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三人从到店里出来,都被美食吃到撑。

“咱们散散步吧,正好还可以消消食。”周雅提议道。

“可以,这离酒店也不是太远了。就这样走回去吧!”阿泽说道。

“啊,有点远吧!吃得这样撑,走起来路来还有点难受呢。”李悦面露难色道。

“没事的,慢慢走,”阿泽说道。

“那好吧,你俩都选择走路,只好少数服从多数喽。”李悦有点不情愿的走着。

就这样三人一路吹着晚风,一路看着沿途的风景,回到了酒店。

“今晚上能睡个好觉啦,晚安各位。”周雅说道。

“晚安”阿泽回复道。

此时李悦已累的,都不想说话了,向两人摆摆手,直接进了房间。

翌日清晨,周雅已经在周边的公园跑完步回来了,看他们两位还没起,她就敲了敲两人的房门。喊二人起床。

等三人在餐厅吃完早饭后,就向着黄山出发了。三人租了一辆车,自驾去爬山。

此时李悦也从睡梦中缓过来了,又恢复成了元气少女。

一路上唱着喊着:“黄山我们来了。”

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黄山,三人买了票,开始爬山。

“要不要买个登山杖?”阿泽问周雅和李悦二人。

“不用了。”周雅说道。

“小小黄山,拿捏。”李悦胸有成竹的走在了最前面。

三人就这样往山上爬,边爬几人边聊着关于黄山的传说和故事。

“咱们今天还和昨晚上一样,每人说出一个和黄山有关的神话故事,怎么样?”阿泽提议道。

“我赞成。”周雅说道。

“我也同意。”李悦头也不回道。

“那我先来了。”阿泽说道。我讲的是一个关于“飞来石的传说”

相传,宋代有个叫单福的石匠,一生在外给各地建造了不少的桥,心想也在自己家乡门口的江山建造一座,但叹息没有帮手。

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长得聪明美丽。

小娇知道父亲的心思,便要求参加帮助造桥。

但那深山采石,百里运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么受得了,所以单福就是不答应。

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单福没奈何,才含泪点头。

他还把三个徒弟找来帮忙,不久就干起来了。

由于开山运石的苦和累实在难以忍受,没多久大徒弟和二徒弟吃不了这份苦先后悄悄地溜了。

单福和女儿,三徒弟为修桥铁了心,继续风里雨里苦干着,坚持不懈。

但好几年过去了,运到江边的石头只有一小堆,这样累死苦死,桥也建不起来。

小姣一咬牙,请人写了“捐身修桥”四个大字,插了个草标,坐到江边石堆旁。

一连三天,来看的人无数,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只好作罢就都走了。

这天,忽然来了个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标,问小姣愿愿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说:“什么时候把大山里的开采的石头全运到江边,就什么时候跟你走。”

这瘸子原来是八仙中的铁拐李。

他挤出人群,腾云驾雾,很快来到百里外的大山,从背上拿下扇子,对着单福和三徒弟开出的石头就扇。

石头竟都飞了起来,一直飞到了江边,又纷纷落下。

单福和三徒弟也被从山上扇到造桥工地。

铁拐李还怕不够,又对身下立着的一块巨石扇了三扇子,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飞到江边。

只见底下尽人,未敢让巨石落下。

又听单福大声说:“石头够了”他便驾起云头,飘游起来,游到黄山,见黄山风景秀丽,便将石头落下。

从此,这飞来石就给黄山增添了绝妙的一景。

另外还有两处飞来石,一在翠微峰侧,一在古颖林庵前小峰上。

“听你这么一说,待会一定要去看看。”李悦这时也放慢了脚步,听阿泽讲完这个“飞来石的故事。”你讲完了,那我也来一个。

李悦说道:“我要讲的是仙人指路的传说”

待会咱们会经过那里,位于云谷寺到皮篷路口。

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又名“仙人指路峰”。

它之所以颇名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

相传很前,有一位两岁能文、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后又把老本蚀光,在走投无路的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

哪知跑遍了千峰万壑,连一个药农、樵夫的踪影也没见到。

干粮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烂了就披树皮、树叶。

渐渐地变得骨瘦如柴,一天终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过了多久,来了一位身背篾篓,脚着山袜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过来,问明情况后,老人哈哈一笑说:“你怎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呢?

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人力气活干干,免得把一条命丢在这荒山野岭白白喂了豺狼虎豹。”

说完还送些野果给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话是对的,就千恩万谢地辞别了老人。

没走多远,猛一下醒悟过来,“我跑遍全山连个人影也没见过,那老汉分明就是仙人。”

他回头就追,追上老人后就双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给指引一条成仙得道之路。

老人说::“我哪里是什么神仙。

实有相瞒,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这才看破红尘,隐匿在此。”

神童半信半疑,但见老汉童颜鹤发、风度不凡,气宇若仙,决心拜老人为师,便苦苦哀求老人不止。

谁知等他抬头再看时,这老人却变成了一块高大魁伟的“仙人指路”石。

神童又在石头前百拜千叩,忽然石头人肚里发出声音:“踏遍黄山没见仙,只怪名利藏心间,劝君改走勤奋路,包你余生赛神仙。”

神童最终还是听信了仙人的话,后半生不但成家立业,而且日子过得很火红。

后来清人曹来复以诗记之:“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处指迷途。”

在入胜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的形状又变成了喜鹊。

旁有一棵青松,状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称“喜鹊登梅”。

今人有诗曰:“摩崖千尺乱云堆,古杆苍松破石栽,喜鹊昂头迎过客,声声唱得老梅开。””待会你也记得去拜一拜哈,保你下半辈子也事业顺利,前程似锦。李悦讲完对阿泽说道。

“我谢谢你呦,不过待会我真的去拜拜。”阿泽正经的说道。

“你们两位都讲了,这么好听的故事,我就讲一下这座黄山的由来吧”周雅说道。

“这个好,不然我们在爬黄山,不知道黄山当年是怎么来的。”阿泽肯定的说道。

周雅说道:“黄山从前叫黟山,这是由于山石黑黝黝的光泽而得名。

黟山为什么后来改称黄山呢?

这与黄山流传着许多有关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不无关系。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他在位一百多年,深受百姓的爱戴。

后来,由于年事渐高,精力日衰,黄帝就将帝位禅让少昊。

黄帝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不愿意坐着等死,便决心去追求一种长生不老的境界,在广成子的授意下,拜仙翁容成子、浮丘公为师,跟随他俩学道炼丹,求长生不老之术。

浮丘公对他说:“修道炼丹,一定要选择灵山秀水,丹药才能炼成。”

于是黄帝就跟随浮丘公、容成子外出寻找炼丹胜地。

他们跋山涉水,遍历五岳三山,最后来到江南黟山。

只见这里的山峰很多很高,高出云头;这里的山谷很陡很深,深到海底。

白云像绸子一样,整天绕着山峰飘来荡去,真是人间仙境。

黄帝认为这里是炼丹修仙最理想的地方。

从此以后,他就和浮丘公、容成子同住此山炼丹。

他们每天伐木烧炭,采药煮石,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据说那丹药必须反复炼九次,才能炼成,这叫“九转还丹”。

他们炼了一次又一次,越炼难度越大,但黄帝的决心也越大。

经过四百八十年,那闪闪发亮的金丹终于炼成了。

黄帝服了一粒,顿觉身轻如燕,竟能升空。

黄帝的须发也由白变黑,但因衰老而造成的皮肤皱折却依然如故。

就在这时,紫云峰崖隙间,突然流出一道红泉,热气熏蒸,香气扑鼻。

于是浮丘公恭请黄帝到这红泉中沐浴。黄帝在红泉中连浸了七天七夜,全身的老皱皮肤都随水漂去,他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看上去满面红光,青春再现。

就在黄帝脱胎换骨、返老还童之际,红泉的上空突然祥云飘渺,笙歌悠扬。

顷刻之间,雾散云开,霞光耀眼,异香袭人,忽然有珠函一件、玉壶一把,从空中徐徐降下。

黄帝接在手中,打开一看,函中有霞衣、宝冠、珠履,壶中盛满了琼浆玉露。

浮丘公在一旁恭敬地说:“这是上天赐给黄帝的宝物,请接纳。”

黄帝将天赐宝物携回北海望仙峰石室,接受群臣的祝贺,批霞衣,戴宝冠,穿珠履,饮下甘露琼浆。

当他走出石室时,身上霞光万道,照遍了黟山的高峰深谷。

这时,空中又降下白龙、彩幡、珠盖,黄帝与浮丘公、容成子一起乘上白龙,彩幡引路,珠盖护顶,从望仙峰顶,飘飘上升而去。

山下臣民齐声欢呼,响彻云宵。黄山也因此而得名。

“原来黄山还有这么美的一个传说呢。”李悦这时也忘记了疲劳。

“哈哈,九转还丹,我们要是一人吃一颗,那岂不是成仙了。”阿泽打趣道。

“你快得了吧你,谁要和你一起成仙。”李悦取笑阿泽

“咱们三人一起成仙不好吗?”阿泽继续道。

“爬吧,找到仙丹也几千年了,不能吃了。找到丹炉,咱们也能炼。”周雅开玩笑着说道。

“炼丹炉鼎?我们真的可以炼丹吗?”阿泽追上前面的两人说道。

周雅看了看李悦,二人相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