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相互的。
与人拉近关系的唯一有效方式,就是以真心换真心。
朱元璋为了长子,将对其余子孙的疼爱全部收起来,一股脑全放在长子身上。
朱标知道这一切,所以他成为负责任的大哥,成为所有弟弟的父亲。
所以,朱元璋与朱标这一对父子,成为了历代王朝中,极其特殊,对彼此都不设防的皇帝与皇太子。
就如此刻,朱元璋觉得天色晚了,担心长子身体未痊愈,就将手中的奏劄合上,开始赶人:“天色不早了,快回宫去,别在我面前碍眼。”
“爹,我快批完了,再等一会儿就好。”
朱标眼和手都没停,飞快的替父亲批奏劄。
他这速度也是几十年间历练出来的,不然以每日数百份启本的量,他是十二个时辰全趴案上,都处理不完。
“明天再说吧。”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一旁的内侍将太子案几上未动的奏劄给搬回来。
正渐入佳境的朱标,还有些意犹未尽,但奏劄都没了,他也只能停下笔,起身。
“哦,等等,你看看这份。”
朱元璋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挥了挥手让殿内人都离去,自己亲自将御案上的一封密奏拿起,亲自送到长子面前。
朱标一看那封皮,就知道是锦衣卫递上来的,他没吭声,起身接过密奏。
就这样站着翻阅完了。
上面写的内容,是今日晋王府举行婚礼的全过程。
这全过程,不止包含了,婚礼流程,也包含了所有参加人员的行为举止。
可以说,密密麻麻的写了厚厚一叠。
朱标一目十行,快速看完,看向父亲,等着他的问话。
“你看,你爹我没说错吧,你这儿子是个狠厉的人。”
虽然是评论孙子,但朱元璋的表情却很得意。
“爹,允熥不是个莽撞的人。”
朱标冷静的分析道。
“是啊,所以我说他狠呢。
明知道我不想让那件事外传,他还故意把那件事给挑出来。
他不去找赵勉,不让别人知道他和赵勉有怨。
别人怎么会好奇,他是如何与赵勉产生间隙的。
那件事情是经不过查的,过不了多久,外朝的人都会知道那件乌龙。”
朱元璋脸上带着冷漠的笑。
要让一件事情彻底没人知道,那就要抹去所有相关人员。
但朱元璋只是将人外调,所以那件事一定会被人挖出来。
“乌龙”,是朱元璋对那件事情的定义。
可明眼人都知道,那不是乌龙。
潘善应只是替上官,替皇帝背黑锅的弃子而已。
朱标听着父亲的话,没有开口。
“你那个儿子怎么这么着急?
他才十三岁多一点,怎么就等不了,想要冒头?
这事儿都揭过头了,他干嘛还要翻旧账,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难道他不知道,他这样的作为,会引起我这个当爷爷的反感么?”
朱元璋看了长子一眼,有些奇怪的问道。
“爹,说不定允熥就是故意要引起您的反感,引起您的好奇呢?
如果不引起您的注意,您如何知道允熥是怎样的人?”
朱标沉声提醒道。
“嘿,这些个小兔崽子,年岁不大,心眼还挺多。”
朱元璋恍然大悟,笑骂道。
确实,自朱允熥出生,一直到前几个月,朱元璋对这个孙子,都没怎么关注。
或者说之前关注过,但仔细了解、失望后,就将这个孙子给忽略了。
直到数月前,皇太子巡行陕洛归来之后,朱允熥再次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以至于,朱元璋密令蒋瓛,要将皇五孙日常举止,一字不漏的上报。
这就是孙子与外人的区别了。
如果是外人敢学朱允熥这么做,朱元璋早就把那个人要么流放,要么直接入狱。
但孙子总是不同的,而且还是东宫的嫡皇孙。
“济熺这孩子,还是有当兄长的样子的。”
提了朱允熥之后,朱元璋又说起了朱济熺。
在外人面前,朱元璋不敢夸,但是在长子面前,没外人的时候,朱元璋还是会流露出喜好的。
“是,济熺确实做的很好。”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脸上没有任何因为侄子受到父亲喜爱的嫉妒。
他也是当大哥的,知道怎么样当好一个大哥。
说白了,弟弟有难,头一个帮忙。
弟弟有错,皆是我的错。
好弟弟和外人闹矛盾,那肯定是外人的错。
之后关上门再仔细分析,或者背后再向那个外人赔罪。
这就是帮亲不帮理。
“耿璿、谢驰也不错。”
朱元璋继续点评道。
武勋与文臣,因为立场不同,或者皇帝的有意引导,彼此敌视对立。
武臣们看不惯酸儒礼数多,说话慢吞吞。
文臣们看不惯武臣们粗鲁,说话不过脑子。
以如今皇帝重用文臣治国的态度,一部之长的赵勉,肯定是皇帝心腹。
即使如今皇帝偏袒武勋,但不代表,身无官职的武臣子弟,能有胆量让二品高官出丑。
难道不怕惹皇帝不快,毁了将来的前途么?
但耿璿与谢驰看到皇五孙与晋世子的举动后,毫不迟疑的跟上。
这就是认清自己的圈子,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武勋是皇权的剑,皇帝让我打谁,我就打谁。
皇五孙是东宫嫡子,晋世子是皇帝长孙。
耿璿与谢驰恰好又是晋世子的傧相,在晋世子大婚的这一天,他们六人就是一体的。
看到两位皇孙的行为,他们难道不跟紧么?
若皇帝生气,怪罪到他们两个跟随者没能劝阻皇孙,可总比皇帝知道他们冷眼旁观,要来的好吧。
而且就算他们两人因此受到责罚,难道皇太子、晋王就没表示了么?
“汤和这孙子是个伶俐的,就是身体一直不怎么好。”
朱元璋继续点评道。
汤晟身子骨弱,是从娘胎带来的。
汤和本就疼爱这个长孙,在长子早故之后,对这个孙子更是当成了眼珠子一样珍爱。
只是,汤晟越受祖父疼爱,他的身体不但不见好,还一日比一日弱下去。
若非现在是年节,信国公府需要有人入宫朝贺,需要有人在京师与其他公侯伯府走动,汤和是不会让他的长孙汤晟代他入京的。
朱标听了父亲的话,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是信国公的家务事。
之后,朱元璋又挨个将在场的人点评了一遍。
比如,赵勉,善于见风使舵,能屈能伸。
比如,詹徽,看起来脾气好,实则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心眼比谁都小。
等等。
却唯独漏过了朱允炆。
不止是朱元璋,朱标也没有提及次子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