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从商品生产到社会再生产

一个基本的认识论转变是从生产到社会再生产的转变——自给自足、护理和互助的形式,产生和维持人类和社会关系。这种活动被称为“护理”“情感劳动”或“主体化”,它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人类主体,使他们作为自然存在得以生存,同时也使他们成为社会人,形成他们的习惯和社会伦理实体,或称德性(Sittlichkeit),让他们在其中活动。这里的核心是培养社会化的年轻人,建立共同体、共同价值、情感倾向和支撑社会合作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活动大部分(尽管不是全部)是在市场之外开展的,在家庭、邻里和许多公共机构中,包括学校和托儿所,而且其中大部分(尽管不是全部)并没有采用雇佣劳动的形式。然而,社会生产活动对于雇佣劳动的存在、剩余价值的积累以及资本主义的运作是绝对必要的。但如果没有家务、养育子女、学校教育、情感关怀以及其他一系列有助于产生新一代工人和补充现有工人的活动,以及维持社会关系和共同价值的活动,雇佣劳动就无法存在。因此,与“原始积累”一样,社会再生产是商品生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此外,从结构上看,社会再生产和商品生产之间的划分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事实上,它是资本主义下的一个伪命题。正如许多女性主义理论家所强调的那样,这种区分具有深刻的性别特征,再生产与妇女有关,而生产与男子有关。从历史上看,“生产性”的有偿劳动和无偿的“再生产”劳动之间的划分,支撑着现代资本主义形式下的妇女从属地位。就像工厂主和工人之间的划分一样,这种划分也是建立在之前的世界被摧毁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情况下,被摧毁的是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妇女的工作虽然与男子的工作有别,但妇女仍然是可见的,为大众所公认,是社会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相比之下,在资本主义下,再生产劳动被区分开来,被归入一个独立的、“私人”家庭领域,从而掩盖了其社会价值。在这个新的世界里,金钱是权力的主要媒介,社会再生产的无偿劳动或低偿劳动的事实决定了如下问题:那些从事这种劳动的人在结构上从属于那些在“生产”中赚取现金薪资的人,即使他们的“再生产”劳动是有偿劳动的必要前提。

那么,生产和再生产之间的划分远不是普遍的划分,而是一定历史阶段上资本主义导致的划分。但它不是永恒的。相反,这种划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形式。在20世纪,社会再生产的某些方面被转化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去掉了私有化的方面,但没有商品化。今天,这种划分再次发生变化,因为新自由主义将这些服务重新私有化和商品化,同时也首次将社会再生产的其他方面商品化。此外,通过要求缩减公共服务,同时大量招募妇女从事低薪的服务劳动,目前这种形式的资本主义正在重新划分之前将商品生产与社会再生产区分开来的体系界限,并在此过程中,重新配置性别秩序。同样,新的资本主义形式正在吞噬社会再生产,允许资本自由地吞噬后者,而无需给出任何补偿。正如我们将在第三章看到的那样,其后果是将资本积累的这一重要前提变成了爆发资本主义危机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