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诺》的故事并不复杂,本质上还是美式青春片那些套路——少男少女偷食禁果,以及后续引发的一系列意外事件。
名叫朱诺的女孩和学校田径队男孩布里克春风一夜,意外怀孕。
在经历了堕胎、反悔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后,朱诺将自己怀孕的事情告诉了家人,在他们无限支持下,朱诺决定留下这个孩子,并开始愉快地为未出生的婴儿寻找适合的领养家庭。
而故事的转折也就此出现...随着她预产期临近,新的问题出现了。
原定领养家庭的夫妻双方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二人决定就此离婚,但即便如此,朱诺还是选择相信这位离婚女士,并最终将孩子交付给了她。
于是,电影迎来happy ending——女士为成为单亲母亲喜极而泣,朱诺也重回校园,打算与孩子爸布里克再续前缘。
相较于其它同类型电影,《朱诺》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科蒂女士巧妙地将观众注意力从荷尔蒙的碰撞,转移至家庭与责任之上,直接将观影人群从青少年,扩展至成人群体。
说是老少咸宜也毫不为过。
【逐梦影业】三位创始人之一丹尼尔·曼纳林,蒋荀多年好友,第一次将这个剧本递给蒋荀、彼得,两人就清晰地意识到《朱诺》背后代表的美刀。
五百万左右的投资,极有可能在进入DVD租借市场前就完成回本甚至盈利。
至于更多的票房收益,则要看他们愿意付出多少宣发费用了。
作为三人中唯一的东方人,尽管蒋荀对《朱诺》所谓的责任与担当嗤之以鼻,但一部投资不高的青春片,却有望撬动巨大的观影市场,让人如何不心动?
毕竟,没有谁会和美刀过不去。
可等他把剧本从头到尾完整看过后,蒋荀只想把曾经说过的话再吞回去——这剧本所展现的所谓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让他全然不懂,并大呼震撼!
完完全全的美利坚主旋律,让他这个东方人简直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他翻了翻文件开头和末尾,确定这不是什么计生办为鼓励国人生育出资编写,也没有哪个信教组织其中署名。
哦吼,那就有意思了。
十六岁女孩怀孕勇敢产子,最后找到真爱。
很难说它究竟是一部青春喜剧片,还是催生片。
这显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毕竟...以一个青少年的角度来看,剧本里的朱诺很酷,不是吗?
虽然他很难get到这个点。
丹尼尔对《朱诺》的评价很高,按照他的说法‘这故事简直是为美国观众量身打造,从头到尾都恰到好处’
于是,当蒋荀一个电话打过去,告诉丹尼尔自己要改剧本时,电话另一头明显有些没反应过来,一连串的删改思路连环轰炸更是让他晕头转向,等电话挂断好一会儿才逐渐回过神来。
可等他忙不迭地回拨过去时,早一步设置为静音的蒋荀,已经投入到了大删大改中,根本没有接听的意思。
丹尼尔不敢耽搁,赶忙扒开女人凑过来的头,提着裤子直奔蒋荀住处。
在好莱坞,只要你有能量又有足够的本事说服各个环节,改剧本当然不是编剧的独有权利。
蒋荀毫无疑问符合,
没了顾虑,他开始大刀阔斧夹带起私货来。
改!改!改!不满意的全部都改!
一时间,脑子里完全被这个故事所占据。
杯子里的咖啡续了好几次,烟灰缸也载满了烟头,桌上亮了又暗,暗了又亮的手机更是不曾注意。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摞英文剧本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
写写改改,留下大致修改意见,这才作罢。
虽说刚毕业,但成型的短片甭管是作业还是爱好,蒋荀都拍过不少,分镜头什么的,算得上是手拿把掐。
大概这就是本届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唯一华人毕业生的底气吧!
放下手里的笔,下楼拿了个三明治,又给自己泡了杯茶,前后不过十分钟时间,又稳稳坐了下来,正要舒舒服服往后一靠时,门铃响了。
紧接着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打开房门,意外又不那么意外的看到了丹尼尔那张长满络腮胡的脸,只不过明显没了以往的绅士做派。
蒋荀侧身示意他进来,明知故问道:
“稀客啊!平时请你们来,你们都不来的,这回怎么了,什么事这么着急?”
丹尼尔也不跟他客气,直接进屋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端起茶杯,也不管有没有人喝过,直接灌了一大口,看得蒋荀直摇头。
牛嚼牡丹…
可惜他的茶叶了。
丹尼尔润了润嗓子,并没有像蒋荀预想的那样拿出长篇大论,只是一脸认真看着他,道:“蒋,你是准备要给蛇画上脚吗?还是说你要留下木匣,把里面珍贵的珠宝扔掉?”
蒋荀:“……”
画蛇添足?买椟还珠?
尽管知道丹尼尔会中文,并且一部分还是蒋荀自己教的,但此时此刻看到白皮洋人讲成语,还是让他突生一股荒唐感。
等了半天不见蒋荀回复,丹尼尔有些狐疑,莫不是…过于晦涩了?
“呃…抱歉,突然想起些其他事情。”
干咳一声,蒋荀恢复正色,转身将书桌上的剧本拿起,递给丹尼尔,“这是改动后的剧本,你可以先看一下。剩下的话,我们最后再说。”
丹尼尔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接过剧本,来的路上他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再没有更坏的情况了…吧?
一页一页翻过。
丹尼尔的眉越皱越深,翻页的手指也微不可查的加快起来,一瞬有些疑惑地瞟向蒋荀,见对方没有开口的意思这才继续看下去。
剧本还是那个剧本,情节、结尾统统没变,满满充斥着西式的自由与成长。
可细看下去,似乎还是有那么一丝丝不同。
愈发诙谐幽默的剧情中,蒋荀填入些许对现实情节的刻画,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原剧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原意,告诉观众,这样做……
还是有那么一丝丝风险的!
起码怀孕过程就很痛苦。
见丹尼尔已经翻阅到最后一页,一旁的蒋荀幽幽开口道:“这是我能退让的最大限度。你知道的,如果早看到剧本是这幅鬼样子,我是不会答应拍摄的。”
闻言,丹尼尔不好意思地揉了揉鼻子,尴尬地笑了两声,作为在韩出生的白人,丹尼尔很清楚《朱诺》所表达的观点与身为东方人的蒋荀有多么大的差异。
于是,深悉东方文化的他果断道:
“嘿嘿,改的真不错!就该这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