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因为不划算!(求追读求打赏)
- 都重生了谁还种田啊!
- 孤子舟
- 4017字
- 2024-05-08 08:01:10
跟石都市府高官谈判完合作事宜后,林晨和李文彬随便吃了个晚饭,便开车回了妖都。
已经比计划多待一天了,还是尽快回去好一点。
当然合作的事,肯定没忘了跟微光生物的人说上一嘴,要不然过几天梁局和赖局找上门,公司的人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就太尴尬了。
第二天一早,回到学校的实验室,看着已经忙碌起来的师兄师姐们,林晨突然发现自从旅游回来,将各种留下的手尾都搞定后,好像自己暂时没什么需要忙碌的事情了。
手上唯一的实验项目就是生长剂的研究,但这项目早就陷入瓶颈了。
在找到新的实验思路前,林晨能做的也不过是各种重复做实验,看能否在不断重复中,发现些许的不同,然后以此为突破口,将实验继续往往前推进。
重复的生长剂效果观察实验是无比枯燥的,也就是林晨前世早就习惯了,已经有不错的抗性了,要不然这实验还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这样想着,林晨便出门跑了一趟实验田,今天的实验数据还没记录呢。
不过这事也没花费林晨多少的时间,算上来回的时间,也不过花了不到一个小时而已。
然后林晨便坐在自己的实验台前,开始在那发起呆来了。
读博期间,居然能够悠闲到在实验室里发呆,这说出去估计不知道得羡慕死多少硕士生博士生。
甚至很多已经完成学业的底层科研人员,估计也是一样的感觉。
科研牛马,活多辛苦才是生活的常态,清闲那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发呆过程中,林晨的思绪飘散,不知不觉中就想起了昨天跟石都市谈好的合作上。
现在这个时间点,石都市市府那边,估计最多也就刚开始进行开会讨论,合作的签署肯定没有那么快。
但微光生物已经在李文彬的安排下,开始对城关镇各处河流湖泊的水质进行采样,交给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对河水的各项数值都进行了检测。
目的主要是想要确定河水中的污染物质是否会影响微藻用作饲料。
而且为了安全起见,微光生物也不是单纯检测水质,还按着采样要求,在各处河流湖泊,实验性地的播种了一些藻种。
很多有毒有害物质,被微藻吸收之后,是会被直接分解掉的。
就比如生猪养殖过程中,抗生素和激素的药品肯定是少不了的,这其中有很多残余就会随着排泄物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
这些残存的抗生素和激素如果直接排入野外的话,对生态的影响是很巨大的。
但微藻就可以高效彻底地分解掉它们,直接排除相关隐患。
所以光检测水质是不能完全确定最终产生的微藻能否符合饲料标准的,还是得检测采集微藻制成饲料后的各项数值是否满足要求才行。
只是这样一来,两大类的检测一做,需要的检测费用可就高了去了。
不过问题不大,虽然还不知道市府大会讨论的结果如何,但如无意外,合同签订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市府高官牵头,又有主管和监督部门的支持,合同要是还能告吹,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咦?用混合藻种治理石都市河流污水,好像有点浪费诶!”发了好一会呆后,林晨突然小声自言自语道。
因为就在刚刚他思绪飘到跟石都市的合作上时,突然想到河流污水的治理,全程都是在野外露天情况下进行的。
也就是说,混合藻种中的异养型小球藻根本就没有发挥的空间,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不用多久功夫就会重新分化成自养型小球藻。
而当初为了合理搭配,可是费了林晨和合作的微藻专家们不少功夫,而且将异养型小球藻加入进去,也是需要不少成本的。
倒是硝化菌、解磷菌、溶钾菌等三种细菌的作用反而是蛮大的。
沉淀在河床湖底的矿渣碎屑中本身就含有氮、磷和钾三种元素,而且除了钾元素外,另两种元素的含量还不低。
有三种细菌的作用,能让它们更快从矿渣中溶解出来,不但能加快微藻的生长,也能提升河流湖泊的治理速度。
所以如果能将混合藻种中的异养型蛋白核小球藻剔除出去,换成自养型的小球藻,那即使产出的微藻无法作为饲料,在成本方面也能下降不少。
到时是让公司趁机赚更多一点,还是给石都市府多一点让利,减轻市府财政负担,打好跟市府的关系,那就交给李文彬去决定了。
相比起将两种不同营养模式的小球藻和三种细菌在化感强化之后统合在一起,只统合两种相同营养模式的小球藻和三种细菌的难度系数无疑是要低上不少的。
不过这工作对林晨来说难度还是不小的。
倒不是说林晨就弄不出来,只是他微藻方面的技术还是太弱了点,需要的时间恐怕比较久,可能会赶不上合同签署后的污水治理实施。
好在林晨早就过了以前那种单打独斗的阶段了。
微光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虽然如今都在石都研究蓝眼泪和夜光藻灯的项目,但在妖都不也还有合作的秦苒教授团队在么?
林晨完全可以去找她寻求帮助。
他一向不是纠结的性格,既然脑海里有想法,正好现在也有空,那就干脆直接行动起来。
所以林晨跟刘教授打了个招呼后,便直奔水产养殖系而去。
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水产系了,对这边的情况虽然说不上了如指掌,但大致布局还是知道的,所以也不用问路,他很快就来到秦苒教授的实验室。
不过林晨并没有见到秦苒教授,连王晓宇也没在实验室。
向一位实验室的师兄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秦教授带着一批学生去实验鱼塘那边,测试一些微藻的数据去了。
于是林晨只好再次骑上电动车,调转车头直奔水产系的实验鱼塘那边而去。
粤农的实验鱼塘占地面积并不小,毕竟各种鱼虾蟹水产品的研究养殖都需要比较大的水池。
不过那都是其他教授的,秦教授的试验池塘面积就没那么大了,而且还被划分成一个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池塘里都是一种或者几种混养的微藻。
当林晨来到实验池塘边的时候,不但是王晓宇这些学生,秦苒教授自己也站在池塘中采集实验养殖的微藻,并准备带回实验室去检测分析,验证试验的效果如何。
“秦教授!”林晨打了声招呼道。
“林董?你怎么有空来我们这边啊?”秦苒抬头发现是林晨,不禁有些意外。
“秦教授,你这称呼太折煞我了,叫我林晨或者晨仔都行!”林晨连忙摆手道。
“那我就倚老卖老一回,叫你晨仔吧!”秦苒也没太过纠结,叫林董,本来就是习惯性地称呼了而已。
既然林晨觉得不好,那改掉就是了。
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之后,林晨便直入主题,跟秦苒教授说明了自己此次的来意。
为了让秦教授对整件事由更全面的了解,从跟石都市的大致合作情况,到他自己刚想到的混合藻种减配计划,林晨都跟秦苒教授简单介绍了一遍。
“这类水域的治理,异养型微藻的加入确实是有些浪费,对混合藻种进行减配,也确实能多创造一些价值。!”
秦苒显然也同意林晨这部分的想法。
不过她很快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但从商业角度上来说,我不太建议这么做!”
“为什么?”林晨有些不解道。
“因为不划算,既然已经有能够足够解决河流污水的藻种,在没有特别明显优势,新增一条产品线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秦苒解释道。
“可混合藻种的成本更贵啊?弄出成本更低的藻种来,不是利润更高,更容易推广么,这优势还不明显么?”林晨继续追问道。
“这话倒是没错,但你重新配置减配藻种,架设新的生产线,都是需要新的研发成本和设备投资成本的,这些成本可都是要摊平到减配藻种身上去的。”
“你将这成本添加上去,成本优势又还剩多少呢?”见林晨没明白,秦苒便讲得更仔细了一些。
听到这林晨也想明白了,是自己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秦教授虽然没有从商,但商业嗅觉方面,可比林晨强多了。
或许有人会说,混合藻种的同样也有研发成本和生产设备的投入,成本应该j加上这个。
这点林晨也同意,但是混合藻种的成本是早就已经投入进去了的,再额外生产藻种去治理河流湖泊的污染,并不需要重新进行投入。
但如果去配置减配版藻种,这些成本就都是需要额外去投入的。
何况减配版本身也没减配多少,依然还是需要两种小球藻,要不然就没有办法絮凝打捞了。
而这不管微藻最终能否作为饲料原料,都是不可或缺的。
“行吧,看来这项目也就没什么研究的意义了!”林晨略微有点失望地说道。
本来还以为找到一个不错的研究项目了呢,结果没想到终究是一场空,看来还得重新想方向了。
实在不行就得再等个几天,看抽奖能抽出什么东西来,那样的话,或许倒能给他带来新的研究方向。
“那倒也不至于,意义还是有的,混合藻种中,不同营养模式微藻的搭配跟相同营养模式微藻的搭配之间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处,本身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研究课题!”
“不过也就是一个有点研究价值的课题,最终出来的成果能不能延伸出商业价值来,那就不知道了!”
“所以如果晨仔你的目的只是想做个研究,而不是想给河流污染治理找个平替藻种的话,研究研究也还是不错的!”秦苒解释道。
林晨倒没多纠结,既然有研究价值,那就意味着能赚到科研积分,那尝试弄弄倒也不错。
于是林晨便提出了借秦教授的实验室一用的想法。
既然不用赶石都市河流治污的时间节点了,有没有秦教授搭手问题就不大了。
不过完成研究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工具,却还是得找秦苒教授帮忙。
刘承宇的实验室毕竟是果蔬实验室,虽然基础的实验工具和仪器都有,但培育微藻需要的设备仪器就差得远了。
所以想做这个研究,还得在秦苒的微藻实验室才行。
秦苒的实验室最近确实不算饱和,挤一挤还是能让林晨临时用一用的,所以也就答应了下来。
也是这时候起,林晨突然有了弄一个自己的实验室的想法、
不过就他现在身上的现金,弄个小型实验室估计没什么问题。
但想弄个大型综合实验室的话,恐怕就有些不够了。
看来得找个时间,跟李文彬谈谈分红的事情,只有这样他才能有打造私人实验室的条件。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别说分红他都还没跟李文彬提,就是立马能到手,打造一座高规格的综合实验室,也是需要很多时间的。
毕竟高精尖的实验设备跟医疗设备一样,国内现在都还严重依赖进口,国内的设备别说精度方面差距巨大了,甚至不少设备连个不堪用的国产替代你都找不出来。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后世林晨重生之前,也不过才刚刚开始有所改善。
国内的厂商已经可以在一些品类上,勉强赶上国外设备的先进水平了。
而外国佬,特别是掌握这些高精尖产业的欧洲国家的外国佬,他们的工作效率那也是有目共睹的。
你今天下单,需要等到明年甚至是几年后才能拿到货,那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工作效率的问题,有些设备本身销量就很小,所以一些厂商都会选择接到订单后,才开始产品的建造,这需要的时间自然就久了去了。
所以林晨现在还是乖乖地蹭秦苒教授的实验室进行研究来得更现实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