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2018的夏天,活在Eric Rohmer的新浪潮中

2018年夏天,我无意间关注了深焦DeepFocus的微信公众号,6月28号的一篇推送标题一下就抓住了我:夏日里疯狂的爱,总要等到冬天才降临。点进去才知道,介绍的原来是法国新浪潮导演侯麦的《冬天的故事》。从这篇不起眼的日常更新出发,我开始了解到了侯麦,他的“人间四季”,并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看了,翻了一遍又一遍相关的解析、影评,放假后又找来《面包房的女孩》,《沙滩上的宝莲》来看,慢慢的在心里,对侯麦的电影有了一点大概的把握,说不上很准确,但那轮廓,似乎是越来越明晰了。

侯麦的电影常常在讲述年轻男女之间欲望、道德、选择、徘徊和思考的情感关系,不同于一见倾情的偶像剧情节,侯麦的电影更贴近于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现实生活,爱的答案,总是要在一番试探之后,才能水落石出。爱的火花总是能在一瞬间被点燃起,或许只是南法海滩边的一次偶遇,或许是春天枫丹白露别墅里的促膝长谈,亦或是花园的丰收晚宴间的愉快交流,又如是夏天海边意外邂逅,时隔五年的冬天在公车上再次重逢,爱总能在善男信女的心中悄悄播洒下希望的种子。而这之后呢?侯麦总是安排了一系列的小插曲,让这本该水到渠成的爱情故事,变得不那么顺理成章。这些看似纷乱的小插曲,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涉及进来,事情的真相变得越来越难以看清,而我们的主人公们,则是承受了更多在面对感情选择上,可能会有的一些纠结。说是纠结也好,说是道德和欲望的考验也罢,侯麦总能清晰地抓住男女之间微妙而窘迫的内心世界。虽不是意识流,但通过言语、动作、神态等等的细节,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已经依稀可探了。这让观众在观影之间,或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进而与电影产生共鸣。可是再曲折的插曲,也总有通向结局的时候。侯麦的电影结局,却也是如此真实,如此似神来之笔。还清楚记得,《春天的故事》结局里哲学老师珍妮只身一人回到自己家里,把花瓶换上新花,男朋友还是没有出现,生活一切照旧的场景;《夏天的故事》结局里贾斯帕在南法港口热烈的阳光里,和玛戈吻别,转身登上了远行的轮船,背景音乐想起法国传统水手歌谣,预示着在爱情和理想的纠缠里,贾斯帕还是选择追求音乐理想,但对友人玛戈的留恋,却会持续藏在他的记忆里;《秋天的故事》结局里自称与爱情无缘的玛嘉利,还是在友人的牵线搭桥下,突破重重阻碍,选择勇敢地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相比前两部的无疾而终,这也算是最完美的一个结局了吧;而《冬天的故事》,更是理想到让人有些难以置信,五年间没有见过面的两个人,在公车上意外重逢,孩子一眼认出了爸爸,一家三口幸福团聚,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