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技术与文化辨析

文化源自人类的活动,文化的产生、传播与发展不是突然的,而是在生存竞争中逐渐积累而流传下来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它们与时代演变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技术视角看,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总呈现出新的方式、新的规律。

1.科技、工程与工业

科技指科学与技术。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方法原理。技术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早期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艺,是劳动者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能。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技术主要表现为依据科学所揭示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材料、手段和方法,对物质、能量、信息进行变换和加工,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实践活动。科学与技术有着密切联系:科学是为认识世界服务的,技术是为改造世界服务的;科学是技术进步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应用实践;科学更强调研究,技术更强调实用。

广义而言,工程是一群(个)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时间周期内进行协作(单独)活动的过程。狭义来讲,工程是指根据某种设想,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有组织的行为,将某个实体(自然的或人造的)转化为具有预期目的的人造产品的过程。工程与工业相辅相成:工程与工业均会将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转变为产品,形成物质财富;工程强调在一个时间周期内达到某个目的,而工业更强调产业化生产;工程试验的成功往往是规模化生产的前提保证。

通俗地讲,科学解决自然界中的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有了科学发现后,有些知识就形成了技术,技术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人们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做出产品的过程就是工程建设与工业生产。许多新产品在正式投产前,常常以工程项目的形式开展前期的概念规划和研发设计,经过实验室试验、“小试”与“中试”阶段,项目成熟即可开始量产,完成从科学、技术到工程、工业的产业化过程。实质上,工业生产前期的技术研发、工程试验均可作为工业的组成部分。

工业活动主要体现为技术活动,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确立了技术即工业的本质的思想[1]。技术是工业之母,没有一定的技术,就不可能有相应的制造业,也就谈不上工业化。因此,发明与掌握相应产品的制造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工业依赖于技术而建立并发展壮大,工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历史地看,技术先于科学出现,它是人类在实际活动中对事物直接接触经验的结果,是亲身体验的“手上技术”。但这种技术毕竟只是纯粹的经验,人们还没有对它的实际技术过程与结果作出科学解释。


[1] 韦文荣.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科学技术观[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23): 232.

科学一方面是对既有技术的解释,使既有技术得到完善;另一方面又发明创造出新的技术,使科学理论与思想能够具体应用到实际的人类活动中。科学的意义在于探究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技术的意义则是利用这些运动规律,创制出符合人类需要的各种物品。比“技术”更接近实际制造活动的是“工艺”,它表示“制造的实际技艺”。比如在工业活动中,当发明了某项制造技术并以“专利”的形式公布于世后,这项技术还需要具体化为某个生产流程的工艺:如果这个工艺设计得精妙,则这项专利技术就可以发挥出最佳效果,相反,如果工艺设计得粗糙,那么这项专利技术所起的作用就受限。因此,科学与技术对工业制造的全部意义可以凝结到一定性质与水平的生产工艺上。先进的生产工艺,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好、成本低,符合人类的经济要求。相反,落后的生产工艺只能生产出品质粗糙的产品。一个国家的制造水平是否先进,可从它的生产工艺是否先进、是否以较低成本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来判断。

2.文化起源与内涵

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了手脚的分工,头脑也发达了起来,同时产生了思维和语言。几百万年前,原始人与众多物种在地球上同台竞争,过着茹毛饮血,树叶、兽皮遮体的日子。为了应对恶劣的环境、抵御凶猛的野兽、捕捉狡猾的猎物、砸碎坚硬的果实、切割收获的食物,原始人被迫开始了穴居,逐渐聚集为部落,学会了使用木棍、石块等工具。在严酷的生存斗争中,产生了神话、巫术、图腾、岩画等文化形态。例如,原始人会有目的地在洞穴岩壁上利用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作画,有的描绘捕猎的场景,有的描绘举行宗教仪式的情景,内容十分丰富,技艺巧妙,人物生动形象。后来,原始人会将所见所闻,用简单的文字符号,记录在洞穴的岩壁、动物的甲壳等某些特定的地方。

由于生存和交流的需要,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原始人发明了手势、语言、文字,并形成洞穴文化、渔猎文化、石器文化、部落文化等原始文化,这些文化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写道:“在人类文化中,即使有退化的持续干扰,但它的主流,自原始到现代,都是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的。”[2]


[2] 泰勒. 原始文化[M]. 蔡江浓, 编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人类的各种文化,因为环境变迁、时代更迭而进退不一,它与社会形态演变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联。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石器这样的劳动工具诞生了。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艺术,人物描绘栩栩如生,还出现了装饰物。如距今37000~13000年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壁画,其上的动物千姿百态、神情逼真,色彩至今仍鲜艳夺目,令人惊叹。

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时代,“文化”意味着改造、完善人的内在世界,是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素质的过程,也被理解为对公民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能力的培养。到中世纪,“文化”开始有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区分。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文化”指道德完美和心智或艺术成就。

在东方,“文化”一词很早就见于中国古籍中。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道,“文,错画也”“化,教行也”。汉代刘向《说苑·指武篇》首次把“文”和“化”连用,“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其中,“文化”的含义均指“文治和教化”,与“武功”相对而言。随着对“文化”一词运用的不断深入,“文化”这一概念的含义才逐渐明确起来。

17世纪,德国法学家S. 普芬多夫提出,文化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即文化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与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提出,文化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是人得到完善的社会生活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统一。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各类定义众说纷纭,但大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可用黑格尔的名言“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第二自然”来说明。狭义上,文化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宗教、历史、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行为规范、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人类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创造出文化,文化在它所涵盖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上发挥着整合、导向、维持秩序、思想传承等功能和作用。对于文化的构成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常见的是器物、制度和观念“三层次说”。

(1)器物层次,指人类为了克服自然或适应自然,创造了物质文化,简单地说就是指工具、衣食住行所必需的东西,以及科技创造出来的产品等。

(2)制度层次,指为了与他人和谐相处,人类创造出制度文化,即道德伦理、社会规范、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典章律法等。

(3)观念层次,指人类为了克服自己在感情、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创造了精神文化,如美术、音乐、戏剧、文学、宗教等。

文明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专业化社会分工、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文化和文明有时候在用法上混淆不清,几百年来,一直有学者在研究其差异。一般认为,文化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其产生要早于文明。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

3.技术与非技术因素

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均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技术发展贯穿人类发展全过程。原始社会是人类文明的萌芽期,祖先们通过最朴素的技术传递自己的情感,形成其对文化的独特理解。即使这种文化影响可能更多是区域性的,但这就是文明的基底和雏形。在制造工具或武器的过程中,人类生产由业余逐步转向专业,建立石器制造场并开展交换、交易活动,手工业文化就诞生了。在农业社会,人类经历了一次技术的飞跃,工艺愈加精细,产品越来越多样化,这使得人类产生了基本生存以外的文化思考。

但有一个重要现象不为人知或常被忽略:虽然文化的源头均与人类活动相关,但从技术角度考量,部分文化的起源与技术、手工业没有直接关系,如诗歌、音乐、美术、舞蹈、戏曲、祭祀、宗教等文化形态的诞生,因为古人作画可以在岩石上画,祭祀活动可以用动物的骨骼,祈福时可以把石头垒起来。

但是随着古代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普及,文化和技术建立起了联系。石器产品得到广泛使用并形成石器文化,于是,这一依托工艺技术、手工业发展而衍生的文化诞生了,并成为原始文化的一部分。如青铜器制备方法的出现,使得青铜器的生产工艺更加精细,种类更加多样,古人逐步发展出了对青铜器的审美要求,于是青铜文化应运而生。文化的发展又可以驱动技术的进步,这使得文化和技术的关联性开始加强。

案例

原始兵器的演变

旧石器时代,人类先学会制造和使用的“兵器”是带有锋利边缘的石器,例如具有锋利边缘的石斧,当时大多数“兵器”也兼具生产工具的作用。新石器时代,人类掌握了磨制、钻孔等加工技术,制造出了复杂的专门用于战争的兵器。据周纬《中国兵器史稿》统计,新石器时代具有兵器性质的工具包括石斧锛和石钻凿、石刀和石刃、石镞、石戈与石钺、石铲和石锄。尤其是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经过长期、频繁的部落战争,初步形成了进攻性和防守性兵器,如弩、弓箭、投掷石球的“飞石索”等远射兵器,木棒、石锤、石(骨)矛、石斧、石钺等格斗兵器,石匕首、石刀等卫体兵器,猪皮做的盾、藤条做的甲胄及用石头或骨头做的护臂等防卫兵器。于是,兵器文化就产生了。

由于石器、采矿、建筑、青铜、铸铁、陶瓷、造纸、丝织、印刷、火药等手工业作坊或工矿作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手工业文化才得以诞生和繁荣。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文化形式。

宏观层面,由于手工业制品的广泛使用,形成了源自技术发明的文化形态,如青铜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铁器文化、瓷器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这些文化融入社会生活,逐渐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观层面,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扩大,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细化,且手工业文化要素逐渐清晰,陆续诞生了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等物质文化,经营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等制度文化,价值理念、意识方法等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