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语言的艺术

高适在这样两难的处境中,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选?

眼前的大军,还在兴奋的抓马赶羊。

让高适不禁感叹,当个普通的小兵真好,可以如此简单快乐。

天大的事,拿起刀,干就完了。没事时,就能完全沉溺于自我的快乐中。

可他不行。

他的一举一动,不仅要对眼前的十万条人命负责,更需要对长安,对大唐天下负责。

这时,又有一探马来报。

“大将军,各地诸王听说长安有危,纷纷打出旗号,回援长安。”

“其中,吴王李衹已抵达洛阳,但未助李光弼攻城。”

“永王李璘,则避开南阳,由漫川关进入崇山峻岭的狭道中,预计不日也将抵达长安。”

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

高适意识到,是不是哪里出了乱子?

为什么诸王会突然抛下各地的事务,甚至路经友军而不顾,一门心思去长安?

如果诸王是针对杨相来的,那他们就已经陷入到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的困境。

这种时候,已经不是进攻谁的问题了,而且能不能保住长安的问题!

不行,必须马上禀报杨相!

高适深知,事情的严重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处理能力。

为今之计,只有尽快与杨相汇合,然后倾全力让杨相从战场中解脱出来。后续的安排,就全凭杨相决策了。

“全军听令,分为前后两部,全速赶往泾阳!”

高适不是那种不顾一切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没有放弃那些羊。

前部五万轻装前进,负责与杨相前后夹击回纥骑兵。

后部负责牵多余的马,还有赶羊。

至于凤翔驻守的悉诺逻和八万胡兵,就不管了。

是生是死,全看他们自己的命。

军令一下,大军立即行动。

高适一马当先,在最前面,方便沿途观察回纥骑兵留下的痕迹。

抄敌军后路,讲究的就是个出其不意,所以一定要快。

……

洛阳。

半月前。

从崔乾佑和李归仁,率领残余的曳落河,返回以后。洛阳的形势,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严庄与晋王安庆绪,之前商量好要动手,可是却因为大将张通儒和安泰清的突然返回,让严庄有所忌惮,一直隐忍不动。

到崔乾佑、李归仁回洛阳,带回了潼关战败,曳落河损失过半的消息。

崔乾佑害怕被杀,所以回来之后,一直驻扎在洛阳城外。不入城,也不朝见大燕雄武皇帝安禄山。

严庄敏锐的察觉到了崔乾佑的心理,特意出城来见崔乾佑和李归仁。

见面就直接点破。

“崔将军不入朝,是不是有什么顾忌?”

此时,崔乾佑和李归仁,也不知道严庄的态度。话不敢说的太露骨,只能一点点试探。

“末将惭愧。听闻陛下身体抱恙,实在是不敢把战败的消息,当面说给陛下。”

“严相这是来问责,还是另有意思?”

严庄多聪明一个人,立马明白了崔乾佑的意思。

不朝见请罪,认真追究起来,那是欺君大罪!

崔乾佑宁愿顶着这么大的罪名,还要在城外观望,明显就是期盼着城中发生一些变故。

至于是什么变故,才能让他有脱罪的可能,那还用说吗?

“崔将军不要误会,本相并非前来问责。”

“其实本相与崔将军,是同病相怜啊!”

话不点透,却又表达了立场。

这是政治人物必须的生存技能。

此时,若是崔乾佑突然翻脸,指责严庄对陛下有异心。严庄就可以辩驳说,我与崔将军同病相怜,怎么就叫有异心呢?难道崔将军自己有异心?

每一句话,满满的都是算计。

总之就是不能让对方,实实在在的抓到自己把柄。

崔乾佑一听同病相怜,心里也开始盘算。

他自己这情况,已经是一目了然了。如果城中一直没有变故发生,那他早晚都是个死。

严庄不可能不知道。

但他还是说了同病相怜这个词。

顿时对严庄的大致态度,就有数了。

只是,此时还不能完全确定。

崔乾佑又试探一句。

“国不能一日无储,不知陛下属意的储君,会是谁呢?”

这话也没毛病,单拎出来根本无法定罪。

严庄思忖再三,才开口道。

“大皇子已薨,不必再提。”

“幼皇子年纪太小,虽然深得陛下喜爱,肯定是不合适的。”

“陛下曾提过,要收孝哲为子。但孝哲也已战死。”

“如今,只有晋王殿下最合适。可是又不得陛下欢心,几次要让晋王回去范阳。”

“唉,咱们做臣子的,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严庄的态度,已经表达的很明确了,就是支持晋王。但每句话都严丝合扣,就算放到朝堂上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崔乾佑已经知道,严庄大概的目标,和他相同。

到了这一步,崔乾佑还是不敢直接把事情挑破。

官场自有官场的生存逻辑。

盟友不能只靠嘴说,很多时候都需要有共同犯罪的把柄。有了这个,要完蛋就大家一起完。

于是,打了个响指。

李归仁会意,对着屏风后面喊了一声。

“出来吧。”

严庄既然敢来,就没有什么怕的。

看着屏风后面出来一个人,完全不认识。但是他明白,此人躲在屏风后,听了他们全部的谈话,一定是个大有用处之人。

来人是王思礼。

王思礼虽然没有严庄和崔乾佑那么聪明,但他也不傻。曾经在哥舒翰军中时,也是给哥舒翰将军,出谋划策最多的人。

“降将王思礼,见过严相!”

听了这个名字,严庄也并不惊讶。为相者,当然要有泰山崩于面前而色不变的气度。

王思礼的大名,他还是很熟悉的。

“王将军客气了!”

淡淡一句,既表亲和,又等于什么都没说。他在等王思礼先开口,出现在这里,到底是个什么意图?

王思礼牢记杨相交给他的任务,自己给他描绘的宏伟蓝图。

“大燕国眼下在中原受阻,王某认为,图天下不可操之过急。若能先经营高句丽,有此后盾,当能进退无忧。”

这是战略层面的考虑,确实是实情。

可是这又跟今天谈论的事,有什么关系?

严庄不由得追问一句。

“王将军的意思是……?”

王思礼兜了一大圈,为的是先给自己找个定位。

然后才谈及眼前之事。

“大燕皇帝,该换人了。如果严相能够摄政,就绝不会出现今日之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