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讲《红楼梦》:全三册
- 窦昕主编
- 19字
- 2024-12-21 09:31:26
第22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参禅与猜谜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是说贾宝玉因湘云和黛玉的事不快,通过听曲看文感悟佛理;“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是说贾政猜三春、宝钗出的灯谜,预感到凶兆,心中忧闷悲戚。
石头记中事
宝钗评戏
宝钗即将过十五岁的生日,算得将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或订婚时就开始戴笄。贾母掏出二十两银子,让凤姐操办酒席、筹备演出。
凤姐开玩笑揶揄贾母小气,逗得贾母笑了一场。
晚上,大伙儿都到贾母那里聚会。贾母问宝钗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宝钗知道贾母喜欢热闹的戏,爱吃软软的甜食,所以就专挑贾母喜欢的说了。贾母更喜欢她了,第二天派人先送过衣服、玩物等礼物。
宝钗生日这天,就在贾母的院子中搭了小戏台,预订了几出小戏。酒席就安排在贾母的屋里。
吃完饭,大家看戏。点戏时,贾母叫宝钗先点。宝钗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欢喜。凤姐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方点了一出。黛玉点的是自己喜欢的,而不是贾母喜欢的,她不是一个迎合别人的人。
酒席摆好后,贾母又让宝钗点戏,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抱怨宝钗只点这些热闹的戏。宝钗便说出戏的优点,场面好,语言也很美。里面有一段叫《寄生草》的曲子,词填得很妙。
这出戏既迎合了贾母爱热闹的心理,又照顾到宝玉以及众姐妹的文学修养与欣赏水平,可说是老少皆宜。
宝玉连连称赞宝钗知识渊博。黛玉瞟了他一眼,说:“安静地看戏吧,还没唱《山门》呢,你倒先《妆疯》了。”《妆疯》出于昆曲,讲的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用装疯来拒绝领命出征的故事。
宝玉悟禅
散戏时,贾母让人把一个小旦和一个小丑带过来。凤姐说小旦化上妆特别像一个人,宝钗明白但不肯说,宝玉猜着了不敢说。只有湘云痛快说很像黛玉,宝玉赶紧对湘云使了眼色。
晚上,湘云命令丫鬟翠缕收拾东西回家。宝玉赶紧上前拉住她劝,自己是怕湘云得罪了黛玉所以才使眼色。但湘云并不领情。
宝玉没办法,又来找黛玉,结果又吃了闭门羹。黛玉怨他使眼色,拿自己做人情。
宝玉知道自己和湘云的谈话被黛玉听见了。他原来是为她们两个考虑,怕她们闹矛盾,想调解调解,没想到调解不成,自己反而里外不是人。
他想起前日看《南华经》上说的“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汎若不系之舟”,以及“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句,它们的意思是:心灵手巧的人总是辛苦劳碌,聪明智慧的人总是多思多想,而无牵无挂的人什么也不追求,吃饱了就随意游乐,就好像没有缆绳拴住的小船,自由自在地随波漂荡。山中的树木因为成材被人砍伐,泉水因为清澈甘甜而招人来偷喝。这是道家主张的无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规律,放下执着,不要强求。宝玉想到只这两个人都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该怎么样呢?越想越觉得没意思。
宝玉转身回了房间,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看,忽然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走到书桌旁,提笔写了一个偈子: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偈,就是佛教上常用的一种唱词,内容都是深奥的佛理。宝玉这个偈语的意思就是:你我想从彼此的身上得到感情的印证,内心在寻找证明,表情达意也是为了获得证明。无求于身外,不要证验,才谈得上参悟禅机,证得上乘。到万境归空无证验可言时,才算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境。
宝玉写完了,怕别人看不懂,又根据《寄生草》填了一首作为解释。自己念了一遍,心中舒服了,便睡下了。
黛玉借口找袭人探情况,袭人把偈语和曲子给她。黛玉知道是宝玉一时生气写的,又好气又好笑,告诉袭人不要紧的,说完就拿回房间给湘云看,隔天又拿给宝钗看。宝玉写的曲子是: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宝钗笑说给他说了一段唱词,竟然惹出他这么多想法,就撕碎了。黛玉说等自己问他,包管他收了这等痴心邪话。
黛玉、宝钗、湘云三个人都来到宝玉屋里。一进门,黛玉就笑着说:“宝玉,我问你:最珍贵的叫‘宝’,最坚硬的叫‘玉’,你有什么珍贵的?你有什么坚硬的?”宝玉完全答不上来。三人拍手,笑着说:“这样蠢笨,还琢磨佛道呢。”
黛玉又说:“你那偈子说‘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好固然是好,不过在我看来,还不是最好的。我再续两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黛玉续的这两句的意思是:不执着于立足之境,才是真正的干净与自在。
宝钗接着说起了南宗六祖惠能和上座神秀的故事,说宝玉的偈子跟神秀一样,还没说到位。
黛玉笑劝宝玉以后再不要去琢磨什么佛道了。宝玉心想:“原来她们比我早领悟了,我何必再自寻苦恼呢。”于是,他笑着说:“谁琢磨佛道了,那不过是些玩笑话。”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四个人的关系又恢复如初。
贾政悲谶
元春派人送出一个灯谜,让大家去猜,猜完了每人再编制一个谜语。
贾环、贾兰等人也被叫来,众人写下了自己的答案。每个人都编了谜语,恭敬地写好,挂在了灯上。
晚上,太监又来传旨,娘娘的谜语大家都已经猜着了,只有迎春和贾环没猜对。大家编的谜语娘娘也猜了,看对不对。
说着,太监把赏赐发给猜对的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只有迎春和贾环没有。迎春没放在心上,只贾环觉得没趣。且贾环编的谜语也是不通的: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谜底:枕头、兽头)
贾环的谜面不通,谜底有两个,也是“不通”。
贾母来了兴致,让人抬出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让大伙儿都编谜语,写出来贴在上边,另外还准备了小奖品。
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便也来凑热闹,自己准备了礼物参加猜谜活动。贾母先出了题: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谜底:荔枝)
事实上,贾母灯谜的谜底暗示将来贾府的命运将会“树倒猢狲散”。
贾政为哄贾母开心,故意假装猜不着,乱说一通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才说出正确答案。贾政也给贾母出了一个谜语: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谜底:砚台)
贾政性格中的“端方”“坚硬”“不能言”,都与谜底“砚台”相符。
说完,他悄悄地把答案给宝玉说了。宝玉马上悄悄地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想,觉得果然不差,就说:“是砚台。”贾政笑着说:“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对。”他回头说:“快把礼物送上来。”仆人们答应一声,大盘、小盘一齐捧上来。贾母一件件地看,原来都是元宵节用的一些新奇物件,高兴地说:“快给你老爷敬酒。”宝玉忙着执壶,迎春送酒。
贾母又让贾政猜屏风上姐妹们编的谜语。这些灯谜不简单,众女儿所制的灯谜大都隐括了她们后来的遭遇。元春的灯谜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心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爆竹)
爆竹一响而散,暗示随着元春去世,贾府在经历短暂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后,便是“烟消火灭”“一败涂地”时。
迎春的是: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谜底:算盘)
算盘暗喻迎春嫁到中山狼孙绍祖家,遭虐待命殒。
探春的是: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风筝)
断线风筝暗示探春远嫁不归。
惜春的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谜底:佛前海灯)
佛前海灯暗示惜春为尼的结局。
每一个谜语贾政都猜对了,但他心里觉得很不安。为什么呢?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
宝钗的是: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谜底:更香)
更香是一种可用以计时的香,为古时夜间打更制造的一种线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故称更香。更香暗示薛宝钗凄清孤寂的孀居结局。
贾政看完,心里暗想:“小小年纪就写这样的东西,太不吉利了。看来都不是有福的人啊。”想到这里,他心里很不痛快,低着头陷入了沉思。
贾母以为贾政疲累,又怕他影响酒席气氛,就让他回房休息了。
贾政回到房间,想起刚才的谜语,悲伤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深解其中味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听闻宝钗赞《寄生草》,宝玉央宝钗念来听听。
宝钗便念道: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寄生草》是清代邱园所作《山门》中的一支曲子,为鲁智深拜别师父下山时所唱。故事中鲁智深有才德却被形势所迫,不得不仓促出家为僧,随即又被迫离开五台山。红学家卜键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句,“写照出鲁智深坦直超迈的胸襟,豁达与悲怆杂糅的意绪”。红学家朱淡之也认为:“一个情感上赤条条无身外之累的僧人,独自顶风冒雨,云游四方,独来独往,穿草鞋托破钵,光头赤脚,随处乞食为生……这实际上是对今后宝玉出家为僧、缁衣乞食的预示。”
字字不寻常
霉烂的二十两银子
贾母为给宝钗过生日拿出二十两银子,凤姐知不够,便用幽默话语委婉表达意思。
凤姐凑趣笑道:“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勒掯我们。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那些梯己只留于他,我们如今虽不配使,也别苦了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
凤姐不直说不够,先用“霉烂”形容二十两银子不值钱,又用“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暗夸贾母资厚,用“勒掯我们”引贾母发笑,然后用“上五台山”(寓去世后登仙成佛)不着痕迹地奉承贾母,这一套话既达到了目的,又取悦了贾母。
脂批云:“小科诨解颐,却为借当伏线。”这里为后文贾府入不敷出,贾琏托鸳鸯偷拿贾母金银物件抵押应急做了伏笔,这又是一笔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