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反抗的权利:托马斯·潘恩

与前人不同,托马斯·潘恩鼓励普通百姓捍卫自己的自由。18世纪销量排名前三的三部文学作品均出自他的笔下。这些作品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发出了争取个人权利的战斗口号,并向政府和教会的腐败权力发起了挑战。他的激进观点、生动而直白的写作风格受到了工匠、仆人、士兵、商人、农民和工人的喜欢。时至今日,他的作品仍然影响深远。

潘恩对暴政发起的攻击之犀利,可与伏尔泰和乔纳森·斯威夫特之猛烈相提并论。但是,与这两位作家不同,潘恩丝毫不愤世嫉俗。他一心一意追求自由,相信自由的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些观点引发了激烈争论。英国君主将他流放,并声明如果他敢回国,就会被处以极刑。法国大革命的平等主义领袖下令把他关进监狱,他差点儿命丧断头台。由于他的作品批判宗教,所以晚年在美国遭到冷落和嘲弄。

然而,对潘恩的罕见才华,美国的开国元勋却极为赏识。本杰明·富兰克林帮助他在费城立足,认为他是“政治的养子”。他给乔治·华盛顿做过助手,曾与塞缪尔·亚当斯[1]共事。詹姆斯·麦迪逊是他的支持者,詹姆斯·门罗[2]将他从法国监狱中解救出来,托马斯·杰斐逊则是他最忠实的朋友。甚至刻薄的联邦党政敌也承认潘恩的贡献。詹姆斯·托马森·卡伦德写道:“作为政治斗士,他的优势无与伦比。他知道何时攻击、攻击何处,这些都是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他的攻击有力、冷静而机敏。”

潘恩傲慢自负,不够老练,邋里邋遢,但是却很有魅力。崇尚个人自由的女权主义先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写道:“他在许多方面都令人惊奇和佩服,譬如他的记忆力,他对人及其举止的的敏锐观察,他记载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美国战争、富兰克林、华盛顿,甚至是英国国王的无数奇闻轶事。其中,关于这位国王,他讲了几个令人好奇的幽默故事和行善事迹。”

潘恩的有些想法尚未成熟。为了改变英国君主制的不公平现象,他谈到了“累进”税、“普及”教育、“暂时”济贫和养老金。他天真地认为这些政策会实现其目的。然而,也正是在这部作品——《人权论》第二部分中,潘恩提出了自由主义原则,比如:“在很大程度上,在人类社会中起支配作用的秩序并非源自政府的管理。它来源于人类社会和人类的天性。它先于政府而存在,即使废除了政府这一既定形式,它也会继续存在。”

托马斯·潘恩衣着朴素,身高5英尺10英寸[3],体格健壮。他鼻子很长,眼睛呈深蓝色。他的朋友托马斯·克莱奥·里克曼这样写道:“画家也无法传递他眼中的微妙意蕴,充满激情,炯炯有神,犀利无比,燃烧着‘缪斯之火’。”

托马斯·潘恩于1737年1月29日出生于英国的塞特福德。母亲名叫弗朗西斯·科克,来自当地一个有一定名望、信奉国教的家庭。父亲名叫约瑟夫·潘恩,是一个信奉贵格会的农民和鞋匠。托马斯·潘恩并不信奉贵格会,但他还是遭遇了一些针对贵格会教徒的不宽容。

潘恩经过了一段时间才找到工作。他12岁离开学校,跟着塞特福德的一个胸衣制造商当学徒,但是他不喜欢这份工作,曾两次离家出走。他曾尝试当英语教师和卫理会传教士,后来令人费解地决定做了个消费税税收员。在做税收员期间,他目睹了走私者的诡计多端、人们对税吏的怨恨和政府的普遍腐败。

尽管发生了这些小插曲,但潘恩仍然是孤独的。他相信婚姻的基础是爱情,而不是社会地位和财富,因此于1759年9月迎娶了女仆玛丽·兰伯特;不到一年,玛丽死于难产。1771年3月,他跟20岁的教师伊丽莎白·奥利芙结婚。1774年,潘恩想以卖杂货和烟草为生,结果破产,只好卖掉了大部分家产。两个月后,潘恩便与妻子分道扬镳了。

潘恩对知识充满好奇,喜欢逛书店、听科技讲座、结识有思想的人。他认识了伦敦的一位天文学家,此人把他介绍给了在英国代表北美殖民者利益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似乎让潘恩相信,他到美国会生活得更好,还给他写了一封介绍信,去找自己在费城的女婿。

1774年11月30日,潘恩到达美国,租了一间房子,正好可以看到外面的奴隶市场。空闲时间,他就在罗伯特·艾肯的书店度过,他给这位店主留下的印象肯定是个活跃的文学青年,因为他得到了一份编辑艾肯的出版物《宾夕法尼亚杂志》的工作。潘恩发表了至少17篇文章,其中一些猛烈抨击奴隶制,呼吁立即解放这些奴隶。

1775年4月19日,一个英国陆军上校命令军队朝聚集在议会厅前面的美国民兵开火,愤怒的潘恩下定决心捍卫美国的自由。9月初,他开始记笔记,准备编写一本小册子,12月初便完成了初稿。天文学家戴维·里滕豪斯、啤酒制造商塞缪尔·亚当斯和本杰明·富林克林(已经从伦敦回到美国)审读了潘恩的作品。起初,潘恩想把它命名为“简单的真理”,但是拉什医生建议改为“常识”。1776年1月10日,署名“一个英国人”的《常识》匿名出版。潘恩签字把版税转交给了大陆会议。

潘恩使用简单、大胆和鼓舞人心的文字,对暴政发起了猛烈攻击。他谴责国王已不可避免地因政治权力而腐败。他把政府强制与公民社会加以区分,在公民社会中个人追求富有成效的生活,由此他与从前的政治思想家扬镳分路。他设想了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之上的“大陆团结”。对那些害怕与英国绝交的人提出的反对意见,他一一做了回应,并号召起草一份宣言,鼓励人们采取行动。

《常识》一书充满铿锵有力、令人难忘的句子,比如:“社会源于我们的欲求,政府源于我们的邪恶。”“太阳从未照耀过一种更有价值的事业。”“现在是北美大陆团结起来的播种时期。”“我们完全有机会和勇气在地球上建立一种最高尚、最纯洁的体制。”“啊!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你们那些不仅敢于反抗暴政,而且敢于反对暴君的人们,勇敢地站出来吧!”“我们有能力让这个世界重新开始。”“新世界的诞生指日可待。”

第一版在几周之内就销售一空。很快,其他竞争版本便出现了。波士顿、塞勒姆、纽伯里波特、纽波特、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诺维奇、兰卡斯特、奥尔巴尼和纽约的出版商都发行了自己的版本。据估计,不到三个月该书便印刷了12万册。拉什医生回忆说:“它对美国人思想的影响既突然又广泛。公职人员奉读,俱乐部里的人反复阅读,学校里也高声诵读,更有甚者,在康涅狄格州,一位牧师在圣坛上也在宣读而没有布道。”乔治·华盛顿宣称,《常识》给予我们的是“合理的学说和无可争辩的推论”。

潘恩的煽动性思想跨越了边界。其中,有个版本出现在讲法语的魁北克。约翰·亚当斯说:“在法国和整个欧洲,《常识》都受到了热烈欢迎。”伦敦、纽卡斯尔和爱丁堡出现了不同版本,而且被翻译成了德语和丹麦语。这本书甚至还传到了俄罗斯,共卖出了50万册左右。

“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历史学家伯纳德·贝林评论道,“不仅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最杰出的小册子,也是用英文写成的最杰出的小册子之一。作者曾经是破产的贵格会内衣制造商,做过教师、牧师、杂货店店员,干过消费税税收官,却两度遭到解雇,在英国偶然引起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注意,到美国后仅仅才过14个月,他就出版了《常识》一书。他是怎么做到的?没有天才的解释能力,谁也无法解释其中的缘由。”

在《常识》出版之前,大多数殖民者就希望对英国的不满能够得到解决,但是这本小册子却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人为独立而大声疾呼。于是,第二届大陆会议要求托马斯·杰斐逊在一个五人委员会任职,起草潘恩在《常识》中建议的那种宣言。

独立战争爆发后,潘恩担任军队秘书一职,1776年年底开始在乔治·华盛顿将军身边工作。利用晚上的时间,潘恩着手写一本新的小册子。回到费城后,他把手稿送到了《费城日报》,文章于12月19日发表,共有8页,标题是《美国的危机》。1776年圣诞节这一天,乔治·华盛顿把文章读给士兵听。这些美国士兵没受过训练,津贴微薄,大都服役了一年,之前被训练有素的英国士兵和残酷无情的德国黑森雇佣兵击败。潘恩在不朽的开篇这样写道:“这是考验人类灵魂的时刻。那些夏季入伍的士兵和无法忍受逆境的爱国者们,值此危难之际,可能会临阵退缩,不再报效国家;但是,此时此刻,经受住了考验之人,将得到众人的爱戴和感激。暴政,如同地狱,要将其推翻绝非易事;但是,战争愈艰苦,胜利愈光荣,我们为此感到欣慰。”几个小时后,士气高昂的华盛顿军队在特伦顿战役中取得了一场急需的胜利。

潘恩又写了十多篇《美国的危机》系列文章,讲的都是军事和外交问题,目的是鼓舞士气。第二篇发表于1777年1月13日,他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名称。

英国军队在约克镇投降后,潘恩破产了,他要求政府为他在美国争取独立期间所做的贡献进行奖励。纽约州把新罗谢尔一个300英亩[4]的农场送给了他,那里距离纽约大约30英里;国会也通过投票,同意支付他在战争时期垫付的3000美元费用。

在法国,潘恩重新开始了与拉法耶特侯爵的友谊,他曾帮助美国在约克镇战役中取得胜利。拉法耶特遂把潘恩介绍给了孔多塞侯爵,他是一位法国数学家和有影响力的自由论者。在英国,潘恩结识了查尔斯·詹姆斯·福克斯和埃德蒙·伯克,两人都曾反对英国与美国开战。

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伯克极为震惊,开始撰写捍卫君主制和贵族特权的反革命宣言《反思法国大革命》,并于1790年11月1日出版。潘恩则一直忙于撰写一本有关自由的普遍原则的新书,当他清楚了伯克宣言的主旨后,便决定修改新书予以反驳。为了能专心工作,他搬进了伊斯灵顿天使酒店的一间客房。从11月4日开始,他经常借着昏暗的烛光按部就班地修改,用了大约三个月时间。1791年1月29日,恰逢潘恩54岁生日,他完成了《人权论》的第一部分。随后,他饱含深情地将它献给了乔治·华盛顿,并于2月22日华盛顿生日当天出版发行。

伯克善写辞藻华丽的散文,而潘恩则用朴素的话语予以回应。他抨击暴政,谴责税收,否认英国君主和贵族的道义合法性,并宣称任何法律都不能剥夺个人的权利。他拥护《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该宣言申明:“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权都不能被剥夺,除非经法律认定对它的公共需求显而易见,同时要以公正赔偿为条件。”该宣言首版面市三天便销售一空,第二版则仅用了几个小时。1791年3月推出了第三版,4月是第四版。在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总销量约20万册,在美国则卖出了10万册。

《人权论》说服了很多人去支持法国大革命和英国的重大变革。1792年5月17日,英国政府指控潘恩犯下了煽动性诽谤罪,若罪名成立,将被处以绞刑。潘恩便逃到多佛,并于1792年9月乘船前往法国加莱。他刚离开20分钟,逮捕令便到达港口。

到了法国,潘恩被推选为加莱代表参加国民公会,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推行改革。潘恩是所谓的吉伦特派的思想同盟,因为他们赞成权力受限制的共和政府。他的对手则是冷酷无情、内心排外的雅各宾派。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由于出生在英国,潘恩被视为犯罪嫌疑人,即使回国也不能撤销绞刑判决。1793年圣诞节前夕,雅各宾派的警察未经审判就把潘恩送进了卢森堡监狱,关押在一个10英尺长、8英尺宽的单人牢房里。1794年7月24日,潘恩被列入即将斩首的囚犯名单,但是在集合死囚准备行刑的当晚,监狱看守却意外漏掉了他的牢房。三天后,马克西米利安—弗朗索瓦—马里—伊西多·德·罗伯斯庇尔——这个雅各宾派暴力行为的最狂热倡导者被造反者砍掉了脑袋,法国的恐怖时期终于结束。

入狱前,潘恩就已经开始创作最具争议性的作品《理性时代》,即使后来身陷囹圄,他也仍然坚持写作。虽然他赞扬基督教伦理,相信耶稣是有德之人,反对镇压宗教的雅各宾运动,但他仍然抨击了许多圣经故事中的暴力和矛盾。他谴责教会与国家的关系过于亲密,坚持认为真正的宗教启示只会降临到个人身上,反对英国国教。他拥护一个上帝的自然神论观点和基于理性的宗教,并敦促实施宗教宽容政策。

《理性时代》以生动直率的写作风格激发了强烈的情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在英国成为畅销书,政府千方百计想要压制,结果却刺激了更多的人去购买。同样,该书在德国、匈牙利、葡萄牙也炙手可热;而在美国,1794年印刷了四次,1795年印刷了七次,1796年又印刷了两次。人们纷纷成立组织,弘扬潘恩的宗教原则。

美国驻法公使詹姆斯·门罗要求法国官员要么审判潘恩,要么把他释放。1794年11月6日,胡须灰白、身体虚弱的潘恩最终获释。法国第一执政官拿破仑·波拿巴邀请潘恩共进晚餐,想听听他对征服英国的看法。潘恩主张议和,而这是拿破仑最不希望听到的,所以他们后来再也没有见过面。1802年9月1日,他回到美国,时年65岁。马萨诸塞州一家报纸的通讯员说:“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多于在他的思想上留下的痕迹。他走路时有点儿驼背,两只手交叉在背后。他的衣着像农民一样朴素,看上去干净得体……他的谈吐非常有趣;他快乐、幽默、满腹奇闻轶事——他的记忆力丝毫没有减退,他的思想令人无法抗拒。”

1800年拿破仑控制路易斯安那后,不再允许美国船只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于是潘恩鼓励杰斐逊总统买下路易斯安那。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认为拿破仑绝对不会同意,但潘恩知道拿破仑急需资金。于是,1803年5月,拿破仑以1500万美金的价格将路易斯安那转手给美国。

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因维护潘恩而遭到联邦党批评家的粗暴批评,但他仍然勇敢地将潘恩这位朋友请进白宫。杰斐逊的女儿玛丽和玛莎明确表示不愿跟潘恩来往,杰斐逊回答说,潘恩“有权得到每个美国人的热情接待,因为他太受欢迎了,所以反而无法高兴地得到我的款待”。

潘恩晚年穷困潦倒,最后搬到了他的朋友马格里特·德·博纳维尔位于纽约的家中,于1809年6月8日在这里去世。马格里特做出安排,将他葬在他的农场,因为没有墓地愿意接受他。但是,他死后并没有得到安宁。10年后,英国记者威廉·科贝特偷偷挖出了他的棺材,用船运到英国。根据一些记载,这个记者认为,如果把潘恩的棺材放入一个圣陵,就可以激发众人推动政府和国教改革。但是,人们对潘恩的骨骸并不怎么感兴趣。1835年科贝特去世后,潘恩的骨骸连同科贝特的个人财物都被弄得七零八落,最后不知所终。

在此后几十年里,潘恩这个自由的缔造者被人遗忘了。后来,西奥多·罗斯福在提到潘恩时,说他是个“肮脏的小无神论者”,这也总结了当时的普遍看法。直到1892年,才出版了关于潘恩的第一部大型传记,但是仍然没有潘恩全部著作的权威版本。美国建国两百周年纪念日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他的兴趣。自此,他的主要作品集的平装本才第一次随处可买,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至少出版了他的八本传记。

可能新一代人正在重新发现他的非同凡响。他没有万贯家财,没有政治权力,然而他表明,一个目标专一的人,通过阐明自然权利的道德基础,仍然可以激励数百万人去摆脱压迫自己的人。

注释

[1]塞缪尔·亚当斯是后来成为第二任总统的约翰·亚当斯的堂兄,是波士顿倾茶事件的主要发起人,也是《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

[2]詹姆斯·麦迪逊和詹姆斯·门罗后来均当选为美国总统。

[3]1英尺=12英寸=30.48厘米。

[4]1英亩≈0.004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