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
- 陈乐香
- 1955字
- 2024-07-15 17:55:22
第二节 权本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涵与本质
封建社会虽然也属于“人的依附性”社会形态和结构,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封建特权塑造着主导社会的核心价值。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都集中表现为权本位的内涵与本质。
一、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涵
“封建社会的劳动者则仍然占有或多或少的生产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立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封建地主对劳动者的剥削除了通过掌握土地所有权获得地租之外,还必须借助超经济强制和人身依附关系。”因而,尽管东西方封建社会在形成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以土地为基础的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是封建生产方式中最本质的东西。建立在封建等级所有制和人身依附关系基础之上的封建社会,其社会核心价值观也必然体现这两大特征。
(一)西方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涵
恩格斯说:“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西方封建社会处于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此时,基督教思想居于统治地位,是中世纪西方文化的灵魂,也成为当时西方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思想。为维护封建王权和世袭等级制度,基督教神学家们大力宣扬宗教神学思想,大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以蒙骗人们。奥古斯丁宣扬说:“人的命运是上帝决定的,一切都是预定的,没有天命连一根头发也不会从头上掉下来。”君权神授、王权至上、权力世袭以及森严的等级观念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恩格斯指出:“在这每一个中世纪国家里,国王是整个封建制度的最上级。”封建专制政治总是和世袭制、终身制联系在一起,封建领主不仅对领地享有世袭权,同时享有独立的司法、行政、财政等方面的大权。国家权力的延续被视作个人生命力的自然延续。在具有强烈人身依附思想的封建社会里,人像动物一样,也按纲、目、科、属、种来进行分类,其等级无比森严。所以,马克思指出,“封建制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是精神的动物王国,是被分裂的人类世界”。
(二)中国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涵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而儒家思想中的价值观,也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主导意识形态。学者们将其概括为“三纲五常”的伦理价值观。“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和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仁、义、礼、智、信的意思就是仁爱、忠义、守礼、睿智、诚信。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三纲五常”的价值意蕴主要包括重视人伦的社会价值观、君权至上的政治价值观、尊卑有别的秩序价值观、重视家园的群体价值观和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观五个层面。
这种将在家庭里构建子孝、妇从、父慈的伦理关系与在国家里构建民顺、臣忠、君仁的社会关系相统一的体系,是适应封建社会家国同构的制度安排,以达到“政治道德化”和“道德政治化”的目的,借助道德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来维持国家的政治秩序;同时,又把家族里一切道德的功能转化为政治目的,使其为政治服务,从而非常巧妙地将君主政治系统的强制要求变为民众自觉的道德义务和道德选择,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多层“理想人格”的统治人才和封建臣民。儒家的理想人格分为圣人、君子、大丈夫、成人四个层次,其中圣人人格是全知全能的,他的人伦价值修养达到了最高和最完美的境界,如孔子。这些崇德尚节、遵纪守法的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也成为堪担重任的治国人才,整个社会也凭借“理想人格”的道德力量达到整合的目的。
二、权本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本质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获得了部分人身自由,人的主体性实现了历史性进步。但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促使神学、哲学得到极大发展,产生了神权思想,王权、特权、等级思想更加根深蒂固。王权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在土地占有上享有特权,决定了其可以独揽一切权力,并且这些权力是世袭的和终身的;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是森严的,是不容僭越的。这种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维护以君主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推崇剥削阶级利益至上、剥削有理的观念。整个社会的利益导向和价值观设计都是为君主服务的,其核心价值观的原生点是“以君主为本”。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些核心价值观及其内化的结果,培植了人们绝对顺从的心理意识和道德教化,禁锢了人们的头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的动荡和朝代更迭乃至于王朝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在现代社会,如果缺乏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法律和制度,权本位的价值观仍然会生成并成为社会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