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促进法与日常生活
- 张力主编
- 845字
- 2024-07-18 14:24:43
10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有限的”
俗话说:“溺子如害子,惜子如杀儿。”父母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父母万万不可过分溺爱孩子,否则既害孩子,又会自食恶果。在溺爱中长大的李某打架、斗殴、逃课等劣行不断,每次犯了错,父母都舍不得教训他,还会帮他把事情“摆平”,其父亲甚至还表示这是“小孩子有个性的表现”。正是这种对孩子无限的纵容和溺爱,导致李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铸成大错。
李某的故事就证明了父母的过度溺爱会将孩子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事实上,自古以来我国名家家教均强调要严格要求子女,对子女的爱并非对其绝对的满足和保护,即便是皇家子女亦是如此。如战国时期秦国发兵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却被要求用长安君为人质作为条件,对长安君倍加疼爱的赵太后不舍得让孩子去冒险受苦。而左师触龙却执意要劝说太后:“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走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赵太后闻后深以为然,遂同意派长安君为质以换齐国出兵援助。
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习惯为孩子作长远打算,想给孩子谋一个好的前程。一味地溺爱和保护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所能直接给予子女的东西始终是有限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第1条便表明,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16条强调“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而一个能够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然是要经历生活的磨砺与考验,才能得到成长的。家长们在养育自己的孩子时,不能只想着让孩子高兴,愿意竭尽所能地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给孩子,觉得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事实上,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是不能把握得住远超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资源的。人生的意义需要在成长与磨砺中去寻得,人生的幸福也并非单纯靠父母的给予所能够获得的。家长们应当意识到,自己所培养的不应该是家中的“小皇帝”“小祖宗”“小公主”,而是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