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河道概念

一、河道定义

水,按地球地表曲率沿地表线,自高处流向低处,形成水流,集中汇聚在低凹处。由一定区域地表水向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的凹地流动的水流称为河流。河流是水流与河床交互作用的产物,是水流与河床的综合体。水流按流量大小分为小溪、河。较小的叫溪,较大的叫河。

河道,顾名思义是水流经过的通道,是水的过道,是过水的河床。地球上多条溪汇成河或江,千条江河汇成海,构成了蓝色的地球。

河道从广义上理解,包括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

二、河道别称

河道,全国南北、东西都有,但各地俗称不一、千差万别。

从规模上区别:大者称 “江”、小者称 “河”。如规模较大的有:长江、嫩江、黑龙江、鸭绿江、松花江等;规模较小的有:大凌河、老哈河等。

从地域上区别:北方称 “河”、南方称 “江”。如北方称河的有:黄河、淮河、海河、黑河、渭河、泾河、汾河、辽河、大凌河、饮马河、老哈河、柴达木河、塔里木河等;如南方称河为江的有:长江、珠江、岷江、乌江、漓江、丽江、澜沧江、钱塘江、雅鲁藏布江等。其实有些河的长度或流量或流域面积远大于江,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其长度或流量或流域面积远大于乌江、丽江等。

从民俗上区别:西南地区的河流多称川,如四川的小金川、大金川,云南的螳螂川;台、闽地区的短小、流急河流多称溪,如福建的汀溪、沙溪,台湾的蜀水溪;浙江的河流有的称谓港、娄,如大钱港、罗娄;上海的河流有的称谓浜、泾,如蕴藻浜、顾泾;江苏的河流有的称谓洪,如三沙洪等。

三、河段名称

一条河自上而下分为5段,每段都有自己的名称,分别是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也叫入海口或出河口)。这5段的长短划分,一般情况下根据自然地理状况或社会经济情况划分,目前,尚没有具体的规定。

(一)河源

河源,即河流发源地,可以是溪涧、山泉、冰川、沼泽或湖泊。发源于山中为溪涧、山泉、冰川;发源于平原为沼泽或湖泊。发源于山中其河源基本稳定,发源于平原其河源可向上移动或经常改变位置。

较大河流常有多条源头(干支流),确定的原则多以 “唯长为源”、“长者为准”,即哪条干支流长即为该河源头。个别地方考虑经济、文化等因素,采用双源头或多源头命名河源。

(二)上游

河道上游,即河流经的初始区段,也就是整条河道的上段,上边直接连接河源,下边连接河道的中游。此段河道的特征是落差大、河谷狭窄、水流急、流量小、下切力强,此段河道部分河段多出现险滩和瀑布,岸坡滩地较少。此段长度在整条河道中占有比例较少。

(三)中游

河道中游,即河流经的中间区段,也就是整条河道的中段,上边连接河道上游,下边连接河道下游。它的特征是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定,下切力减弱而旁切力增强,因此,河槽逐渐拓宽和曲折,两岸出现滩地。此段长度在整条河道中占有比例较大。

(四)下游

河道下游,即河流经的末尾区段,也就是整条河道的下段,上边直接连接中游,下边连接河道河口。它的特征是河谷宽,纵断面比降和流速小,河道中淤积作用较显著,浅滩和沙洲常见,河曲发育。此段长度在整条河道中仅次于中段。

(五)河口

河口,即河流的终点,上边连接河道下游,下边连接海洋、湖泊或另一河流的入口,还有的流入地下暗河。因其汇入的水域特征不同,分为入海口、入河口、入湖口、入支流河口。它的特征是河流量大、宽广,多为发散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