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GC+元宇宙/Web 3.0 100问: 洞悉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层技术
- 彭绍亮 吴洪编著
- 1299字
- 2024-05-10 11:58:30
第2问:什么是Web 3.0?
Web 3.0,也被称为语义网(Semantic Web)或者智能网(Intelligent Web),是对互联网下一代演进的一个预期描述。Web 3.0由Web 1.0到Web 2.0不断演化而来。
1.Web 1.0(1980—2000年)
互联网的第一波浪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两台计算机通过协议来“沟通”。这个协议是1983年被阿帕网正式采用的TCP/IP。这个时期的互联网还做不到太多的“互联”,更多的是信息的只读,人们将信息发布在网络上。
这一时期的网络有如下痛点。
•接入技术门槛高。
•没有信息的索引功能。
•不能和用户产生交互,记录不了用户数据。
2.Web 2.0(2001年至今)
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互联网第二波浪潮开始萌芽。许多公司针对Web 1.0的痛点着手改善,添加了搜索功能、允许用户上传内容等功能。此时出现的Web 2.0产品更具交互性,用户可以创建、上传和共享他们的内容。
这方面的例子包括谷歌和微软在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上构建Gmail和Outlook。虽然SMTP本身是公开和透明的,但是Gmail和Outlook是被这两家技术巨头所拥有的封闭平台。所以Web 2.0用户实际上交互的软件是这些技术巨头基于Web 1.0开源软件构建的产品。Facebook(现已改名为Meta)是很典型的Web 2.0技术巨头,通过用户在其平台上读写、互动和社交等行为沉淀下大量的数据和流量来创造财富。
3.Web 3.0(诞生于2014年)
Web 3.0(国内暂译为互联网3.0)最早由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在2014年提出,在2021年底再度受到大家的关注。Web 3.0包括了以下特点:透明、公开的开源网络、用户可读写和上传内容能实现价值交换。
从概念理解上,Web 3.0代表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互联网形态向着更民主的范式转变。Web 3.0也源于人们对当今互联网价值的态度的转变:Web 2.0的巨头控制着互联网和所有人的数据,因此很多人出现了想创造一个真正“集体所有”互联网的想法。
Web 3.0的核心是让用户不仅可以读写内容,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不会被中心化的科技公司任意修改规则而左右。Web 3.0还原了Web 1.0的开放性,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规则都是标准化的,这样大型科技公司就不会扼杀创新。
现在已有一些Web 3.0的雏形应用。例如,FaceDAO就是一个Web 3.0式的去中心化平台。在该平台里,每个人都可以加入或者创建去中心化的社区,并与其他加入者进行互动。它是建立在区块链上的下一代社交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信赖的开放环境。
Mirror是最具有代表性的Web 3.0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成为内容创作者。在Mirror中,创作者可以把自己的内容生成为NFT,每个人可以购买NFT并具有该NFT的拥有权。通过该方式创作者可以实现创收。
Lenstube相当于Web 3.0时代的YouTube,它让用户可以使用Lens协议创建个人资料,并利用Lens协议上创建的社交图谱与其关注者分享和欣赏视频。现在Web 3.0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如BitClout、Babylon和Showtime等。还有一些Web 3.0应用的部署工具,如Infura、ENS和Thirdweb等。这些应用距离真正理想的Web 3.0还有发展的空间,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产生。
具体来说,在Web 1.0和Web 2.0时代用户虽然可以免费使用服务,且在早期引流时还会得到优惠券和消费红包类的福利,但用户数据会被互联网平台占有,用户作为生态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无法从中获益。到了Web 3.0时代,用户将享有真正的数据自主权。个人信息将成为用户自主掌控的数据资产。用户可以在数据流转和交易中真正获益,使自己的数据不再是互联网平台的免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