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一切尽在掌控!

以后三公奏上,都要恭谨的对待这位大王。

大王不愧为先王后嗣。

大军皆因之受益,将士也终于可以凭此建功立业,出人头地,将士为此也定会感念大王恩德。

除此以外,大王秉持着不浪费的原则,让他全权负责,将那些奴隶编入大军,为兵者,或可为将,以后他们的命运将彻底改写!

录功以造册,有功者皆造册,太师为老臣,如何不知道其中的意义?尤为欣赏。

设此军制,军中将士将无不尽力,否则去哪里得军功?

而惟三公之一的杨任可以定功授官,这也是御史大夫的职责之一。

常为丞相宰权的商容却没得此之任,不知道他会怎么想?

丞相为百官之长,掌国政,而一部分国政已经分给了御史大夫,相当于御史大夫的一部分职权又在丞相之上。

丞相的地位、身份、权利何至于在此时此刻变得如此萧寂?

太师不禁弯笑。

本应由丞相执掌并制定的国政,都没有让丞相参与,反而让杨任进位,

而太师已经能想象到丞相商容是什么心情。

而丞相商容此时有种虽司丞相之职,却徒在相位的感觉。

杨任虽然司职御史大夫以后,便空其权,不过商容仍旧为百官之首,御史大夫位在其下。

商容操持着国政大部分的权柄,迨至于此,就是因为他太过了。

他曾虑人分权,如今真真被大王分走了权利。

此乃破旧除弊改革之制,初复朝堂清明,整肃朝庭之兆。

按照子受原来的意愿,是直接罢了商容,现在想来是直接不需要了。

三公该在其位在其位,该为其官,为其官。

而一切都是丞相自己为之的结果,若丞相不改善或改变其行为,结果恐怕还不止于此。

于是曾经手握朝政大权的商容,竟有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

而一切尽归大王掌控!

于之后,商容再想操弄什么,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大王此举实为后世开创了一种治国、治军之良法!

实在不易,当万世谨记。

为人后嗣,守人功业,如此才不负先王基业。

大王做到了,且在积极进取。

原来他还觉得大王行为不羁,肆意妄为,如果自己不管好他,岂不是辜负先王嘱托?

原来是自己错怪他了。

大王比自己想的还要出色,只是自己没有察觉罢了。

这才是大王厉害的地方。

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却可以脑补。

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了解太多,却希望大王可以继续下去。

朝廷的尊严,将在大王这里重新树立起来。

大王登用杨任为御史大夫,观其为人敢于谏言,可堪大用,朝政要好理许多。

大王周围就算有些阿谀谄媚之臣,以大王的机敏,想是也无碍。

看来大王乃承业顺道而生,所做皆天才之举。

如今杨家和杨任与王室关系亲密,受器重贵盛,丞相掌朝,百官只敢以虚,不敢以直取怨,杨任不下于丞相,只敢以直,更不敢以虚。

杨任亦有先斩后奏之权,哪怕是丞相都没有过这样的权利。

徒直言亦无益,这也是子受设立御史大夫的意义所在。

而杨任有任何事,都可以谒于大王。

所造功册之事也由其负责,将士建功立勋,而杨任也致敬于众将士,保证其公正性。

诸将士以军功定封赏,还未真正施行,一部分人已先行知晓,并明白其间的道理。

御史大夫定功并实行封赏,是必先有功册才有功,而不是先有功才有功册。

这个功册和政策已经初见奇妙,并且已经映入一部分人的心里。

这些人虽然寥寥,但很快就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了。

有了功册,那么定功行封赏时,便会有所依据。

如果军中将士确实有功,任何人难盖其功,那么任何人都难以抢夺分走他们的功劳。

而握兵掌部分军权的将领们也会实事求是。

毕竟他们也希望手下的兵和自己有所作为,而不是施于行动,却落于人后。

虽有此制,却不以其为易,哪怕是个性柔和之辈,都知道应该为此去努力,去竞争才行。

即以其功为依据,左右由丞相、御史大夫审度,最后定功封赏,可能拜将,也可能封侯。

子受令杨任监察,以军功造册,即便子受身在宫中,也可以掌控万里之外!

军队驻于高山,也就是军营并不在下面的祭坛周围,帝辛以武见长,如今的子受能够长驾远驭,最基础的一项便是军队。

也是初始阶段最先需要着手,现如今最重要的。

治盛兴衰,在乎于文武相宜,而不是只建于武功。

也正因为如此,在将士们眼中,大王整饬朝政,已经不止于武功,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将士们,为千古英主!

勤政于内,不如施政于外,鼓动人材为国宣力,必不薄待!

大略如此,也是子受的一贯方针,固此有贵之,也有宠之,予以重之厚之。

此其所以为之。

自然从不靳(jin四声吝惜)吝封侯赐邑,也不惜于各种封赏,更不少于增加臣子的优待,使其尊荣,提升其身份、地位。

与之相应的政治举措都是如此,凡可称道者,无论从文从武,皆招英俊。

用之如不及,(充分任用),则无不及,故万里折冲之力,将士无不如愿,英雄无不如志!

子受特诏神祭现场的官员、士兵、奴隶、巫祝等主持祭祀者予以留之,正是因为制度、决策失中,而加以统理,以弼(辅助)阙(不足)政。【政治缺失,朝政不足】

遂以奴隶充军,大军司掌军马大将,军功激励,杨任受诏任御史大夫,监督朝政,辅助丞相。

而丞相则处理神祭所遗事宜。

以北海之叛,海内怨望,叛乱不息。

天道又欲借奴隶祭祀、信仰、小人谋国乱政者,兴祸乱。

人族精神尚在,有信仰凝聚力,则不至于四海鼎沸,人人思乱。

遣军出讨,十年平叛。

国力损之不止一二,将士折损无数。

所以这次他要一鼓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