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高福在门房里踱步等着,很快院里传来一丝亮光,紧接着由里到外都点上灯,整个院子变得灯火通明,高福扫了一眼四周,才发现这个院子不单大,而且处处非常讲究,肯定是花了很大价钱建成的。

一个衣着神态都不俗的中年男子,在几个提着灯笼的下人的簇拥下,不紧不慢地来到高福跟前,拱拱手说:“不知贵客登临,多有怠慢,还请赎罪。”

“岂敢,岂敢,戴大人这么说,是要折小人的寿啊。”高福也不敢托大,连忙回礼。

“贵客且慢,鄙人只是戴大人身边的随从,戴大人身体抱恙未能出来迎接,还请贵客行个方便,到后院一趟。”中年男就是陈全友,他说完作出一个恭请的动作,那些提着灯笼的下人立即让到两旁。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高福也不多说什么,立即顺着陈全友的指引往里面走,越走越感觉这个院子不简单。

戴铎现在只是吏部小小一个八品的经承,在京城可以说是不入流的,却住在如此大且豪华的院子里,还有那么多下人伺候着,可见此人很不简单。

高福有些期待,到了后院,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亭台楼宇,奇花异草,应有尽有,更是让他心情开始忐忑起来。

到了正房里面,屋里面站着几个漂亮的丫环,还没等高福细看周围的景象,侧屋里就传来一阵夹杂着咳嗽的声音:“四王爷亲随大驾光临,下官有病在身未能远迎,还请见谅。”

这时丫环们把侧屋的帘子卷起来,高福才看见侧屋里面的床上躺着一个中年男人,立即明白此人就是戴铎,见其挣扎着要爬起来,他赶紧上前一步摆着手说:“戴大人身体不适,切勿多礼,万忘保重。”

“无妨,无妨。”戴铎还是坐了起来拱了拱手。

高福这时才发现戴铎的床上还有两个丫环在伺候着,而且这两个丫环模样更加标志,再看戴铎的脸色一片红润,根本不像是有病在身的样子,反倒像是刚刚在床上云雨完,心里不禁暗骂一句,嘴上还是客气地说:“大人不必多礼,真是折煞小人了。”

“王爷亲随光临,如王爷亲临,只可惜下官不能行跪拜之礼。”戴铎故意装病,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而他故意把两个漂亮侍女安排在这里,也是刻意让高福对自己留下一个好酒色的坏印象。他把高福细细打量一番后问:“不知亲随深夜前来,是不是王爷有什么令,还是有什么别的吩咐吗?”

高福听完,也不说话,而是看了一眼四周的人。

戴铎立即会意,对着其他人挥了挥手说:“你们都出去吧,把门关上,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靠近这间屋子。”

丫环们闻言都出去了,只有陈全友还留下来。

戴铎见高福看着陈全友,笑笑说:“他是我过命的弟兄,不必顾及他,亲随有话不妨直言。”

“戴大人不必多礼,小人是四王爷的随从不假,但今天小人来,并不是替王爷办事,而是为我自己,为大人您而来。”高福直言。

听说高福不是奉四爷命来的,戴铎不禁松了口气,再次端详着高福,笑笑问:“为我而来,所为何事。”

高福知道,这个时候必须给戴铎一副猛药,便大声说:“既然这里也没外人,那我就明说吧,今晚我要告诉你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两天前,四爷和十三爷为了得到《百官行述》,命年羹尧以剿匪的名义到江夏镇,谁知年羹尧心狠手辣,在得到《百官行述》的下落后,以造反的名义,把任伯安、刘八女连同江夏镇一干人等几百口全部杀害,整个江夏镇也被烧杀抢掠,毁于一旦。”

“什么!”戴铎大惊,整个人差点从床上掉下来。

陈全友见戴铎有些失态,连忙走上前挡在高福面前,冷冷地问:“你这话是听谁说的,可别到我们这里胡说八道。”

“这件事,所有的皇子今晚都知道了,相信以你们的手段,应该很快也会知道,而且你们难道不奇怪,这两天怎么没有收到江夏镇的消息了吗?”高福笑了笑。

“任伯安也好,江夏镇也好,他们有没有被剿灭,与我何干。”戴铎这时候已经恢复平静,知道事发突然,此时应该从容行事,免得做多错多,就从床上爬起来,走到高福面前,一脸严肃地说:“如果你今晚就是来告诉我这件事的话,哪就请回吧,今晚辛苦一趟,这点心意拿着吧。”

高福见戴铎提过来一张五百两的银票,明白戴铎他们得知江夏镇的事后,虽然大为震惊,但现在不会轻易露出马脚,便笑笑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戴大人果然令人佩服。”

这时陈全友也回过神来,跟戴铎对视一眼后,冷笑着说:“我们不知道你今晚来这是想干什么,但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你想来我们这浑水摸鱼,哪你真的是打错算盘了,我们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惹的,小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送客。”戴铎此时心情极为复杂,迫切想要搞清楚高福说的是不是真的,更想知道高福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但事发突然,他也不敢对高福轻举妄动,只能先把高福请走,然后发动手下迅速行动起来,以备万全。

“请吧。”陈全友说着就要打开门,好让高福出去,同时也想要向外面的人打个招呼,好让他们立即准备起来。

“且慢。”高福喝住陈全友,才不紧不慢地吟起一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是清末著名诗人龚自珍的诗,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生机,期待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放在此时此刻也非常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