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积雪地区分隔带宽度

积雪地区分隔带宽度除满足2.5中的要求外,还应根据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进行验算。

积雪地区类别按重现期为20a一遇的年积雪厚度、年积雪时间、一次降雪厚度等指标,划分为重积雪地区、中积雪地区和一般积雪地区三类,见表2-6。

表2-6 积雪地区类别

img

积雪地区分隔带宽度应根据不同类别积雪地区降雪量的大小及临时堆放积雪的要求确定。降雪初期允许将路面积雪临时堆放在分隔带上,积雪地区分隔带宽度应大于或等于堆雪宽度。两侧分隔带的宽度可按临时堆放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之半的积雪量计算,其余允许堆到路侧带上;中间分隔带的宽度可按临时堆放路面全宽的积雪量计算。堆雪宽度按式(2-2)及式(2-3)计算。

两侧分隔带堆雪宽度应按下式计算:

img

中间分隔带堆雪宽度应接下式计算:

img

式中 Wsd——分隔带内堆雪宽度(m),可等于或小于中间分隔带或两侧分隔带宽度;

Wpc——计算积雪宽度(m),为机动车道路面宽度;

ds——计算积雪厚度(m),设计重现期为5~10a;

ps——自然积雪质量密度(kg/m3),可根据当地的积雪资料确定。如无资料,可采用300kg/m3

psd——堆雪质量密度(kg/m3),一般采用430~570kg/m3

ηs——梯形雪堆边坡系数,即ηs=ctgφxφx为边坡与水平面夹角,一般可采用45°≤φx<90°;

dsd——堆雪高度(m);

μs——与积雪地区类别有关的系数,一般可取μs=0.8~1.2,Ⅰ类积雪地区取大值,Ⅱ、Ⅲ类取小值。

分隔带堆雪高度自路面边缘算起应小于或等于1.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