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乡村振兴人才成长环境和培养路径研究
- 王素君
- 10523字
- 2024-05-23 14:04:47
2.2.2 《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四川省乡村振兴,四川省制定了《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该规划对四川省乡村振兴建设的各个方面作了精心谋划和详细部署。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明确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的主要任务
要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要搞好粮食生产区数量规划和地域规划,确保粮食种植生产用地数量、土壤质量以及生态环境、农业用水水源。要加强对粮食生产片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粮食生产区域的田间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实现粮食生产的稳产和高产。要加强粮食生产流程标准化建设。确保粮食生产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活动过程安全。要加强农业精细化生产体系建设,实现粮食种植的精耕细作。要加强粮食生产片区粮食种植长期性、可持续性规划和维护。在粮食生产片区周围尽可能布局生态涵养等非建设用地,确保粮食生产片区的生产活动不会受到非农业生产活动的污染破坏和侵占。确保基本农田不会变性成为其他建设用地。开展粮食生产片区土地整理,让农田连成片,更加平整,日照充足,适宜粮食作物生长。加强田间农业生产活动道路建设,便于耕种和收割。开展粮食生产片区农田土壤改良,增加土壤微量元素,补充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农业生产活动管理,确保粮食作物实际种植面积不减少,确保粮食种子安全,确保国家粮食生产自给自足。加快农田秸秆、畜禽粪便发酵与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加强粮食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减少农药使用。要加强农业生产活动中病虫害的防止及相关科研活动的开展。要加强对农业病虫害的检测与预测,防止农业种植地出现大面积病虫害,建立农业病虫害防止专业组织,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实行农业病虫害预测和防治免费服务。加大对地域病虫害防治的科研投入,建立各种病虫害防治专门研究机构,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实现科技成果及时向生产领域的转化应用。要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数字化建设,构建粮食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监测体系,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在农村养殖活动中开展数字化养殖建设,实现养殖全过程的数字化监测管理,实现养殖生产活动精细化。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建设,特别是自然灾害预报和适宜种植天气预报,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方便经营者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时间和提前进行旱涝灾害预防和应对。加强四川省地理标识农业产品认证,打造地域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强对粮食的收购和储备管理,确保农业种植户的粮食能够以合理价格及时销售出去,防止价格过低伤农事件发生。抓好国家和地方储备粮管理,加强防火防盗防病虫害防潮管理,确保粮食储藏安全。加强粮食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建设集粮食加工各个环节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实施高原畜牧业提升工程。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道路、暖棚、储草棚等)建设,大力开展草原沙化、鼠虫害治理。积极开展人工种草,加大优质草场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改良繁育水平。引导草场合理流转,加快畜牧业基地建设,促进畜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迈进。
2.加强四川省地域特色农产品建设
规划四川省地域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功能区。不同地市州、不同县市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是有差异的,有些地方生产条件要好些,有些地方生产条件要差些。因此,农业生产活动应当尽可能布局到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地域空间。四川省可以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农业产业重点镇、乡建设,各个乡镇主要应当围绕一两个特色农产品来组织农业生产活动,形成一批不同农产品生产重点乡镇。这样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提升农业生产活动效益。梳理四川省地域特色农业产品名录清单,为每一种特色农产品匹配适合其生长的地理区域,将每一种特色农产品种植农田规划纳入各地农业生产土地规划之中,确保特色农产品生产用地。四川省特色农产品可以分为几个大类,包括特色粮食产品、特色经济作物、畜禽、特色园艺作物、特色水产养殖、特色林业产业等。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的特色农产品遴选活动,争取纳入国家特色农产品规划,在种植用地、经费方面获得更多国家层面的扶持。维护好地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不能将不符合要求的农产品纳入农产品公共品牌销售体系。搭建地域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络。提升“攀枝花杧果”“蜀道”“广元七绝”“遂宁鲜”“南充嘉作”“巴食巴适”“味在眉山”“宜宾早茶”“雅安五雅”“资阳资味”“净土阿坝”“圣洁甘孜”“大凉山”等四川著名特色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原产地初加工。在各种农产品主产区、成片生产地域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在种植生产地的就地加工转化。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组织建设,实现农产品加工的规模化生产、流水线作业、标准化作业,确保农产品加工过程的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各个主体集中发展,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向高端领域延伸,提升产业链条竞争力。合理规划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防止相互之间过度竞争。加强适宜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建设。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规划。让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活动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加强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溯源管理体系应当扩大应用覆盖面,让四川出产的每一件农产品都能找到完整的上游环节的各个方面的源头,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和安全事故全程可追溯。健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实施兴林富民行动。进一步完善四川省林业产业体系,优化林业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林业产业生产活动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林业生产规模化建设,加强林业生产活动集约化建设。推动“互联网+”与林业生产活动的融合。在林业生产活动中实现信息收集的实时化、即时化、全程化。通过5G通信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林业生产进行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和监测,构建林业生产大数据。打造林业生产服务大数据平台。四川省林业生产资源丰富,林业产出种类多样,加强林业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也是推动四川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还需对林业产品建立起全覆盖、全流程的信息跟踪体系,确保产品来源可全程追溯,保障林业产品安全。
3.加强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在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方面,四川需要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活动的组织应当不断发展,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只是简单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生产活动单一,生产规模较小。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我们需要培育生产规模较大、与互联网数字化结合更加紧密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我们也需要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组织。通过这些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组织,提供部分农业生产活动的外部专业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通过农业生产活动的专业化生产服务主体培育,推动农业生产活动内部的分工与协作,让从事每一项细分活动的人员不断积累特定农业活动的知识技能,实现农业生产活动的高效化。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的供销合作社是农业经营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传统农业生产主体主要是农户,生产规模小,农产品销售范围就是附近区域,销路很有限,通过成立农业供销合作社可以将农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还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益。成立供销合作社,还可以采购到价格更加实惠、质量更加可靠的农用物资,确保农业生产增产丰收。还可以成立农业生产活动领域的生产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增强为农业服务的能力。
4.明确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大工程主要任务
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大型销售零售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对接就是其中之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在乡村,而大型农产品销售组织主要在大中城市,二者之间难以形成紧密联系,地方政府可以在二者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让二者实现畅通对接。通过销售企业直接与农业生产企业签订供销协议、销售企业入股农业生产组织等形式,强化二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产销关系。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之一。让休闲和旅游与农业农村结合,形成休闲旅游的新业态。在休闲旅游方面,乡村具有城市不一样的自然风貌和资源条件,可以形成与城市休闲旅游不一样的新型产业。在这方面乡村的短板在于道路、旅游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生活条件等方面,只要把这些短板补上,就能够满足人们休闲旅游的需要,就可以把城市休闲旅游消费需求引流到广大的乡村。乡村可以在乡村宜居生活环境建设规划中,在乡村道路、厕所、停车场、公共活动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把乡村休闲旅游也规划进去。建设为乡村休闲旅游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网络,包括道路、停车场、厕所、客栈住宿、餐饮等。
5.明确了农业生产活动中要实施的科技创新工程
农业产业要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推广与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产业一定需要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撑。四川省农业生产主体主要是农户,他们不可能成为农业科技研发的主体,他们只能是农业科技的应用主体。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政府应当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四川省在农业科技建设方面,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科技工程。一是农业生产污染物防治科技工程。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二是农业生产活动节约用水科技工程。实现农业用水精准化和高效化,减少单位产量的生产用水量,从而节省水资源。三是农业种子科技工程。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直接关系着农业产量。四川省正好是我国重要的种子培育基地。我们一定要在种子培育上面增加投入,保障国家农业生产的种子安全。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培育集育、繁、推等育种环节于一体的种业龙头企业。四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减灾防灾科学技术工程。四川省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农业自然灾害频发,每年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很大。加强地质自然灾害预报与防治极为迫切。为了促使农业科技进步,我们应当实现农业科技活动的园区化,建立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和双创园区。还需要集聚更多农业科技人才,激活农业科技研发、创新体制机制。
6.明确了农业农村对外开放行动主要任务
在农业农村对外开放方面,政府也是可为的。为四川省农产品打开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路,为四川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保驾护航,都是政府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建立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专门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主体,培育为本省农产品出口服务的政府公共平台,主办农产品出口展销会,抓好农产品出口质量体系建设,等等。深入挖掘天府农耕文化,传承天府农耕文明,赋予四川农产品更多地域传统农耕文化内涵,提升四川农产品文化内涵。
7.明确了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行动主要任务
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领域。农村卫生环境受重视程度还不够,不少农户的生活垃圾都是直接扔在房屋周围,有些垃圾被自然分解净化,有些垃圾不能被自然分解,就造成环境污染。随着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也影响到了乡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此,要解决好农村垃圾的收集和科学处理问题。对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要做好回收工作。对农户倒掉的剩饭剩菜要回收利用。要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六化”工程。为了让农村居民居住得更加舒适和安全,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宅基地规划。有些农户居住在远离乡村道路的地方,出行非常不方便。有些民房修在不安全的山坡悬崖附近,有很大安全隐患。我们应当为这些农户规划新的宅基地。在农村,我们还应当推进乡村的家园美化。实施道路硬化,合理选择路面材料,改善村内交通条件。要加宽乡村道路,要让乡村道路通行更安全。要加强乡村道路的照明建设。要加强对乡村传统乡土文化的保护,加大全省范围内869个省级以上传统村落的保护。要让传统村落得到维修,要用传统的工艺对传统建筑进行加固和修复。
8.明确了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主要任务
实施农业节水综合示范工程。在大规模成片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地域,实施农业生产灌溉节水工程。从改进灌溉技术入手,建设农业节水工程,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推广秸秆覆盖保水等农业节水技术。因地制宜开展坡改梯工程建设,改进耕作方式。加强抗旱农作物品种开发,在水资源不足的地方种植抗旱农作物,避免对地下水过度开发和抽灌。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组合型资源利用模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对土壤成分的分析与监测,科学合理施肥,减少对土壤的伤害与破坏。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公益林建设200万亩(1亩≈666.67平方米,下同)。在适合地方建设国家储备林。主要选择那些不适合田地农业生产的地域来建设林业基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林地建设应当与江河湖泊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新建和改造沿江基干防护林带300万亩、重要湖(库)基干防护林10万亩。要加强乡村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生态型河塘建设。在湿地、滩涂等地方,应当保持其自然风貌,防止对这些地方进行大规模生产建设、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要加强对农村野生动物的适度保护,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加强生物多样性建设。搞好生物物种调查,做好生物物种资源库建设工作。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特别是要重视自然保护区内的道路网络建设,减少火灾等灾害发生。在土地岭、泥巴山、黄土梁、拖乌山等地修复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300万亩,在岷山山系南部和大相岭山系各建1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在广元等市建设林麝野化放归基地。
9.在乡村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乡村文化生活贫乏,是四川省乡村发展的薄弱环节。工作劳动之余,没有什么大众化的建康性文化娱乐活动,让乡村生活显得枯燥乏味,一些不良休闲娱乐形式由此出现。为此,要大力开展乡村公共性健康文化娱乐活动。在村里建设公共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娱乐场所,随时对当地群众免费开放,组织大家开展琴棋书画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传递正能量。在村里建设图书室,方便群众阅读。以前农村的流动院坝电影也可以再兴起来。乡村小河沟清洁安全地段也可以建设成为体育运动场所,在合适的河段建设游泳场所,打造居民自己的水上乐园。深入广大农村、乡镇、牧区开展送文艺下乡演出,让乡村重新热闹起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网点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县以上有队伍、乡镇有网点、村组有专人”的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乡村文化创意活动。编制“四川乡村艺术节”总体方案,在“四川乡村艺术节”整体框架内,推出各具特色的“××之乡艺术节”,如“熊猫之乡艺术节”“竹文化之乡艺术节”“石刻之乡艺术节”“乡愁文化节”“森林音乐节”等,形成四川乃至全国乡村文化振兴系列品牌。实施乡村艺术创作扶持工程。建立省、市、县联动机制,组织优秀艺术家深入生活、深入乡村,扎根人民,建立帮扶创作联系点,结对子、种文化,重点打造农业、农村、农民题材的艺术作品。实施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提升计划。开展省级与少数民族地区文艺院团结对帮扶,对反映民族地域风情、民族团结、民族自立自强的艺术作品给予重点扶持,特别是在国家级、省级艺术人才培训和赛事活动中对民族地区艺术人才和作品给予倾斜。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牧骑演出队和藏戏团的扶持力度。要有支持乡土文化人才的专门计划。在广大相对贫困地区,要充分发掘和保护本土乡村文化人才,让他们的技艺有用场,有人欣赏,并得到传承。落实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政策,为每个村招募1名文化志愿者。实施乡村群众读书计划,让天府之国书声琅琅。让乡村群众以书为伴,读书不倦。实施“农民读书月”“全民阅读”计划,开展读书演讲比赛,让更多乡村读书者分享读书心得体会,分享从书中得到的收获与乐趣,形成读书热潮。实施广播影视提档升级工程。让中央电视台的各套节目、各个省市州的各套节目都能够顺畅免费收看,方便大家及时准确了解国家大事,让国家大政方针能够及时准确被乡村群众了解和掌握。加快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建设,加快乡村区县一级广播电视台制作业务能力建设,实施涉藏地区州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推动乡村广电一体化信号线路建设,方便乡村每家每户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开展智慧广电无线网络工程、视听乡村、数字文化视听社区建设,广泛提供“零距离”政务、基层远程党校、农村电商等智慧广电业务应用。
10.提出了优秀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主要任务
要加强对乡村传统农业耕种文化的使用、维护、保护和传承。要加强对乡村古树的维护与保护,让乡村古树成为乡村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要加强古树名木周围生态环境建设,制定分级保护措施,并进行挂牌保护。要加强各个村庄名胜古迹的保护。这些都是人们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开展乡村居民区建设要防止大拆大建、推翻重建。要开展乡土建筑开发保护行动,推动有条件的乡土建筑申报为各级保护文物,不断探索保护利用的新途径。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农村文化加以弘扬和保护。少数民族乡村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些文化载体是少数民族的根与魂。少数民族对自己祖祖辈辈生长繁衍之地的尊重与保存就是对自己祖辈历史的尊重与保存。要让乡村非物质文化发扬光大。要让四川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评比选出一批文化艺术之乡。四川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四川本地特色乡间文化艺术。这些乡间文化艺术以民间农历节庆的形式存在于民间。让这些传统节庆文化重焕生机、重新融入大众生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生产生活变革工程。要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加强历史文化信息保存和场景的线上传播。
11.明确了乡村文化产业繁荣行动的主要任务
实施乡村文化融合行动。实施“乡村文化+农业、旅游、生态、科技”融合工程,打造乡村文化融合示范区。实施乡村传统技艺振兴行动。建立四川乡村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实施乡村技艺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帮助乡村群众掌握一门手艺或技术,推动乡村技艺与市场结合,加强乡村技艺合作交流。振兴乡村传统工艺美术品市场。乡村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一定要因地而异。乡村工艺美术即使在较小地域范围内也会有差异,因此一定要尊重各个地方乡村不同的传统工艺技术路线。要构建乡村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市场体系和培育消费群体。加大乡村农副产品的文化植入力度,优化乡村农副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品牌包装,注入体现地域特色的优秀设计元素。要加强面向大众的乡村传统文化知识推广与普及,让更多群众认识到乡村传统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在提高大众文化素质的基础上,让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群众基础得到巩固。
12.明确了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乡村相对于城市落后的主要表现。一是搞好乡村村级公路建设。乡村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落后,比如乡村道路路面窄,有些地方道路应修却未修,道路滑坡等隐患点较多。为此,应加宽乡村道路路面,做好道路坡坎的加固防护和桥梁修建,让村与村之间的道路更加畅通安全,让每个村内部的生产道路和生活道路更加完善方便。二是抓好乡村企业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有农场、林场场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物流体系建设。抓好乡村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强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达。三是开展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要做好水利工程论证规划和建设规划,抓好水利工程与其所覆盖的乡村生产生活水利网络的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造福于民的潜力。做好米市水库、三坝水库、毗河工程二期、资中两河口水库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做好水利工程的规划论证工作。水利工程项目的选址和工程大小应当科学合理,应多修一些更安全、更环保、更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小水利工程。四是强化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大力发展清洁安全能源。允许和鼓励乡村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多样化的分布式能源。在生物质资源丰富的村庄,继续鼓励和支持农户使用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源。五是开展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布设完善乡村信息网络,让乡村更好地融入互联网。大力发展乡村4G通信无线网络,让乡村的每个地方都能接收到无线通信信号。六是实施针对自然灾害的防洪减灾工程。加强对乡村水库的监测、维护治理,加强对大渡河、金沙江以及长江支流的监测、维护治理。要加强乡村道路桥梁的监测与维护,防范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强乡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监测体系建设。
13.开展农村公共服务的主要任务
一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要重新振兴乡村教育。乡村学校应当邻近乡村居民集聚点,要让乡村群众的子女可以就地上学、安全上学、方便上学。推行乡村幼儿教育义务化,要加强乡村幼儿园建设,让更多幼儿能够免费入园。二是加强乡村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健康乡村行动。乡村健康基础设施包括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和乡村体育运动基础设施两项。要提升乡镇卫生院治病救人的技术能力,要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基本疾病治疗能力,让村卫生室能够处理一些应急的受伤救治事件。要为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一定的配置标准,要有专门的经费保障和人员配置保障。让群众有运动锻炼的场所和器械。篮球和乒乓球是我国乡村最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篮球场、乒乓球场馆是乡村体育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场馆应该依托乡村居民住宅的院坝等平地。村社要经常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比赛,活跃乡村生活。鼓励大家参加健康保险,减轻医疗救治负担。鼓励地方政府实行村民医疗保险集体统筹统交制度,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乡村每个人购买一份健康保险。三是实施乡村养老公共服务计划。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乡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需要重视。如何让乡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乡村振兴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要发扬乡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鼓励相邻各户人之间轮流照顾各户的老人。要把照顾留守老年人作为村社干部工作的一部分。村里的老年人活动设施,要与村社的卫生室、读书室、文化活动设施统筹规划建设,方便老年人生活起居和日常锻炼。
14.明确了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行动的主要任务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农业产业。要发展农业产业,让农业成为具有竞争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农业,让农业重新成为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的产业,让乡村具有农业种植经验的劳动力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技能获得满足生活需要的收入。为那些想从事农业又有农业生产经验的农民提供土地流转服务,帮助他们流转更多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种植。鼓励那些在外打工的种田能手回村创业。二是对农村年轻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培养更多具有农业生产技能的农业劳动力新生代,让农业生产后继有人。三是建立乡村就业公共服务机制。在县一级可以成立面向全县劳动力就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组织,并且将其组织的毛细血管延伸到乡镇,在这里设立服务点,就近为劳动力提供服务。加强全县范围内的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方便劳动者在县域范围内就近找到合适的工作。
15.继续实施扶贫计划
一是对那些因身体健康等原因返贫的村民,政府为他们提供持续支持和帮助。针对这些群体的扶贫不是一时的行动而是长期的行动。要帮助他们搞好生产活动:可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要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可以从事手工艺生产的要帮助他们建立手工业作坊,可以从事乡村旅游的,要在资金、客源方面提供帮助——帮助他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他们的收入。二是为他们提供更多公益性岗位。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乡村公共服务活动会相应增加,比如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清洁卫生打扫、乡村集体经济企业工作岗位都在不断增加,政府应当鼓励贫困群众到这些公共服务岗位和集体企业就业,并为他们优先安排工作。政府还应当与城市就业服务部门协调,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其他渠道就业岗位。三是为贫困户建设住房。认真落实全省农村住房统筹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确保贫困户有安全舒适的自有房屋。地方政府还要搞好因为乡村水利设施以及其他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而需要搬迁的农村居民的新居建设工作。各类农房建设项目要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要加强对原来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农房建设的专项检查和督促,做到专项资金不挪用、不短斤少两,确保新建房屋质量达标。四是开展教育扶贫行动。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寄宿条件。落实乡村义务教育相关政策,进一步减轻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受教育的经济负担。确保每个家庭的子女都有书读、都能就近方便上学。鼓励和引导更多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增加就业。着力加强贫困地区教师培养培训,推进内地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和贫困地区学校共建共享,让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到更多、更高质量的教育,不断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实施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为那些相对贫困地区的村民子女升学读大学提供更多机会,向相对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定向招生名额,鼓励他们学成后回到本地从事建设家乡的各项工作。五是实施健康扶贫计划。为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提供一定水平的医疗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有病敢看,有病能治,不会因病拖累家人。要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医疗卫生人员培养,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可以实行大病政府兜底计划。开展大小凉山彝区艾滋病防治攻坚和涉藏地区棘球蚴病防治攻坚。六是继续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行动。加强与浙江、广东等对口帮扶的东部发达省份的沟通对接,东部省份在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人才培养方面有其优势和资源,可以与贫困地区现有资源进行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七是继续开展飞地园区建设项目。在省内经济相对发达的成都平原经济圈,为甘孜、阿坝、凉山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利用这些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的各方面优势为其建设飞地产业园。为落后地区搭建飞地产业园区,增加落后地区的收入,还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加强两地经济之间的联系,加强落后地区与外地经济的联系,为落后地区引入更多资源。八是把贫困地区交通放在重要位置。交通落后是不少贫困地区落后的重要制约因素。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交通建设经费有限,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是山区,道路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加大贫困地区道路交通建设的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特别是县乡村等层级的道路交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层级的道路交通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毛细血管,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