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儿行千里母担忧(求追读)

第三次北伐的日期,虽还未曾明确是哪一日。

但后勤准备工作,已经是在加紧进行。

一件件棉衣裘袍,在织娘、绣娘的手中成型。

一把把刀枪剑戟,在冲压机床的铁锤下锻打。

随后全都输送进府库之中。

待到五月时分,跟着朱樉的大军一同运往西北大军之中。

“樉儿,你如今性子稳重不少,全没曾经放纵羁傲。”

马皇后量着朱樉的身材,一边唠叨:

“娘看着你如今做事井井有条,心里也高兴。”

“你大哥是太子,如今也开始跟着你父皇处理政务。”

“弟弟妹妹们,也都在看着你这个天下首藩,你可要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

“娘也帮不到你什么,娘也就能给你点私房钱。”

“也不多,十万两银子、十五万匹丝绸,你带着一起去西北。”

“你这一去,没什么大事恐怕是回不来了,娘给你做了几身王袍,你试试吧。”

儿行千里母担忧。

即使贵为皇后,依然如此。

马皇后也是千古难得一见的女强人,但对自己的几个孩子也是格外关爱。

宫女端来数套青色衮冕九章冕服、五彩玉珠九缝皮弁服、朱色织金团龙纹常袍等等。

尺寸有大有小,是估计到朱樉日后还会长高,提前做好的。

“来,试一试。”

马皇后拿起一套前后各绣着一团五爪正龙,左右两肩绣着一团五爪行龙的朱色织金常袍。

朱樉乖巧地在侍女服侍下褪去自己的劲装,将腰间的枪械、子弹摆放在桌上。

穿上一身除了正式场合几乎不怎么穿的龙袍。

“娘,孩儿穿着可还行?”

朱樉转了一圈,向母后展示一番。

“樉儿如今也是俊俏美男子了,也该是时候寻一个良家女子成家了。”

马皇后上下打量后,满脸笑意说道:

“等你大哥大婚后,娘就找你爹给你找一个好女子!”

朱樉一听到成家,便有些头疼。

“娘,孩儿如今才十六岁,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怎能贪心儿女情长之事!”

言辞振振,颇有不破匈奴誓不成家的气魄。

马皇后埋怨道:“你爹叫你们兄弟守边,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兄弟要死于沙场。”

言语之间,满是对藩王守边政策的不满。

毕竟她的孩子之中,除了太子留在京师,其余孩子都分封在边疆。

对一个母亲来说,不可谓不残忍。

“为国塞边,孩儿倍感荣耀,还望母后不要介怀。”

眼见着马皇后眼泪都要掉下来,朱樉连忙拿出自己准备的礼物。

“娘,这是孩儿找人打造的掐丝织花凤凰簪。”

“您瞧瞧,漂亮吗?”

转手间从衣衫内摸出个楠木小匣,内里是一支金光灿灿的簪子。

马皇后抬手从匣子内拾起金簪:“你有这心思,不如留着日后给你的王妃打两个。”

不过嘴巴上这样说着,还是将金簪插到发髻之间。

金翅凤凰盘踞皓首之间,映照脸庞都熠熠生光起来。

“秦王殿下送的凤凰金簪,真是极好的,婢女瞧着都觉得皇后脸上姿色好了几分。”

一旁侍奉的侍女,也开口夸道。

朱樉也笑了起来:“娘亲本就生的好看,配上这金簪,更是美上不少。”

“你们啊,一个个的,都是油嘴滑舌。”

马皇后也被哄得高兴不少,佯装怒道:

“衣裳也试了,你去忙你的吧,不用管我这老婆子。”

朱樉拜道:“多谢母后赐衣,儿臣告退了。”

那支金簪,花了朱樉好几天的功夫才做出来。

再算上浪费掉的金丝,成本就高达上千两银子。

不过相比起马皇后给自己,价值数十万两的零花钱。

这些也都算不得什么。

作为给老朱操持后勤十来年的贤内助,马皇后经手的钱财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离开后宫,朱樉就带着虎子前往新建的纺织作坊。

新式的脚踏立式纺织机,将生产效率又提高一个层次。

不过如今种植的棉花,大多数都是发源自天竺的短绒棉。

纺织效率低下,大多数只能够作为填充物存在。

外衬还是要用丝、或者麻。

一根根飞梭,在木架之间来回穿梭,将一丝丝麻线,编织成可用的麻布。

“如今织坊内这一台织机,每日可产多少布匹?”

朱樉随机点了一个织工问道。

纺织作坊内有不少的女工,不过她们大多做的是缝缝补补之类的精巧活。

和麻布生产的织工们,并不在一起工作。

“回大人,小人一日最多能出三丈长的麻布。”

织工瞧见朱樉气度不凡、穿红戴绿,还有跟班相随,一看就是大官,连忙回答道。

“少的时候呢?”朱樉紧接着问道。

自己又不是第一天接触生产,不会拿最高产量来作为一般生产标准。

最高产量都是极限条件下才会出现,一般情况下根本达不到。

织工回答道:“最少能做出一丈长的麻布。”

朱樉心算一番,折中来算,一台织机一天可以产出两丈长的布。

工坊内部,如今一共有八十张大织机。

一天能够产一百六十丈布。

“走,虎子,咱们再到库房里看看。”

这座纺织工坊是新建的,因此产量还不算太多。

但是库房内,却是堆积着多年囤积的布匹。

以及棉服、皮裘等做好的军装。

库房高有十米,依次排开十余间大房子。

随意推开一扇门,都能见到塞得满满的、堆积到屋顶的成捆各色布匹。

棉服、裘袍、铁甲这些,则是用木头箱子装着。

铁甲有链子甲,也有带孔的铁甲片。

甲片可以让士卒们,自己缝制在棉服内侧。

“这些都要让我带上路,得要多少车来装啊?!”

朱樉检查完后,有些发愁地想道。

这些物资,至少要有一百艘大船来装,还没算自己要带的各种火器、火药等等。

还有最重要的粮食。

粗略算来,就要近千艘大船来运输。

如此庞大的后勤运输工作,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好在如今大明的朝廷还算给力。

能够支撑起如此大规模,远距离的运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