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收到禁卫送来的李斯在马车内写下的信,淡淡地扫了一眼,没有感到惊讶。他将信件放置一旁,打算先冷处理。
正所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他想他可能真是高估了李斯,选来选去竟然选择扶持了一个蠢货登基,最后也落了一个身败名裂车裂而亡的下场。
南巡的车马驶回咸阳,秦始皇嬴政下旨免去三年赋税,又将一些修建工程缓停了下来,尽可能减轻了一些大秦百姓的负担。
此时长公子扶苏在收到秦始皇嬴政的命他速速归来的旨意,也已经策马奔腾的进入了咸阳城,向着咸阳宫的方向飞奔了去。
“陛下,儿臣回来了。”
是的,是陛下不是父皇。
扶苏自从步入朝堂开始参与政事,就被秦始皇嬴政指出称呼问题,让他称呼他为陛下。
当长公子扶苏出现在秦始皇嬴政面前时,秦始皇嬴政的心里是复杂的。如果说十八子胡亥是个名副其实的恶毒且蠢货,那面前的长子扶苏就是愚不可及了。
赵高与李斯的矫诏传到上郡时,就连蒙恬都有质疑过,“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这分明就是劝他的长子扶苏,不要轻信使者传的诏书,到了他这个蠢儿子,却只落下一句话就直接自刎而亡了。
“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好一个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秦始皇嬴政感到痛心,他寄予期望取名为扶苏的长子,时常与他因政见不和而起争执的长子,到了最后竟然只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就选择了赴死。
他就不能像争论政事时那样,以理据争吗?
秦始皇嬴政给扶苏取的名字,出自于诗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其中山有扶苏,指的就是山中的树木枝叶茂盛。
这是他作为帝王心中难得的温情,也是他对长子最深厚的期许,希望他能做一棵匡扶起大秦江山社稷的大树。
他给长子取名为扶苏,给十八子取名为胡亥,难道不足以让人看清,他看中的是谁吗?
秦始皇嬴政走下来,俯视着正跪下向他请安的长子扶苏,冷冷问道:“扶苏,若是朕让你现在就去死,你当如何?”
他将那把砍过十八子胡亥的一米六长剑,连剑带鞘地扔在长子扶苏面前。
哐当的一声,是长剑落地,也是直接落进了扶苏的心里。
扶苏在接到秦始皇嬴政速归的旨意,便骑上马日夜快马加鞭地赶路回来了。回程的路途中听到百姓议论父皇在之罘遇到仙人,心里还在担忧这仙人是否是招摇撞骗之人。
毕竟路途中百姓说得神乎其神,那仙人腾云驾雾一把长剑就能飞向云端,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扶苏想到出海为父皇寻丹药寻仙人,一去不复返的方士徐福,以及其他那些为父皇炼丹的方士,心里便对这所谓的之罘遇仙人,产生了怀疑。
他怀疑那仙人,也不过是装神弄鬼之徒。
可现在急急赶回咸阳,面见父皇。当他看到他原本微白的双鬓,重新变得乌黑。整个人都非常精神的模样,就知道他是误会了那位仙人。
只是正当他为父皇感到高兴,得以见到真正的仙人,并重回年轻时...
父皇开口的第一句,竟然是冰冷冷的让他去死。
扶苏怔愣住了,他心里酸涩难过失落都涌了上来,交织在一起。他挺直着腰背,垂眸看了那柄长剑一眼,随后抬起眼眸,干涩地开口问道:“陛下为何要儿臣去死?”
他想,父皇若真的让他去死,那他也要死个清楚明白。
扶苏从上郡回来的路上,也是有听说他的十八弟胡亥被父皇贬为庶民,送去上郡那边修筑长城做苦力。
只不过他回程的路上,并没有碰到十八弟胡亥。
这个向来得父皇宠爱的弟弟,真正的罪名都尚未可知,他又是因何惹怒了父皇呢?他不明白。
如果是因为政见不和,他经常与父皇起争执,可他不也被父皇外派去了上郡监军,远离朝堂政事吗?他觉得他那样做是没有错的,现在父皇发出去的政令免税三年,暂缓工程修建,不也是代表父皇认可了他的想法吗?
他目光坚定的看向面前的父皇,感受着来着父皇施加过来的威压,等待着父皇给他最后的答复。
秦始皇嬴政在听到扶苏的这个回答时,心里的烦躁稍微舒解了一些。如果他敢直接拿起长剑,就挥剑自刎,那就真的去死了算了。
他没有这样懦弱不堪大用的儿子。
秦始皇嬴政将释放的威压收回,捡起长剑重新佩戴回腰间,拍了拍长子扶苏的肩膀,“行了,你先下去休息吧。”
他到底还是知道他这个长子,是日夜兼程赶回来的,便先让他下去休息了,再派人去传召回来。
扶苏起身退下,他的疑问并没有得到父皇的解答,但也知道他的父皇,不是真的要让他去死了。
他出宫回府,沐浴更衣。
扶苏将他就在咸阳的亲信召来,了解了父皇这次南巡遇仙人后,发生事情的详细情况。他清楚以后,挥手便让亲信退下,陷入了思索之中。
秦始皇嬴政遇仙人,他与仙人的对话并不是什么秘密的交谈。
当时整个大船上的人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了,且秦始皇嬴政也无意将之保密,还想顺水推舟借此让大秦百姓,特别是那些复国之心不死的六国之人清楚明白,他大秦是受仙人眷顾的,他秦始皇嬴政也是得仙人眷顾的!
那些还在蠢蠢欲动的人,都收起好他们的心思,给他低头好好做人。
因此,扶苏现在也很轻而易举地,得知了那日白天发生的所有事情,以及那夜父皇将十八弟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处置的大概缘故了。
或许这都是与仙人给出的玉简里的信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