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面食的执念

中国自古以来对吃的关注度就非常高,据说在三千多年前就有研究烹饪的记录。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经过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商朝的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源流。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吃的执念到底有多深呢?比如,《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国最古老的烹饪理论)中有记载,商朝初期,侍奉商汤王的厨师伊尹因其烹饪的菜肴美味而受到重用,被提拔为宰相管理国家。[4]此外,齐国齐桓公的厨师易牙,靠“烹子献糜”得到了君王的宠爱。在战国时代的《孟子》一书中,把食欲和色欲视为人类的本性[5]。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民以食为天”的句子,认为粮食是支撑人们生活最重要的东西。

中国人对吃的思考方式,亦体现在“身土不二”“医食同源”“药食一如”等表述中。“身土不二”指如果巧妙利用自己出生长大地方的食材,便可以保持健康、长寿。中国人对饮食的执念非常强烈,或许这也是中华饮食有五千年传统和历史的原因吧。正是在这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中,出现了面食。

但是,面食却不像中华饮食的发源那样古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面最主要的原料——面粉——很难获取。西汉时期,随着小麦从西域引入陇中,以小麦为原料的中国面食终于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