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局:需求不足的成因及解决之道
- 史帆
- 979字
- 2024-06-11 13:28:26
第一部分
导言一
近期,我国社会经济需求不足的特征愈发明显,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有人认为,这只是类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次经济波动那样的短期冲击,市场会自动修复,之后会恢复快速发展;也有人认为,这是经济结构深层次原因所致,需要追本溯源、解决问题的,才能使经济恢复快速发展;还有人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方面寻找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许多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上。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立足点抬升,把目光放远,我们会发现,需求不足这个问题并非中国,也并非近三年或者五年才开始出现的现象。从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前的若干年,西方国家通过“消费主义”过度挖掘没有真实收入支撑的消费能力时起,西方经济社会中整体需求不足的问题便已经显现,只是当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已。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后,我们就会发现,需求不足的问题已经伴随人类旷日持久了。只不过其前后的几十年间,现代经济学理论支持“国家信用扩张”的做法,使西方发达国家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有了更多的、强有力的武器。但这些武器能否真正解决社会总需求不足的问题?我们现在碰到的经济问题,和过去几十年的情形比较,有着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征?它们之间是否有着本质的联系?是否存在解决相关问题的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我们应该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思考,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在分析和解答这些问题前,借助一个全局性的视角,我们会看到,需求不足的问题不仅出现在中国,它是世界大多数经济体,特别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其问题的表现形式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富裕程度的经济体中会有所差别,有时这种差别还非常大,但其本质却是深度关联的。因此,在接下来的分析和讨论中,我们将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发展过程中,去寻找一些本质的和共性的规律;并尝试说明,正是在这些规律的推动下,造成了今天世界的种种经济问题。之后,我们再将这些共性规律与中国具体情况连接,来寻找适合的理论框架,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路径。
本部分内容要讨论的是,如何从一个全局性的、更长远的历史视角来看待需求不足这个问题,分析其产生、发展、演化及其对世界各经济体及其民众的影响,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来龙去脉,并在理性的研究、思考和实践中寻找我们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