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物流与流通及生产的关系

物流是流通领域的支柱流。物流具有保障生产、促进流通的作用。

一、流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现代商品经济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形态特征,这就是经济模式呈现为高度专门化的分门类经济,即专业化生产。譬如作为服装生产者,大可不必成为从棉花购入到服装产出全过程的生产者,而仅需要成为其全过程中一部分的专业生产者,如棉线的染色等,这样可能对生产者或者生产的全过程来说都更加有利,这就是分门类经济的优势所在。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专业化生产的高度发展也带来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在社会、空间和时间三种要素上所表现出来的分离趋势越来越大。而唯一能够克服这种分离趋势的就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流通。一般而言,通过交易来实现物权转移是克服买卖双方社会性分离的主要途径,而通过物流来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是克服买卖双方时空分离的主要途径。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包括简单商品流通和发达商品流通两种形式。简单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它始于卖而终于买,交换的目的是为满足购买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要。而发达商品流通则是为卖而买,它始于买而终于卖,交换的目的是为实现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增值。发达商品流通是商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从三次社会大分工中产生的,是商品流通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

二、流通与生产的关系

流通是商品生产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流通对生产又具有反作用。生产决定流通,生产方式决定流通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决定流通的规模与方式。生产是流通的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就没有商品供给市场,自然也就没有流通。而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流通的规模和方式制约着生产的规模及其发展水平与速度。一方面,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资料需要从上游的资源市场获取,如果供应渠道(生产资料流通)不畅,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同时,生产资料的供应价格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企业的产成品只有通过流通(分销渠道)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而生产者也才能收回生产成本并从中获得补偿,否则就会失去再生产的条件,经营活动将难以为继。

小贴士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

中国具有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建立起了涵盖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31.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7.4%。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三、物流与流通的关系

(一)流通领域的支柱流

现代流通领域主要涉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五大流,流通领域的支柱流如图1.1所示。

(1)商流。商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物”的所有权转移时所发生的商业交易活动,包括商品销售、商务谈判、订购货物、签订合同以及伴随着商业活动出现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策划、公关等活动。

图1.1 流通领域的支柱流

(2)物流。流通领域的物流活动主要包括上游生产资料以及下游产成品在流通中所发生的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

(3)资金流。资金流是指商品在流通中所涉及的资金支付、资金周转等所有与资金有关的活动,包括金融、信贷、保险、支票、保证金、现金支付、资金结算、账户管理、索赔与理赔、网上银行、电子转账(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EFT)等内容。资金流有助于流通的实现。

(4)信息流。信息流是现代流通领域中与其他支柱流相伴而生的情报、信息以及相关的服务和支持活动,包括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与传输,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数据库管理等活动。信息流也有助于流通的实现。

(5)人才流。在现代流通领域,一切业务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人,特别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如果离开了人才流,流通领域的其他几大流都将失去存在的基础。

在上述五种流中,商流和物流是流通领域最重要的支柱流。换言之,流通主要是由商流和物流构成的。因为资金流是在商品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而信息流则包括商流信息和物流信息。因此,商流和物流主要代表流通的两个侧面,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定位。一般认为,商流是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社会性分离的途径,而物流是解决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空间性和时间性分离的途径。

社会性分离是指商品生产者与商品消费者之间存在的人格性差异,若商品所有权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则这种社会性分离将随之克服。例如,海尔将电冰箱大量地生产出来,若电冰箱长期存放在库房里未售出,那么它们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无法得到实现。只有当消费者购买并使用了电冰箱后,这些产品的功能和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可见,在流通领域物的所有权转移极为重要,它是克服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社会性分离的唯一途径,其表现形式为买卖交易,也称交易流通或商品流通,简称商流。

空间性分离是指商品的生产场所与消费场所之间的差异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市场范围在不断扩大。只有通过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才能克服产销之间在空间上的分离。

时间性分离是指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常常表现为两种形式,即商品集中生产,全年消费或者商品全年生产,集中消费。例如,蔬菜的生产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而我们全年都需要消费;反之,服装则是全年生产、集中消费的商品。通过仓储、运输等物流活动,以缩短时间差、弥补时间差或延长时间差,便可克服这种时间性分离,创造时间效用。

综上所述,商流可实现商品的所有权转移从而创造社会价值,物流可以消除商品的时空分离从而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两者配合共同完成商品的完整流通。

(二)物流与商流

商流和物流是流通的关键构成要素,两者关系密切、互为前提。一般地,商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商流的后续。通常,当商流发生后(即商品所有权达成交易后),货物必然要从原来的货主转移到新货主,这就引发了物流活动。但之所以商流会发生,是因为人对“物”有购买需求。从该意义上讲,物流是商流的物质基础。因此,商流与物流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尽管商流和物流的关系密切,但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地运动。例如,商贸中心、购物中心往往位于繁华的商业街区,但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则位于交通条件较好的城郊。由于商流和物流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运动规律,因而按照“商物分离”的原则来处理商流和物流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

(三)物流与信息流

在信息时代,商流、物流以及其他支柱流都离不开信息,否则,将会影响流通体系的正常运转。因此,信息流是发展商流、物流和其他支柱流的基础。特别地,物流是一个产生并集中大量信息的领域,而且物流信息会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如果说现代商流是以物流系统作为保障的话,那么现代物流更是离不开信息流的支撑。

与物流关系密切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销售时点系统(POS)、电子数据交换(EDI)、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AIDC)、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仓库管理系统(WMS)、货物跟踪系统(GTS)、智能运输系统(ITS)、电子订货系统(EOS)等。

[案例]沃尔玛独领风骚的卫星通信系统

早在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就建立起自己的商用卫星系统。在强大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今的沃尔玛已形成了“四个一”,即“天上一颗星”——通过卫星传输市场信息,“地上一张网”——有一个便于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采购供销网络,“送货一条龙”——通过与供应商信息系统的集成,供应商就可以对沃尔玛的货架进行补货,“管理一棵树”——利用计算机网络把顾客、分店或山姆会员店和供应商像一棵大树一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四)物流与资金流

现代物流与资金流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物流是表象,资金的流动才是实质。换言之,物流本质上是资金的运动过程。例如,物流活动中资金的周转、支付,物流相关的保险(货物保险、车辆保险),国际物流中的信用证制度、口岸异地结算等都属于资金流动的范畴。物流业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现代物流与商流的融合正日益加强。相应地,物流与资金流的关系将更加紧密。

(五)物流与人才流

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相比,系统管理复杂、科技含量高。这种观点无论是从物流管理角度,还是从物流设备、物流技术抑或物流各功能要素环节来考察无疑都是十分正确的。正因为如此,要开展好现代物流业务,我们就必须拥有一大批专业知识过硬、业务能力强且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无论是尖端的物流技术,还是先进的物流设备,乃至科学的物流管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才。如果缺少了人才流的支持,现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转将无从谈起。

四、物流与生产的关系

传统物流观点(PD)认为,产品从工业企业生产制造出来以后,经分销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货物运动过程为物流活动。而现代物流观点(logistics)则认为,从原材料的采购与供应开始,经过生产加工转换得到产成品,再经过分销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货物运动全过程都是物流活动。因此,物流贯穿供应链,与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般而言,物流对企业生产系统有如下影响:

(1)企业物流系统为高效、连续、均衡的生产活动提供重要保障。例如,原材料、原辅料、外购件等的采购与供应,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等加工对象在各工作中心之间的流转,物料、工具、产品等的储存保管,原料与成品的运输,等等,都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作为支持;否则,企业生产活动便难以顺利进行。

(2)物流费用一般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前些年,随着“第一利润源”和“第二利润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将目光投向了物流,期望通过加强包括生产物流在内的企业物流管理,实施合理化物流,降低物流成本,挖掘“企业脚下的金矿”,获取“第三利润源”。近年来,随着“第三利润源泉”的枯竭,人们将目光转向了供应链,期望通过加强供应链企业群体的合作减少环节,协同增效,实现互利共赢。

(3)物流状况对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生产作业现场,各工作中心处于固定的位置,而物流始终处于运动状态,物流路线纵横交错,上下升降,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立体动态网络。物流线路不畅,节奏不均衡,都有可能造成生产秩序的混乱;物料堆放不合理,也将对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故有专家认为,企业物流状况最能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总之,物流具有服务商流、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