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开始接到探报说曹魏有伐蜀之心,曹魏要开始伐蜀,至今,已经四十多天过去了。
诸葛亮那么复杂的战前准备,都愣是做完了,把益州豪强们搞出来的军队拉出来在广元一带都开始做训练了。
结果这魏军始终没有动静。
不是说好了举国之力么?
曹操死后,这魏军,这么垃了?
一个多月了,起码小规模的冲突也该有了吧?还没整装完?
殊不知,武都那边,都快要翻了天了。
“方伯,后方传来消息,原定今日下午应该送到的军粮,又……延误了。”
行军路上,郭淮望着天边的濛濛细雨,有些无奈,又有些难受的低下头,不知因何赶到烦闷,索性将头上的斗笠给摘了,被淋了个落汤鸡。
“方……方伯,您还好吧。”
“哎~,军中存粮,还够食多久?”
“两三天倒是够的,但……也不好说,但如果两天之后,大军的粮草再延误,真的要军心涣散的。”
郭淮闻言,略带无奈地点了点头,随即苦笑道:“我知道了,就先……退兵河池吧。”
“退兵河池?这,这如何能跟都督交代?”
郭淮:“你一会儿去找人,放把火把咱们自己的粮仓烧一下,就说是无粮而退吧。”
“啊?这……”
“去吧,非如此,就更没法弄了,再不退兵,说不定等咱们到了阳平关时就断了口嚼了呢,哎~走吧,魏文长用兵,果然是……是个贱人啊!”
所谓先锋么,其职责就是修桥铺路,以确保后续大军经过之时可以畅通无阻,而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锋要确保大军沿途的粮草顺畅。
结果这郭淮,却将这两件事干的稀烂。
莫说是为后续的大军筹措粮草了,就连他自己这个先锋,其粮草居然也无法保障。
作为一支前军,他自然是以河池作为根据地进行存粮的,他则入蜀道查探敌情,建立临时堡垒,如此步步为营,步步推进,以确保粮道安全。
但他出门在外是不需要带太多粮草的,只要后方的辎重辅兵能源源不断的进行运送也就是了。
结果这粮啊,十次里倒是足有六七次都被延误,而且数量也对不上,说好的一百斛,到手很可能只有八十斛,甚至更少。
这其一,固然便是以魏延和一千神卒撒开之后干得确实是好,武都郡的敌人大多都被发动了起来,开始频繁骚扰。
他与这些武都氐也交手了许多次了,可以说是烦不胜烦。
这些人的战法打发与正轨作战完全不同,三五十人一队,就敢给他的大军捣乱,基本就以氐人的部落为军事单位并不集中使用。
这些人通常在道路附近埋伏,等运粮队,亦或者是行进的大军来了,他们趁其不备放一把火或是一轮冷箭,杀那么三两个人,然后掉头就跑。
武都郡多山,那些氐人都是山里来山里去的,魏军根本就抓不着他们。
他们总不可能劳师动众的出动一千以上的魏军封山,去跟这样一个三五十人的小队进山去玩捉迷藏吧?
可你放任不管吧,这种小规模的骚扰是没完没了,处处都有,一天遇上个七八次乃至更多也有可能。
如此这般,整的这粮道用大军护送的意义反而是不大了,而魏军自然是士气低落,踏入武都之后所走的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
损失本身其实并不大,有时候魏蜀双方零零星星的能交战数十次甚至上百次,但加一块也死不了三五十人。
但行军和运粮的速度却是全都被耽误了。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如此,这郭淮的先锋大军不至于连武都都出不去,磨磨唧唧的直到现在都还没开始尝试攻打蜀道。
真正阻碍他禁军的关键,还是面粉。
亦或者说是这无处不在的贪污和腐败。
他的先锋纯是关中军,也就是本地兵马。
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当年汉中之战时,曹操撤退时从汉中带走的那些人口。
以及河池屠城之后从武都迁走去内地种地的氐人。
这跟蜀汉这头是一家啊。
魏延这头来了武都之后其实一次也没自己搞过劫粮和骚扰,统统都交给了那一千神卒。
反正在这个完全没有任何远程通讯手段的时代,这一千人彻底撒开之后他谁也指挥不了。
他本人则是带着氐王杨千万在整个武都到处的逛啊,去详细的倾听那些氐族们的需求,传授他们梯田技术,安排从蜀汉过来的指导员,教他们种茶叶,反正是忙坏了。
尤其是那些大一些的氐族,他还得教他们磨面粉。
这些氐人自己种的小麦早在之前,就全都换给蜀汉磨成面粉了。
现在磨都有了,总得磨点什么呀。
正好这魏国打仗,大批大批的从武都郡过呀。
能抢的,这些氐人全都不含糊的,本来跟蜀汉关系就好,魏延这次下来更是跟他们都掏了心窝子了,这些人现在对魏国出手的积极性很高。
但是光靠抢的那点粮食,他不够啊。
那怎么办呢?
那就买呗。
郭淮和曹真到底,还是小看了面粉这东西的影响力。
关中地带的粮现在全是以麦和豆子为主,而面粉进入市场之后,麦粒的价格肯定是要降的,这仗一打,面粉的价格也肯定涨啊。
地主豪强的麦粒肯定是不好卖了,商路不通么,但是这粮食,对于曹魏朝廷来说,从征集,到运输,到储存,再到吃,肯定得有消耗吧?
再加上这武都、关中、汉中三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多年的商贸往来之下,即使是战争,大家的这个联系却还是在的。
整个武都道,那是比蜀道还要长得多的一个长条啊。
蜀军既然在哪都能劫。
岂不也代表着在哪都能交易么?
关中的人口本就是汉中迁过去的,其中还有三十多万压根就是从河池迁过去的氐人。
这次伐蜀事出突然又没有准备的太充分,肯定是要就地征粮的,也就是要地方官府,从豪强手里收了粮,然后马不停蹄的转手给军队送。
这个过程,豪强的参与度可是很高很高的。
本质上各个县下边负责征粮,发粮的县吏,本来可就都是各地豪强的自己人。
他们跟武都郡的氐人又有联系。
大家找个约定的地点,我跳出来假装劫一下,你把粮食扔下就跑,回头我再整点面粉恰好丢你们家门口去。
这也没毛病啊。
最可气的是这般的搞法,军队内部的兵卒也开始腐败下去了。
河池守军也开始偷偷用麦粒,去置换卖粉了。
当然不可能是大规模的去换,所有人都吃卖粉,但即使都是小规模的偷偷换,也让这本就重负的后勤供应再一次的捉襟见肘。
这不是杀个军需官就能搞得定的事儿,这个时候的曹魏军队早就不像曹操时代一样零散化了,一支部队换个军需官照样用,因为各中层甚至基层军官都是朝廷任命的。
现在,大家都是家族化的,一个屯的士兵大概率都是同一个豪族的部曲门客,其军需官本身跟部队的其他兵卒都是一家子,甚至大概率还是家中长辈。
那还杀个屁的军需官啊。
至于他这个前锋军的军营里,那就更是如此了。
运粮,储粮,行军带粮,这些兵总会有办法去找氐人换面粉。
说白了,吃过麦粉的人,就吃不下去麦粒了。
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将麦粒换麦粉吃。
郭淮当然也想管,少杀了一批,也没啥用,要是让他多杀一批吧……他作为区区一个雍州刺史,真的没那么大的力度。
所谓法不责众,目前军中这么干的兵卒军官以及地方豪强,真不在少数。
而且有魏延和氐人四处劫掠,多少是真劫了多少是假劫了,多少是后方贪污,多少是前线猛吃,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抢的和买的相辅相成,前线的兵卒们吃麦粉吃得多了,自己都会想办法让蜀军来劫一下或烧一下,反正火一烧,账就平了么。
这就导致,曹真在长安每天接到的战报简直都让人难以置信:这魏延是长了三头六臂啊,还是他手底下各个吕布之勇啊,怎么这劫粮的效率这么特娘的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