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南中北卷分制
- 大明:我以崇祯之名再造山河
- 萌新扑街爬虫
- 2040字
- 2024-08-18 09:00:04
“固然,朕明白此举不易,但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为了我朱家皇室能够传承千秋,朕不得不有所作为。”
张嫣听后,叹了口气,这样的改革,无疑会触动朝中权贵的利益,必定会招致强烈的反对,甚至可能引发朝局动荡。
此举同于斩了江南氏族的根基。
朱由检的同样深深地叹了口气,感慨道:
“建文至永乐年间,我大明南方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六省的进士总数,同期占比高达八成五,更有一次科举,南方士子占据了九成之多。相比之下,北方士子的身影寥寥无几。满朝文武,几乎皆是南方出身,朝堂之上,南方士子的声音远大于北方。直至宣德二年,才首次实施了‘南六北四’的录取制度。”
张嫣听后,眉头微皱,好奇地问道:
“陛下对此似乎是颇有研究?”
朱由检轻轻点头,答道:
“正是由于有前人的尝试作为参考,朕才敢于提出这样的改革。朕计划在‘南六北四’与南中北卷分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细化,以期达到更为均衡的南北分配。”
张嫣闻言,心中明了,接下来的议题非她所宜听,亦非她应听。
身为皇嫂,她此次的造访本已逾矩,若再深入讨论国政,恐怕会授人以柄,被朝中好事者所利用。
想到此,她不等朱由检继续说下去,便缓缓起身,敛衽行礼,语气恭谨道:
“陛下若已胸有成竹,不妨与内阁共同商讨。我身为后宫之人,本就不宜过多干预政事。”
言罢,她再次俯身行了一个半礼,随即带着随行的宫女们,悄然退出了御书房。
朱由检站在原地,目送张嫣离去,不免有些错愕。
这算怎么个事?
朱由检无奈地摇头一笑,随即转身,目光落在静立一旁的常喜身上,吩咐道:
“常喜,你且去内阁看看,若诸位大臣都在,便请他们到御书房来。”
…………
“朕有意对科举取士制度进行改革。“
五位阁臣刚刚落座,朱由检便开门见山,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打算。
此言一出,五人皆是一愣,彼此相视,虽然心中各有想法,却都选择了沉默不语。
“朕认为,目前南北取士之间的差异过于悬殊。尽管朝廷一直推行南六北四的取士比例,但近年来北方旱灾连连,使得北方士子的处境更为艰难。因此,朕考虑对南六北四的比例进行更为细致的调整,以给予北方士子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朱由检的话音刚落,韩爌与施凤来便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两人均出自东林一系,虽然内心颇有微词,但仍旧选择暂不发声,静待朱由检继续阐述。
孙承宗显得较为淡然,他本就是北方保定府人士,对此事并无太多偏见。
黄立极与来宗道,虽同样出身江南,但他们早已明确立场,投身皇党。
对于朱由检接下来可能提出的方案,只要不触及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便准备随时附和,以示支持。
朱由检并无法窥探到众人的思绪,稍作停顿,继续道:
“朕曾仔细对比了上一次科举的取士情况,发现北方的河南、山东、山西、北直隶、陕西五直省的进士总数仅为二百二十六人,而西南的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四省的进士总数更是仅为九十一人。这种局面让朕深感忧虑,难道这些地区的士子不够努力吗?”
韩爌闻言,略作沉思,随后出声解释道:
“陛下圣明,北方士子亦复勤学不辍,夙夜匪懈,志在跻身庙堂,为国效力。然而,近年来旱魃为虐,民生凋敝,士子们生计维艰,自是影响了他们专注于科考。加之北方教育资源与南方相较,实为有限,致使士子们所学各异,高低不一,此乃北方士子录取数量不如南方之又一因由也。”
黄立极沉默片刻,开口道:
“天灾之害,固然不可小觑,然而江南之地,才子云集,科举之中,彼辈常占八九之席,此一现象,亦非可忽视之轻。故而,即便北方士子刻苦砥砺,亦难免在科场上脱颖而出。是以,单凭增加北方录取额数,恐怕难以为这一失衡局面提供圆满解决方案。”
施凤来闻此言,轻轻抚摸着须髯,微笑道:
“次辅大人此言似乎略有偏差,天灾之祸,岂是南方士子所能左右?正如陛下方才提及,河南、山东、山西、北直隶、陕西等地,连年旱魃为虐,此等灾难在历代史册中亦属罕见。这五省的士子们,因灾情所累,无心理会四书五经之学业,实属人之常情。”
言尽此,施凤来看向朱由检,恭敬道:
“陛下,依臣之见,此乃一时之特殊状况,或许待到后年科举,形势自会有所好转。”
黄立极听罢,沉声反驳道:
“施大人此言差矣。我正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那一年,南北差异已然非常明显。”
不带黄立极说完,施凤来打断道:
“次辅大人,科举取士,本就应不分南北,唯才是举才是根本。”
黄立极听后,不禁冷笑一声:
“陛下所言,本是出于对北方士子的关怀,意在南方六成、北方四成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均衡。施大人如此急切连连辩解,莫非是心中有所谋划?”
施凤来面色一变,他如何听不出黄立极的讽刺,心中虽有不快,却沉稳回道:
“次辅此言何意?在下不过是出于公心,担忧改革不当,反生弊端。陛下提倡南北分榜,本是好意,但细则若不周全,恐怕会引发更多纷争。在下急切辩解,正是出于对朝局稳定的考虑,何来心有所谋之说?”
黄立极闻言,不以为然道:
“施大人忧国忧民之心,朝野上下有目共睹。但大人是否过于关心南方士子的利益,而忽略了北方士子的感受?南六北四的比例,本是宣德时期遗留下来的规矩,如今陛下有意调整,正是为了天下的公平。施大人若是真的心无畏惧,何不坦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