法,直接将人代入其中,更有一种个人化的切近感。当然,诗并没有停留于此,“过客见同悲”一句还是将个人化的感触融入了人所共有的世事沧桑感之中。遣词造语的散漫与作品的情调非常相称。


[1]陂(bēi)池:池塘、水塘。

[2]樵苏:砍柴拾草。苏,割草、取草。《庄子·天运》:“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