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心雕龙译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经典丛书)
- (南朝梁)刘勰 陆侃如等译注
- 669字
- 2024-07-01 09:52:02
(一)
三极彝训[1],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2]。故象天地[3],效鬼神[4],参物序[5],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6],极文章之骨髓者也[7]。皇世《三坟》[8],帝代《五典》[9],重以《八索》,申以《九邱》[10];岁历绵暧[11],条流纷糅[12]。自夫子删述[13],而大宝咸耀[14]。于是《易》张《十翼》[15],《书》标“七观”[16],《诗》列“四始”[17],《礼》正“五经”[18],《春秋》“五例”[19]。义既极乎性情[20],辞亦匠于文理[21];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22]。然而道心惟微[23],圣谟卓绝[24],墙宇重峻[25],而吐纳自深[26]。譬万钧之洪钟[27],无铮铮之细响矣[28]。
【译文】
说明天、地、人的经常的道理的,这种书叫做“经”。所谓“经”,就是永恒的道理,不可改易的伟大教训。经书取法于天地,征验于鬼神,深究事物的秩序,从而制定出人类的纲纪;它们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并掌握了文章最根本的东西。三皇时产生了《三坟》,五帝时出现了《五典》,又加上《八索》《九邱》等古书;它们经过长期的流传而不清楚了,后来的著作越来越错综复杂。自从经过孔子对古书的整理,它们的精华都放射出光芒。于是,《易》的意义有《十翼》来发挥,《书》中指出了“七观”,《诗》里分列出四部分作品,《礼》明确了五种主要的礼仪,《春秋》中提出五种记事条例。所有这些,在义理上既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在文辞上也可称为写作的典范;因此能够启发学习,培养正道,这些作用永远历历分明。但是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十分微妙,由于圣人的见解非常高深,加之他们的道德学问也很高超,因此他们的著作就能深刻地体现自然之道。这就像千万斤重的大钟,决不会发出细小的声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