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讲《红楼梦》:全三册
- 窦昕主编
- 24字
- 2024-12-21 09:31:16
第3回 贾雨村夤(yín)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宝黛初遇似曾相识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是说贾雨村被革职后重被起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是说贾母派人把林黛玉接进贾府。
石头记中事
黛玉进府
一个名叫张如圭(ɡuī)的人叫住了贾雨村,他是与贾雨村一块儿被贬的人。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被贬官的人有机会复职。
雨村想通过东家林如海攀附贾家。如海为酬报训教之恩,为贾雨村修下荐书。贾政看到书信后与雨村面谈,对他挺欣赏。不到两个月,雨村就谋了一个金陵应天府的复职候缺,走马上任去了。
贾母怜惜林黛玉年幼体弱,无人照料,便差人来接。黛玉本舍不得离开父亲,在父亲劝说下,才同意和贾雨村一同前往贾府。
自那日弃舟登岸,便看到荣国府打发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黛玉早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留心看去,果然有发现: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黛玉是个心思很细腻的人。她观察到来接她的三等仆妇们,地位不高却已经是吃喝使用的都很讲究了,想想这主人家里,那得是多么讲究。作者没有直接说贾府有多富贵,而是说贾府里最低一级的下人们,那种气派就已经跟别人家很不同了。
林黛玉“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黛玉坐在荣国府的轿子里,透过轿子纱窗欣赏沿途的风光,街道热闹繁华。她看到宁国府与荣国府两座大宅,然后进了荣国府西角门。
古代的正门通常是重要的场合才会开启。那既然有东西两侧的角门,为什么要走西角门不走东角门呢?这是因为走西角门距离贾母更近,荣国府重重大门后面,中间是贾政住的地儿,西边是贾母住的,东边是贾赦住的,这些细节是经得起推敲的。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高门大宅庭院深深,黛玉紧张又好奇地抬眼观察荣国府。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xiāng)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jī)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这段景物描写非常清晰,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借鉴。
认拜贾母
黛玉来到荣国府见到贾母时,作者对贾母进行了非常传神的描写: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脂批中说:“此书得力处,全是此等地方,所谓‘颊上三毫’也。”“颊上三毫”本是中国古代绘画术语,意在说明画人物若要传神,必须抓住主要特点,而笔墨不必多。对贾母的描述,只用“鬓发如银”四字,满头白发便简洁地勾绘了出来。
此是黛玉眼中的外祖母,是她要投奔的亲人,实际上她还没来得及细看,就被贾母搂在怀里。
(黛玉)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贾母是荣国府寿高威重的老祖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鲜有情绪失控时,但这一刻,她只是一个痛失爱女、怜惜外孙女的外祖母,这一搂饱含对女儿贾敏和外孙女黛玉的双重爱怜。
黛玉在拜见贾母前,是异常紧张小心的,直到看见外祖母,她也终于绷不住了,这一瞬间,她顾不上察言观色。在古代拜见主人或长辈,都该先行大礼拜见,可是贾母和黛玉都实在太激动,她和外祖母都把程序礼仪丢在一旁。
这文字虽然少,却有力地写出了贾母和黛玉真情流露的时刻。
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大舅母(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贾政之妻王夫人)、珠大嫂子(贾珠之妻李纨)。贾母兴致高昂,通知今天姑娘们不用上学。
不一时,黛玉看见三个奶嬷嬷和五六个丫鬟,她们簇拥着三位姑娘来了。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第一个是迎春,第二个是探春,第三个是惜春,相比其他的主角,用于这三位姐妹的笔墨较少,但又道出了各自的特色。迎春亲和软弱,探春灵敏大气,惜春年纪还小。
众人问黛玉的身体状况,问平日吃什么药,黛玉便提起三岁时遇到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自己去出家的事。
他(癞头和尚)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黛玉所说的癞头和尚,正是茫茫大士。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此生就是来还泪的,此处不许黛玉哭,否则此生的病不能好,也不能平安度过一世,暗示了宝黛爱情的悲剧。
凤姐出场
贾母正说话时,光彩夺目的凤姐终于正式登场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这个精彩的笑声和语言细节,已活现出凤姐机变、泼辣的神韵。
(黛玉)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黛玉看到了一个众星捧月般的场面!凤姐是被一群媳妇丫鬟拥着进来的,好一副管家少奶奶的派头,凤姐的地位不言自明!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她的打扮是与众不同的,像什么?像“神妃仙子”,想象一下仙子下凡,那可是非常出众耀眼的。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cuán)珠髻(jì),绾(wǎn)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tāo)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lǚ)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zhòu)裙。
凤姐的打扮,金丝八宝攒珠髻是金丝穿珍珠宝石的髻饰;朝阳五凤挂珠钗是一种作展翅凤凰形的长钗,凤凰口衔挂珠;璎珞圈是项圈,凤姐的璎珞圈是赤金的,上面还有盘螭璎珞装饰;窄褃袄是很显身材纤细的衣服,从上到下,又是戴,又是绾,又是系,又是穿,又是罩,又是着。她的衣饰色彩是那么辉煌艳丽,纹饰是那么繁复华贵,简直是在身上开了小型贵妇服饰展览会。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凤姐的眼睛,是眼角向上微微翘起的丹凤三角眼,眼角微微上翘,眼眶有棱角,是非常妩媚却又凶狠的眼睛。她的眉毛是细细的柳叶眉,而且是向上挑起来的,带着凌厉威严的味道。她身材苗条,非常迷人。红学专家孙逊认为前面是细腻的工笔画,后面是空灵的写意画,她是美丽的,也是威严的,她还没发脾气就已经能让人感受到她的威严了。她还没说话呢,笑声已经先出来了。“笑”是凤姐的关键词,那笑是难以捉摸的,她的机变、毒辣,她的神态都活现其中了。
从一出场,你应该已经能感受到凤姐霸气十足的气势了吧!贾母笑称她“凤辣子”,这里体现出贾母对她的亲昵。众姐妹介绍她是“琏嫂子”,也就是贾琏的老婆,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黛玉赶紧叫了一声“嫂子”。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这王熙凤多厉害,她称赞了黛玉的标致,感慨了贾敏的早逝,又称颂了贾母的慈爱,还暗暗奉承了在座的“嫡亲的孙女儿”迎春、探春和惜春,兼顾所有人的感受,话说得滴水不漏!
在贾母让她休提前话后,凤姐立时变了: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请注意凤姐“转悲为喜”,在瞬息间就改变了,比翻书还快!红学家曾扬华认为:“她外露的悲、喜感情只是根据环境的需要而制造出来的,为了对黛玉表同情,她需要‘悲’;为了讨贾母的喜欢,她又可以立刻变为‘喜’,她的‘悲’和‘喜’与她内心的真正感情是毫不相干的。”
(凤姐)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在王熙凤对林黛玉连珠炮式的提问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是让林黛玉回答的,如果她真想知道答案,会问完了一个问题,耐心等黛玉回答,才问下一个的。可是她问一连串的问题,这就代表答案根本不重要,我只要把我对你很好、有关心你的这个意思传达到位就行了。
接着,黛玉发现,王夫人向凤姐提到了月钱还有帮自己做衣服的事。月钱是封建社会的富贵人家每月按等级发给家中人等供零用的钱。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是荣国府的实际掌权者。
宝黛初遇
拜访完了贾母,该去拜访舅舅了。邢夫人带着黛玉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来到了大舅舅那小巧别致的院落。
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wǔ)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在这里表面上写的是姬妾丫鬟,实际上却是在写贾赦,暗示了贾赦是个好色之徒,为后文强逼鸳鸯埋下了伏笔。
贾赦并没有出来相见,只差人劝慰嘱托了几句。邢夫人留黛玉吃晚饭,黛玉是这样推辞的: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迟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这话说得合情合理,非常得体。
众嬷嬷引着黛玉来到一间轩昂壮丽的正内室,在荣国府最中间,也是最庄重的屋子里,小心翼翼地等舅舅贾政。
王夫人请黛玉去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告诉黛玉,二舅舅贾政斋戒去了,不在家,让黛玉和姊妹们一处顽笑,她特意交代黛玉一句,她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那个“混世魔王”。王夫人说:你千万别理他,你的姐妹们都躲他躲得远远的。
哪有人喜欢听自己儿子的不好?黛玉除了答应之外,还说了好话打圆场:
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
王夫人告诉林黛玉,他和姊妹们混在一起,姊妹们如果不理他,他还能老实一些。姊妹们但凡跟他多说一句话,那就不得了了,他一时甜言蜜语,一时疯疯傻傻,别理他就好。黛玉继续听着,温顺地答应着。
接着,贾母遣人来传晚饭。
王夫人携着黛玉往贾母处来,黛玉在贾府的第一顿饭吃得非常谨慎。她看到李纨捧饭,凤姐安箸(zhù),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她被凤姐拉上左边第一张椅上,她非常推让。贾母知道她怕坐错位置惹人耻笑,告诉她舅母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她是客人,应如此坐的。黛玉这才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
黛玉很注意坐在哪里的问题,在王夫人处也很注重分寸。其实即使到现在,我们去餐厅吃饭,我们依旧会区分面对且离门最远的主位以及挨着的客位。
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大户人家吃饭非常有规矩,特别安静。
黛玉以前在家,习惯消化完再喝茶,但在这里大家饭后就开始喝茶了,黛玉只得入乡随俗。
王夫人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答只刚念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在此黛玉敏感地意识到自己的回答稍有不妥,这里的情节与后面相对应,等到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是些许认得几个字,从中可以看出黛玉是非常小心的。
聊天聊到一半,男主角贾宝玉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只听一阵脚步响,接着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看见一位年轻的公子: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wēi)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我们透过黛玉的眼睛,看到来人衣着高贵华丽。他长的什么样子呢?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这宝玉肤色白里透红,鬓角齐整,眉毛墨黑,那双眼睛像秋水一般透亮清澈。那眼神更与众不同,就是睁大眼睛瞪着别人时,也像是含笑有情的,这是一个无比俊美的公子。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他佩戴的饰物有一块美玉,他的身份呼之欲出!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见过王夫人,换了冠带回来。
(宝玉)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在黛玉眼中,宝玉俊美多情,聪慧脱俗,绝不是什么疯傻顽劣的“混世魔王”。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料定是林姑妈的女儿,厮见毕归坐,他端详起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juàn)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这是宝玉眼中的黛玉,是个神仙似的人物。林妹妹的眉是很好看的,这眉好像是似皱非皱;她的眼中好像是含泪的,又好像并非如此;她两边有小酒窝,可那小酒窝因为带着点儿愁容,显得格外娇柔。
此时林黛玉刚经历丧母别父之痛,对未来感到陌生和惶惑,宝玉从她的眼中看到了她的多愁善感,这是别人没看到的。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她安静时,就像是岸边的花啊,在对着自己水中的倒影。她走动起来呢,又像是柔弱的柳枝随风摇动。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她比比干还要聪慧,比西施还要美啊。
借黛玉眼睛看宝玉,通过宝玉的眼睛看黛玉,这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你再看,林黛玉所特有的气质,唯有宝玉觉察到了;真正能理解宝玉的人,也只有林黛玉,他们是真正的精神伴侣。
我们知道宝玉黛玉有前世今生的情缘,可他们两个并不知道。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宝黛初遇似曾相识,这两心交融的永恒的一瞬,是那么巧妙神秘!
我们在生活中喜欢的人、交往的好朋友,一见面就非常欣赏彼此,也是因为有前世今生的缘故吗?
宝玉问黛玉读什么书、名字怎么写,把对她的好感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宝玉还为黛玉取了“颦颦”的表字,颦是皱眉的意思,还说出自《古今人物通考》典故。探春调侃说恐怕是宝玉杜撰瞎编,宝玉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宝玉摔玉
宝玉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这里很有意思,就好像在对暗号一样,这问题把大家问得一头雾水,而黛玉知道他是衔玉而生的,便说:“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完就发狂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嘴中还骂道这玉高低不择,吓得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搂了宝玉,说孽障,你生气打人骂人容易,摔命根子做什么!
宝玉为什么摔玉呢?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这举动可把贾母急坏了,连忙哄他,说你这个妹妹也有玉,玉陪着她母亲葬了,还亲自把这通灵宝玉给他戴上。
当晚,黛玉就在“碧纱橱”(一种像屏风一样的隔间房间)就寝。贾母看黛玉带的两个人,一个是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都是不便使唤的,因疼爱黛玉,就把自己身边一个叫鹦哥的二等丫头,给了黛玉。另外也比照三春姐妹,安排了四个教引嬷嬷,两个贴身掌管钗钏盥沐的丫鬟,还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
宝玉当晚就在碧纱橱外安寝。宝玉和李嬷嬷入睡后,陪侍的丫鬟花袭人悄悄进入碧纱橱,得知黛玉为惹宝玉摔玉偷偷抹眼泪,袭人安慰黛玉,告诉她快别多心。
次日,黛玉起床,向贾母问安,听到了一个消息,原来是金陵城中的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了人,现在应天府案下正审理。
红楼梦里人
贾宝玉
>>>>>> 因落草(出生)时口中衔玉,故名宝玉,又称“混世魔王”“绛洞花主”“怡红公子”等。
前世为神瑛侍者,下凡后为荣国府第四代嫡孙,贾政与王夫人次子,林黛玉的姑表兄,薛宝钗的姨表弟。
虽然出生在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荣国府,被其父贾政寄予重振家业的厚望,但他生性叛逆,不喜读书,不贪功名。
他是“爱博而心劳”的“情痴”,珍视、关切、爱护女儿自然纯真心灵。
他与林黛玉有着以共同人生理想为基础的“木石前盟”,可由于黛玉夭亡,贾府衰败,他只得与薛宝钗结成了“金玉良姻”。最终未能忘记林黛玉,后“悬崖撒手”,出家为僧。
林黛玉
>>>>>> 宝玉赠其表字“颦颦”,诨名“多病西施”,诗社别号“潇湘妃子”等。
前世为绛珠草,现世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因母亲早丧,寓居贾府依傍外祖母贾母过活。
她是一个美丽、聪慧又敏感的女子,在礼教森严、关系复杂的贾府中,她时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
她与贾宝玉的爱情不为世俗所许,两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她在原著中的结局是因病泪尽而死。
王熙凤
>>>>>> 俗呼“凤姐”,谑称“凤辣子”,绰号“巡海夜叉”“阎王老婆”。
她是荣国府的实际当权者,生于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王夫人之内侄女,贾琏之妻,贾巧姐之母。
她精明干练,有杀伐决断的治家才能;她心机深细、机智幽默,深受贾母和王夫人的宠信;她又贪爱钱权、妒悍无比,令人又爱又恨。红学家王昆仑曾有“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评论。
贾母
>>>>>> 又称“史太君”。
贾府中地位最高的老祖宗,金陵世勋史侯之女,荣国公长子贾代善之妻,贾赦、贾政、贾敏之母。
她慈爱和蔼,深明大义。她十分疼爱贾宝玉,这感情中既有祖母对孙儿的爱,也有长辈对年青一代继业者的希望。
贾迎春
>>>>>> 诨名“二木头”,诗社别号“菱洲”。
贾赦之女,生母不详,贾琏同父异母妹妹。
迎春自幼缺少母爱,生性懦弱,也缺少文采。
后嫁与中山狼孙绍袓,饱受虐待,最终身亡。
贾探春
>>>>>> 诨名“玫瑰花”,诗社别号“蕉下客”。
贾政之女,赵姨娘所出,贾环的同胞姐姐,元春、宝玉同父异母妹妹。
探春是贾家姊妹中最聪明、最有才、最能干和最要强的姑娘,她善于察言观色和审时度势,就连凤姐也夸赞,只可惜女性的身份和末世的家运使她的才华抱负难以施展,最终远嫁他方。
贾惜春
>>>>>> 亦称“藕丫头”,诗社别号“藕榭”。
贾敬之女,贾珍胞妹,生母不详。
她性格孤独决绝,精通绘画。
她的结局是出家为尼。
李纨
>>>>>> 字“宫裁”,又称“菩萨奶奶”,诗社别号“稻香老农”。
金陵名宦李守中之女,贾珠之妻,贾兰之母。
青春丧偶后,她侍亲养子。
根据前文预示,她应在其子贾兰“爵禄高登”之时即已“黄泉路近”,徒留虚名。
王夫人
>>>>>> 生于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贾政之妻,贾珠、元春、宝玉之母,王子腾之妹,薛姨妈之姊,薛蟠、宝钗姨母,王熙凤姑母。
因长子贾珠早逝,元春被选入宫,她把宝玉爱得如同性命一般。
她隐而不露,平和外表下威严果决。
花袭人
>>>>>> 袭人本名“珍珠”,因她姓“花”,宝玉据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之句为她更名为“袭人”。
宝玉身边的大丫鬟。
她原是贾母之婢,也曾侍候过史湘云。服侍宝玉时,她“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
后文中,她与宝玉有私情,是宝玉身边最周全体贴的丫鬟。她又对情性乖僻的宝玉屡次规谏,备受王夫人信赖支持。
根据前八十回中的情节预示,她嫁给了蒋玉菡。
鹦哥
>>>>>> 原为贾母身边的二等丫鬟,黛玉进府时被贾母给了黛玉。她与第八回出现的紫鹃应该是同一个人。
雪雁
>>>>>> 黛玉带来的丫鬟,刚进贾府时还一团孩子气。有人认为雪雁的名字暗示了黛玉的命运。
张如圭
>>>>>> 谐音“如鬼”,贾雨村当知府时的同僚,听说有起复旧员之信,路遇贾雨村便赶忙相告。
深解其中味
蹊跷错位与豪门联姻
大舅舅贾赦和二舅舅贾政居住的环境迥然不同。
贾赦的住所在荣府东侧,小巧别致。而贾政的住所在荣府正中,轩昂壮丽,上有皇帝御笔“荣禧堂”,有东安郡王穆莳的手书对联,家具华贵,连下人们的谈吐举止都特别有教养。
环境背后是贾赦和贾政的权力地位。不只如此,林如海为贾雨村谋官职时写的信也是写给贾政而不是贾赦。主管荣国府事务的是贾政家的王夫人和王夫人内侄女王熙凤,而不是贾赦家的邢夫人。
按照惯例,应该是长子权力地位更为尊崇,为何贾赦袭了爵位,地位威望却低于贾政呢?长子贾赦和次子贾政的这种蹊跷错位是不是很奇怪?
事出反常必有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骆玉明教授认为,简单地说,这一错位现象是和贾府面临的颓败之势相关联的。其实贾家衰败从第三代开始已经难以挽回了,第三代宁国府的贾敬迷恋成仙,第三代荣国府的贾赦贪恋美色,贾政迂腐无能,贾家男性里面已经没有一个精明强干、能支撑家族的人了。
宁国公和荣国公,是没有政治权力的空头贵族爵位,贾家怎么支撑这样的架子呢?答案是豪门联姻。贾政联姻的对象是贵族王家的王夫人,贾赦因为原配夫人去世,续弦的是娘家败落的邢夫人。在本回结尾王夫人收到了哥哥王子腾的信,这王子腾任京营节度使,继而升了九省统制,是手握实权的军政要员。
《红楼梦》是取材现实生活、再现现实的故事,它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是真实合理的,让读者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作者就在这样的家庭关系和日常生活描绘中,把政治结构与权力秩序对贾府这种豪门家庭的影响,轻轻揭开。
《红楼梦》的两大主线——宝黛爱情悲剧和家族衰败悲剧,已经在此埋下伏笔。
贾宝玉的叛逆精神
在贾宝玉出场的时候,小说里面还引了《西江月》二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从表面上看,作者似乎对贾宝玉十分气恼,“草莽”“不通”“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指责贾宝玉不好仕宦道路,不喜读书,不能报效国家,不能光宗耀祖,其实这词是在赞颂贾宝玉,认为他是一个不循规蹈矩、充满性灵的贵公子。
他不好仕宦道路,是因为封建价值观念与现实生活截然分离,他憎恶“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因为那其实是沽名钓誉、不知大义。
他不喜读书,尤其不爱读宋代朱熹集注过的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但贾宝玉并非不喜欢读书,只是他有自己的喜好和选择,他爱读《西厢记》《牡丹亭》等真性情的书。
他也绝非庸碌之辈,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在给大观园题额时,就显示了超逸的才情。
林黛玉是和贾宝玉精神契合的知己,宝黛爱情也是建立在这种叛逆的共同心理基础上。
字字不寻常
春秋笔法
《春秋》为古代典籍,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因为它叙事极简,以用字为褒贬,被认为有“微言大义”,后人就将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称为“春秋笔法”。
《红楼梦》对动词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在写贾雨村和林黛玉赶赴贾府时,曹雪芹用“依附”来描述贾雨村所乘之船跟着林黛玉所乘之船行进的样子,是大有深意的。
脂批中说:“老师依附门生,怪道今时以收纳门生为幸。”本应是门生依附老师,现在却反过来。红学研究者林兴仁提出,这是曹雪芹对那位善于在官场上钻营的贾雨村的讽刺,因为贾雨村是想趁送黛玉进京之机,乘便投靠贾府。“依附”二字体现了曹雪芹对贾雨村投机的讽刺。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技巧,指通过对描绘对象先贬低,再褒扬,造成反差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在贾宝玉出场前,曹雪芹在第二回让冷子兴贬损贾宝玉将来是“色鬼”,在本回先让王夫人对黛玉交底,说贾宝玉是一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补叙黛玉之母贾敏对贾宝玉的评价,让黛玉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偏见,将贾宝玉的形象贬低到极点。
但在作者铺垫之后,黛玉眼中所见,却是一位聪慧多情的翩翩公子,这就把贾宝玉的形象升到无与伦比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