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23年春节期间,我受邀参加徐峥导演发起的“北京峥爱公益基金会”组织的冬令营,给父母和孩子们讲课。

有天,徐导和我聊到当下青少年的手机问题,我们都感慨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手机问题。徐导问,你们的课程里有没有帮助父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说,当然啦,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徐导建议我,应该就手机问题开一门课,就叫“孩子啊,我们该拿手机怎么办”。

徐导半开玩笑的话,我却在认真考虑,确实可以让更多父母学习如何解决手机这个难题。于是,我决定把这些案例整理分享出来,并且就用徐导说的课程名称作为书名。

如果你问我在从事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们最典型的困扰是什么,毫无疑问,手机问题就是其中一个。近些年,不论是涉及的孩子年龄段,还是被困扰的父母数量,都呈现扩大、增长的趋势。

2023年12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成年人、家长和老师的大规模调查,全方位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报告中的一项数据指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已突破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7.2%。

以前,只是少数青少年群体的父母受这个问题的困扰,而现在,绝大多数父母都有这个困扰,有些幼儿园孩子的父母也成为其中一员。甚至,身为父母的我们,也是一样被手机和网络“裹挟”。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怒吼“放下手机”,但自己却一样放不下手机。

这些年,不只是父母,也有学校和媒体机构邀请我和同人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分享,最终都落到父母该如何应对这一困扰上。这也是我在课程中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孩子沉迷于网络,我该怎么办?

或许翻开此书的你,也想问同样的问题吧。我可以直接把答案给你,但未必能真正帮到你。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在实践中学习,其次是经由别人的经验分享,从中受到启发,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所以,我决定采访那些已经解决了这一困扰的父母。为了让大家的视角更全面一些,我也采访了案例中的孩子,可以听听他们的心声和看法。在每个案例的结尾,也有我对这些家庭解决手机问题的观察和总结。最后,由你来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从诸多案例中发现,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学校环境会影响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动机和沉迷程度。亲子关系越是融洽,未成年人上网动机越弱,越少依赖网络来满足心理需要,而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越不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孩子沉迷网络的可能性越高。

在这些年陪伴父母们深入探索手机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手机问题其实就是关系问题、认知问题及沟通问题,想从根本上解决,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已有许多父母通过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提升或改善了亲子关系甚至家庭关系,从而解决了与孩子的手机冲突问题。

这本书里,第一章关于改善亲子关系,第二章关于父母改变对手机问题的认知,第三章关于亲子沟通,最后的第四章提供了应对手机问题的五大原则。

我邀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问题或困扰,与我一起走进这些家庭,耐心读完每个案例。他们的家庭情况各异,孩子的年龄也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经由改变与调整,家长与孩子一起解决了问题,而不是与问题一起“解决”了孩子。

因为我接触的绝大部分是学习了P.E.T.(1)的父母,所以在这些案例里我会提及P.E.T.课程,这并不代表你一定要学习这门课程,其他能协助你改善亲子关系的课程也可以,甚至你也不一定要专门去学某门课程,课程不重要,你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扰的决心才最重要。

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沉迷和上瘾是不同的。绝大部分的孩子只是沉迷于网络而非上瘾,本书不涉及上瘾部分。客观来说,“沉迷”也是一个标签,应该说是孩子比较多地使用电子产品。

非常感谢所有提供案例的父母和孩子,因为他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才有这本书。最后,愿你如书中的这些父母一样,敢于正视问题,把问题当作一次契机,走进自己的内在,改变自己的应对模式,为你的困惑找到答案。

如果你有这样的愿心,本书定能帮助你找到属于你家庭的手机问题解决方案,走出手机困局,创建更灵动、更亲密,也更具成长性的亲子关系。


(1)即父母效能训练,是一门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亲子沟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