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故论、说、辞、序[60],则《易》统其首[61];诏、策、章、奏[62],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63],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64],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65],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66],极远以启疆[67];所以百家腾跃[68],终入环内者也[69]。若禀经以制式[70],酌雅以富言[71],是仰山而铸铜[72],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73]:一则情深而不诡[74],二则风清而不杂[75],三则事信而不诞[76],四则义直而不回[77],五则体约而不芜[78],六则文丽而不淫[79]。扬子比雕玉以作器[80],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81],行以文传;四教所先[82],符采相济[83]。励德树声[84],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85],流弊不还;正末归本[86],不其懿欤[87]

【译文】

所以论、说、辞、序等体裁,都从《周易》开始;诏、策、章、奏等体裁,都发源于《尚书》;赋、颂、歌、赞等体裁,都以《诗经》为本源;铭、诔、箴、祝等体裁,都从《礼经》开端;纪、传、盟、檄等体裁,都以《春秋》为根本。这些经书都为后世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替文章的发展开辟了极为广阔的领域。因此,在创作上任凭诸子百家怎样驰骋活跃,归根到底总是超不出经书的范围。如果能根据经书来制定文章的格式,学习经书中的词汇来丰富语言,这就如同靠近矿山来炼铜,煎熬海水来制盐。所以如果能够学习圣人经典来写文章,这种文章就能基本上具备六种特点:第一是感情深挚而不欺诈,第二是教训纯正而不杂乱,第三是所写事物真实而不虚妄,第四是意义正确而不歪曲,第五是风格简练而不繁杂,第六是文辞华丽而不过分。扬雄用玉必雕琢然后才能成器作比喻,说明五经里面也必须有文采。人的德行决定着文章的好坏,而德行又是通过文辞表现出来的。孔子用“文、行、忠、信”四项来教育学生,而把“文”放在首要地位;正如美玉必须有精致的花纹一样,“文”是和其他三项相配合的。后世的人在勉励德行、建树功名上,都知道要向圣人学习,只有在文章的写作上,很少学习圣人的经典。因此,楚国宋玉等人的作品就比较艳丽,汉代更出现了许多过分铺排的辞赋。这种偏向越发展越严重。纠正这种错误,使之回到经书的正路上来,不就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