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材农药残留研究及国际标准制定
- 郭兰萍等
- 1098字
- 2024-06-14 19:00:19
五、农药的毒性与药害
毒性(toxicity)是农药能损伤生物有机体的能力。实际上是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常以大鼠为模型通过经口、经皮、吸入等方法给药以测定农药的毒害程度,推测其对人、畜潜在的危险性。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通常分为 3类,即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一)农药的毒性分类
1.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指农药一次大剂量或24 h内多次小剂量对供试动物(如大鼠)作用的性质和程度。经口毒性和经皮毒性均以致死中量LD50表示,单位为mg·kg-1,而吸入毒性则以致死中浓度LC50表示,单位为mg·L-1或mg·m-1。显然,某种农药的LD50值或LC50值越小,则这种农药的毒性越大。我国目前规定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暂行标准如表1-1所示。
表1-1 中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2.亚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指农药对供试动物多次重复作用后产生的毒性。给药期限为14~28 d,每周给药7次。亚急性毒性主要是考察农药对供试动物引起的各种形态、行为、生理生化的变异。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一般中毒症状表现、体重、食物消耗等,血液学检查,临床生化测定,病理学检查。
3.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指农药对供试动物长期低剂量作用后产生的病变反应。给药期限为1~2年。主要评估农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风险。除常规的病理检测、生理生化检测外,还要对其后代的遗传变异、累代繁殖等进行观测。
(二)农药的药害
药害(phytotoxicity)是指农药被施用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对被保护的农作物所造成的伤害。可分为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直接药害指农田施药时对当季被保护农作物造成的伤害;间接药害主要指飘移药害(施药时粉粒或雾滴飘移散落在邻近敏感作物上造成的伤害)、残留药害(施药后残存于土壤中的农药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的伤害)及二次药害(施药后土壤或作物秸秆中残留农药代谢产物对后茬作物造成的伤害)。
1.药害的症状表现
①生长发育受阻。如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出土前后枯死;出苗迟缓,生长受抑制,分蘖、开花、结果、成熟迟缓等。②颜色改变。如叶片失绿、白化、黄化,根和叶呈现枯斑,变褐凋萎。③形态异常。如植株扭曲,根、花、果实等畸形。④产量下降,品质劣变。
2.产生药害的原因
①农药制剂质量差,有害杂质超标,甚至变质。②施用技术方面如过量施药,误用农药或混用不当,飘移、渗漏及残留农药对下茬作物的影响等。③环境方面,如任意扩大使用范围,在敏感作物上施药;施药时期不当,过早或过迟施药,高温、干旱条件下施药等。④作物本身生长发育不良,或施药时正值对药剂敏感的发育阶段。农药对作物是否容易产生药害可用安全性指数K来表示:K=农药防治有害生物所需的最低浓度/作物对农药能忍受的最高浓度。显然,K值越大,作物就越不安全,越容易产生药害;相反,K值越小,农药使用时对作物就越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