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八宝茶说

人的老去首先可能是从“感知”开始的。

这几年陷入某种疯狂的状态,失去了感知美丑的能力。看到微博或是朋友圈的某个热点,常常毫不在意,它是美是丑跟我有什么关系呢。看书的时候也这样,书本摊在跟前,眼睛盯着文字,脑子却坐不住,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想想小时候的未知欲,抱着一本历史书不撒手,仿佛化身为书中的图像、历史上的人物,能感受到英雄的无奈与多情。

我以前没有注意到这种衰老,只是奇怪为什么内心浮躁、难有片刻的安宁,常会纠结于这种状态而愈陷愈深。上周读贾平凹的散文集《自在独行》,第一章《孤独地走向未来》。书中那个孤独的行路人其实一开始并不孤单,他经历了纺车声声,披星戴月的上学时光,他的文字将生活描绘得那样淡然。我就像一个时光旅者,静静地跟在他的身旁看着他们用陕西话打闹,夜半时分在油灯下与母亲一起纺线,不忍发出一点声音,唯恐将那种生活打破。

美的文字是这样打动人的,不论读者是否麻木得失去了感知的能力,它都可以将之唤醒。可能是引发了情感共鸣,可能只是单纯地吸引,只是那样默默地旁观,静静地欣赏。

我想起与家人在山中劳作玩耍的情景。我躺在翻新的黄土地上,闻着黄土的清香,望着槐花点缀的蓝天;暖风吹来,槐花落在脸上,我含一朵槐花在口里;听到姐姐踩着黄土向我跑来,炫耀她新编的花冠。

我想起小学时轮流带柴火烧炉子取暖的情景。把家中的好木头劈成细条装了满满一篮子,自己挎着篮子摸着黑往学校走。学校在家的北面,陕北的风很烈,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到教室后,我用纸引着木柴,再用木柴引着炭。火生起来还不算完,这一整天我都要盯着炉火防止熄灭。教室里虽然布满烟尘,但是听到炭在炉中烧,总会感到温暖和平静。

我想起宝军。他是我的小学同学,从三年级起班主任郑重地将教室门钥匙交给他。这把钥匙在他脖子上挂了四年,他也为我们开了四年的教室门。有时候教学楼大门未开,我们就在校园里背书,因为冻脚所以要一直踱来踱去。班主任让我们全文背诵所有课文。我在这方面很擅长,往往通读两遍、分段记诵两遍就能通篇背诵了。高中毕业后就没再见到宝军,直到四年前他在延川的婚礼上。儿时的记忆他已经模糊了。

我常想自己可能要独自走向未来。面对人生的未知,我是否也已有了独自承受的强大内心?这种想法将自己隔离开来,独自吃饭,独自睡觉,独自走路,独自看电影……

“独自”二字原本是优雅的存在,农人在麦田中独自劳作,渔人在小舟上独自垂钓,这样的闲然自得才可堪“独自”。而我的状况,徒然尝尽了孤独的滋味,却没有半分自在。

“独自”的真意不在于“独”,而在于“自”。独是外在的空壳,自是灵魂跳跃的光芒,是感知的人生律动。

中年奔三并不意味着开始老去,呷一口八宝茶,品得出九十一般滋味,就还未老去。不妨背一壶茶,挎着相机,独自翻越太行、王屋二山,西渡黄河,在黄土莽原任意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