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翰墨情深 散文

——写在乐见、新民画展成功举办;双印《李新安展览馆》布展开馆之际

在共和国七十华诞之际,李乐见、张新民画展成功在洛川苹果产业园区举办;段双印布展的《李新安展览馆》在阿寺村隆重开馆。吹捧别人不是我的特长,可是我确实为三位好友的艺术造诣震撼,敲击键盘的手有些发颤,文中出现不到位的描写甚至瑕疵,希望广大看客和三位老友海涵。

李乐见

李乐见是我的小学同桌,幼年的我们,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坏,可是我俩也有共同的爱好,特别爱看小人书。那时的乐见就表现出不同凡响的绘画天赋,他最喜欢临摹小人书里的人物造像,而且画得栩栩如生。也可以这样说,小人书里边的人物造像是乐见好友的启蒙老师。

以后考上中学,由于不在同一班,很少交流,后来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各自为生活奔波,再后来重新建立联系,已经年届不惑。那时乐见在县文化馆工作,已经稍有名气,向好友索要墨宝,好友赠我一幅画,一个小妞在河边梳头。确实不会欣赏,老婆把那张画挂在墙上,感觉画中小妞还没有我老婆长得漂亮。

岁月催人老,转瞬间我们进入人生的黄昏,古稀之年再看乐见老友的画展,的确让人耳目一新。通观所有画面,画家很少用大红大绿,而是丹青淡抹,用恰到好处的环境素描衬托人物性格,写实和夸张的手法并用,给画中人赋予鲜活的生命。不论是神仙隐士还是普通百姓,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拙朴,几乎所有的人物都逼真而生动。这不简单,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观察生活的细致入微,更需要别人无法得到的悟性。

顺便说说易道,易道是好友乐见的儿子,子承父业,古今都有。也许我是外行,在易道的画面里看不见老爸的风格。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易道的山水画自成一体。期盼儿子比老爸强,更上一层楼,在中国画坛占据一席之地。

张新民

张新民笔名莫沉,网名老莫。认识新民,也是在儿童时代。有些事我已经淡忘,新民依然记忆犹新,那是在三年困难时期,我在老东城门口卖洋芋饼(搅少量玉米面),也许人过于饥饿,新民闻香而来,站在饼子摊前不走,我却非常粗暴地说:“去去去!不买就不要打扰生意。”

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感觉不来内疚。那一年我去延安参加小说讨论会,跟新民在延安邂逅,共同的爱好让我们重新走到一起,经常互致问候。后来我弃文经商,又二十多年没有联系,只是听说新民在西安某编辑部当编辑。我跟新民的老爸,洛川游击队长张振国老叔有过一次长谈,老人家对游击队在甘石遭遇国民军袭击依然痛心,说到游击队员王根礼在土基遇害时甚至有点哽咽。

往事悠悠,再回首时已经都到了风烛残年。没听说过新民绘画,看样子是半路出家。去年夏天新民来洛川,车载同轩和我去吴家河垂钓,我对钓鱼不感兴趣,拾掇着让新民拉着我去了刘琦墓,在刘琦墓跟桂天富带领的几个书友汇合,生命中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徒步游览吉马河,那是一次灵与肉的体验,至今回味依然感慨,新民没有跟我们同行,他穿着短裤子,无法抗衡沿途荆棘纵横,可贵的是我们上来时好友依然将我傻等,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临别时新民赠送我两幅水墨画,可惜那两幅画在菊花诗会时让文友顺走。

是不是有点啰嗦?想起跟新民的交往,每一次都令人难忘。在西安时老友亲自宴请、驾车郊游、赠画,让人感激不尽,不知道自己身上有什么特殊,使得新民这样厚待。虽然在微信上经常互相对骂,打得亲骂得爱,不打不骂才日怪!

好了,言归正传,谈谈新民的画。对于书法和绘画我是外行,只能说像不像,新民画的牡丹像牡丹,画的菊花像菊花,可惜花丛中没有林妹妹,让人稍感遗憾和不足。我感觉葡萄画得最像,让人馋涎欲滴。最喜欢那几株竹子,如果稍洒几滴湘妃泪,说不定价值上亿。更喜欢那几幅丹青鸟兽图(叫不上名字),让人产生了想把它们炖熟吃掉的食欲。

反正,新民的画日臻成熟,用好友乐见的话说,新民又进步了。

段双印

认识双印,是在文化馆,那时双印也是副业工,在文化馆负责民间故事的收集和编撰。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我跟双印的交往也跟前面两位好友一样,虽然断断续续,却一辈子肝胆相照,不离不弃。后来听说双印上了人民大学,毕业回来后当了文物馆长,退休后双印去了延安,听说被延安有关单位返聘,出了几本关于陕北民俗文物考研的书,这几年又去西安应聘。

无需置疑,双印在文物民俗考研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对于我们这些老三届来说,双印是个佼佼者,他靠不懈的努力为自己拼得一方天地。

李新安在洛川家喻户晓,李新安为洛川苹果的引进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李新安展览馆的布展已经几易其人,由于大家都不专业,展馆陈列和搞出来的方案都差强人意,县上领导经过认真切磋,决定让段双印担当此任。

这一次县上领导选对了人选,双印老同学走马上任。一百多个日日夜夜,段双印为李新安展览馆的布展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展览馆终于在苹果节前夕开放,展出的内容丰富,用大量的实物和布景详细记录了李新安的生平,应该说,李新安的性格就是洛川人的性格,李新安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精神是洛川人宝贵的财富。一座展馆就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教科书,从走进展馆的第一刻起,我们就置身于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革命传统教育之中。

李新安展览馆布置得非常成功。

我为这些老同学骄傲。我们跟共和国同龄,我们陪共和国走过了七十年的历程。我们还有一个不同凡响的绰号,叫做《老三届》。老三届是历史的印记,老三届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曾经热情、坚定、迷茫、甚至动摇,可是今天,我们活得信心满满,因为我们没有浪费生命,我们向家乡的父老展示了最好的自己。