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德格尔的最后之神:基于现象学的未来神学思想
- 张静宜
- 1007字
- 2024-08-02 10:43:34
最后之神与四重整体(序二)
赖贤宗*
海德格尔早期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所说的“存在论差异”是存在自身与存在者存在之间的差异,批判了西方传统形上学的存在论构成乃是忽略了即开显即遮蔽以及遮蔽本身,从而在1929年后转而重视“无”(空)的论题。晚期海德格尔进而讨论思想者与存在在一如之中的互相隶属,思想者是一种澄明,有如林中空地,思想者与存在互相隶属彰显了差异是一种本成发生 (Ereignis)的差异化。所谓的物物化,世界世界化,现在则是差异差异化,那么“存在论差异”的问题也将消泯在本成发生的差异化的动力之中。
海德格尔的神学差异涉及“存在论差异”,最后之神是海德格尔的“神学差异”思想的重点。如上所说,“存在论差异”的问题将消泯在本成发生的差异化之中,如此消泯的化境是存在之思道路上的林中空地,此一化境乃是天、地、有死者与神明的“四大”(四重整体)的境域。神圣者诗性栖居在“四大”化境,诗之思在神圣者的向度中静默守候最后之神。如果说对比于“存在论差异”,“神学差异”在海德格尔的早期存在思想之中说的是真正的神与作为第一因的上帝之间的差异,那么在海德格尔的晚期存在(存有)思想之中,神明、神圣者、最后之神三者逐步深入而融为一体。神圣者在“四大”化境遭遇最后之神,扬弃了传统的存在论神学构成,存在论神学中的神被抽象化为第一因以及作为存在被普遍化为存在者的普遍性的神。作为第一因的上帝与存在的异化都被扬弃了,海德格尔的晚期存在思想之中所说的“神学差异”,通往的乃是神圣者与最后之神在“四大”化境之中的互相隶属与诗性栖居。
张静宜研究“海德格尔的最后之神”的论题卓然有成。静宜于2017年撰有《海德格尔“四重整体”与华严宗“相即相入”的思想比较》一文,并在上海从我问学,他本想以佛学、海德格尔、京都学派哲学为题从事研究。我们后来在台北与上海之间频繁互相论学,我提供海德格尔以及海德格尔围绕谢林、尼采、否定神学的相关资料给他,他在最后之神的论述之中表现了杰出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终于能够完成卓越的专书,可以说是华人世界海德格尔研究的一大突破。我更鼓励静宜在完成此一关于海德格尔存在思想的宗教现象学大作之后,能够结合他自己的建筑行业背景,继续研究建筑现象学,为今日的生态建设做出贡献。建筑是真正的神圣者,人生活在道法自然的思如诗的安居之中,在“四大”化境之中,见证最后之神。
2022年1月21日写于新北深坑澄观堂
* 赖贤宗:台北大学中文系教授,东西哲学与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